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3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9篇
内科学   103篇
综合类   27篇
预防医学   13篇
药学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5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调节性T细胞具有免疫抑制功能,对于维持机体自身耐受具有重要作用。调节性T细胞表达多种分子如CD25、CTLA-4、GITR、CD103和Foxp3等,其中Foxp3为其特异性标志物。多种病原体可诱导宿主产生调节性T细胞,调节性T细胞可作为窗口有利于病原体逃避宿主免疫攻击。使用单克隆抗体封闭调节性T细胞则有利于宿主清除病原体,同时伴有宿主的病理损伤。  相似文献   
62.
本文报导PEG沉淀试验检测不同临床病型日本血吸虫病人血清免疫复台物,结果44例急性期病人及22例晚期病人复合物均值含量高于正常人均值,P<0.01,差异显著;52例慢性期病人免疫复合物均值与68例正常人均值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63.
目的 研究甲基硝基亚硝基胍(MNNG)对日本血吸虫成虫培养细胞碱性磷酸酶(AKP)和酸性磷酸酶(ACP)活性的影响。方法 将虫龄26d的日本血吸虫成虫细胞接种于小盖玻片上,在RPMI-1640含20%小牛血清附加常量抗生素的常规培养基中培养第7天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用含浓度为3μg/mlMNNG的常规培养基处理48h,对照组用不含MNNG的常规培养基处理同样时间,随后换用常规培养基培养3周,当再换用含5%小牛血清的培养基培养1周时,分别用Gomori钙钴法和Gomori硫化铅法对两组培养细胞进行AKP和ACP细胞化学染色,用实验组培养细胞的AKP、ACP活性明显高于对照组培养细胞的活性(P<0.01)。结论 MNNG能增强日本血吸虫成虫培养细胞AKP、APC的活力,对培养细胞有促生长或/或诱导其转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64.
9·11一声巨响 ,紧接着“邮寄白色粉末事件”使整个美国陷入恐惧。美国卫生与公众服务部部长汤普森于 2 0 0 1年 10月 14日在华盛顿接受福克斯新闻台采访时称 ,最近在美国发现的多起炭疽病例为“生物恐怖”。这是人类遭受病原生物袭击后 ,美国首次公开承认面对的是“生物恐怖” ,而对于造成“生物恐怖”的直接原因———生物武器人们则并不陌生。从国家安全考虑 ,有必要对生物武器更加全面和深入地了解 ,本文仅就生物武器的历史与现状作一浅析。1 生物武器的历史生物武器过去称细菌武器 ,是指以生物战剂杀伤有生力量和毁坏植物的武器。生物…  相似文献   
65.
关于寄生虫病防治研究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和科技的发展, 人们对于寄生虫病防治工作产生了新认识。作者认为, 寄生虫病防治应从科学和人类长 远利益的角度出发, 更新传统的寄生虫病防治就是消灭寄生虫/传播媒介的观点, 要重视和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环境; 在 尊重寄生虫生物多样性的基础上, 依靠科技进步, 发挥社会、 经济和文化在寄生虫病防治中的主导作用, 走可持续发展、 绿 色防治寄生虫病之路。  相似文献   
66.
目的以乳酸脱氢酶(LDH)及核仁组织区相关嗜银蛋白(AgNORs)为评价指标,观察条件培养基对日本血吸虫童虫培养细胞的影响。方法灌注法获取21d虫龄的日本血吸虫虫体,冷消化法制备细胞悬液,调细胞为1×106个/ml,联合法接种细胞。将接种于小盖玻片上的血吸虫细胞随机分为对照(0h)组和24、48、72h3个实验组共4组。对照组用常规培养基即RPMI-1640含20%小牛血清附加常量抗生素(青霉素1×105U/L,链霉素100mg/L)培养,实验组培养基为常规培养基分别与培养24、48、72h的鼻咽癌细胞上清液的条件培养基1∶1的混合液。培养第7天,对培养细胞进行LDH及AgNORs染色;每组随机选取300个LDH染色细胞、50个AgNORs染色细胞输入HPIAS-2000图像分析仪测定培养细胞的吸光度(A)值,并作统计分析。结果日本血吸虫童虫细胞在不同条件培养基作用下,其LDH及AgNORs着色均比对照组深,其中72h组细胞着色最深,其次是48h组,再是24h组,对照组细胞着色最浅,条件培养基培养的各组细胞,LDH含量及AgNORsA值显著大于对照组细胞(q24=8.5287,q48=15.4253,q72=27.6207,P均0.01;q24=13.5690,q48=18.7288,q72=27.0356,P均0.01)。72h的条件培养基作用日本血吸虫童虫细胞后,培养细胞的LDH含量及AgNORsA值明显较对照组高(q0/72=27.6207,P0.01;q0/72=27.0356,P0.01),亦高于其他组(q24/72=19.0919,q48/72=11.8426,P均0.01;q24/72=13.5690,q48/72=18.7288,P均0.01)。结论条件培养基可明显增强日本血吸虫童虫培养细胞LDH的活性及增加AgNORs的含量,且72h的条件培养基对童虫培养细胞的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67.
