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6篇
  免费   24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6篇
临床医学   43篇
内科学   86篇
皮肤病学   1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17篇
预防医学   37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9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4年   4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41.
目的研究艾滋病病毒/艾滋病(HIV/AIDS)患者CD+4、CD+8T淋巴细胞数与外周血各组份间白细胞(WBC)、血小板(PLT)、血红蛋白(HGB)、粒细胞百分数(GR%)、淋巴细胞百分数(LY%)、LY的相关性,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HIV/AIDS患者抗凝外周血513份,在6小时之内检测其血细胞分类和CD+4、CD+8T淋巴细胞计数,比较CD+4、CD+8T淋巴细胞计数与WBC、HGB、PLT、LY%、GR%和LY的相关性.结果 CD4/CD8全部倒置,其中CD4/CD8<1者达94.7%;CD+4细胞数<500/mm3与HGB(r=0.160,P<0.01)、PLT(r=-0.014,P<0.01)、GR%(r=-0.281,P<0.01)、LY%(r=0.321,P<0.01)、LY((r=0.494,P<0.01)相关均有非常显著的统计学意义;CD+8细胞数与WBC数(r=0.112,P<0.05)、HGB(r=0.131,P<0.01)、GR%(r=-0.526,P<0.01)、LY%(r=0.569,P<0.01)、LY(r=0.904,P<0.01)相关均有显著性;200/mm3<CD+4细胞数<500/mm3与LY(r=0.279,P<0.01)、PLT(r=0.192,P<0.01)相关有显著性,CD+4细胞数<200/mm3与LY(r=0.262,P<0.01)、LY%(r=0.279,P<0.01)、GR%(r=-0.294,P<0.01)相关有显著性.结论 HIV/AIDS患者CD+4、CD+8T淋巴细胞数与外周血中HGB、LY%、LY呈正相关,与GR%呈负相关.CD4/CD8与HGB、PLA、LY相关无显著性.  相似文献   
142.
目的:了解云南省德宏州未婚孕产妇艾滋病流行趋势,探讨影响未婚孕产妇感染艾滋病病毒(HIV)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05-2010年间进入德宏州各级医院和计划生育服务站就诊的未婚孕产妇的社会人口学、行为学和HIV感染信息,对HIV阳性者血清进行BED-捕获酶联免疫试验(