目的观察甲基硝基亚硝基胍(MNNG)诱导后日本血吸虫成虫培养细胞核仁组织区相关嗜银蛋白(Ag—NORs)含量的动态变化,探讨MNNG诱导后培养细胞的增殖能力。方法将日本血吸虫成虫细胞接种于小盖玻片上,置于含20%小牛血清附加常量抗生素的RPMI-1640常规培养基中培养;培养第4天,细胞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实验组细胞以含3g/ml MNNG的常规培养基处理48h,对照组细胞则用不含MNNG的常规培养基作相同处理。细胞经彻底清洗后继续以常规培养基培养3周,然后换用含5%小牛血清的低血清培养基培养。MNNG处理后第1—9周,每周取实验组和对照组细胞采用略作修改的胶银法进行Ag—NORs染色,光镜下观察与拍照,HPIAS-2000图像分析仪测定代表培养细胞内Ag—NORs含量的吸光度(A)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培养过程中,对照组细胞着色逐渐变浅,MNNG组细胞除在第2周时着色变浅外,其余均逐渐加深,尤其在第6周(MNNG诱导后第5周),细胞核呈深棕色,可见粗大的银染颗粒,核仁呈黑色,并观察到分裂细胞。第7—9周,两组细胞着色均逐渐变浅。定量分析发现,对照组细胞在培养初期Ag—NORs含量最高,随后逐渐降低;MNNG组的Ag—NORs含量在培养第2周时稍有降低,随后逐渐升高;在培养第6周即MNNG诱导后第5周时达到高峰,然后又逐渐下降。结论MNNG诱导可显著增强培养细胞的rDNA转录活性,提高细胞的分裂增殖能力,在MNNG诱导后第5周细胞增殖能力最强。  相似文献   
68.
血吸虫的诊断是血吸虫病防治工作中的重要环节,早期诊断可有效控制传染源和阻止晚期血吸虫病的发生。目前常用的血吸虫病诊断方法为病原学检测和血清学检测。随着我国血吸虫病防治工作的有效进行,日本血吸虫病在人群中的感染率和感染强度均显著降低,病原学和血清学检测的敏感性和时效性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分子生物学诊断方法以其高特异性、敏感性和时效性等优点,极大地促进了血吸虫病诊断方法和相关检测技术的改进和发展,为日本血吸虫病人群感染率低的流行区中进行早期诊断和微量检测奠定了基础。本文围绕国内外血吸虫分子生物学检测和诊断方法的研究进展进行一概述。  相似文献   
69.
目的观察日本血吸虫酚氧化酶的抗原性和诱导宿主抗血吸虫病的免疫保护性作用。方法将含酚氧化酶的上清液进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后,分别在两侧切取胶宽约1cm进行酶染色,然后准确切下相应的未染色的凝胶。经真空冷冻干燥机冻干后碾成粉末,高速电动匀浆成浆糊状,冷浸过夜。高速离心得上清即为日本血吸虫酚氧化酶粗抗原。设立3组进行保护性免疫实验A组(实验组)、B组(佐剂对照组)和C组(空白对照组)。初次免疫后第2、4周,各重复1次加强免疫,最后1次免疫后10d按常规收集各组免疫血清。常规ELISA法测定免疫血清效价。然后用新鲜逸出尾蚴(40±1)条/鼠进行攻击感染。6周后,收集成虫计数,常规计算减虫率并检测肝脏虫卵负荷。结果ELISA法测定的酚氧化酶免疫小鼠血清效价在1∶1200以上。日本血吸虫酚氧化酶粗抗原免疫小鼠,其雌虫、雄虫和总虫数的减虫率分别为53.27%、26.76%和39.53%,与C组相比,差异均有极显著意义(P<0.01)。A组减卵率为50.75%,与C组相比,差异有极显著意义(P<0.01)。结论日本血吸虫酚氧化酶具有抗原性,能诱导宿主抗血吸虫感染免疫保护作用。其诱导保护性免疫的机制尚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0.
关于血吸虫病的社会流行病学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随着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建立以及流行病学、社会医学和医学人类学等学科的发展,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因素在血吸虫病流行病流行中的作用逐渐被人们所认识,并形成血吸虫病的社会医学防治模式,以社会措施为主导的综合防治策略被提出。为顺应血吸虫病防治工作的需要,本文引入社会流行病学研究的概念和方法,以期为探索血吸虫病防治心策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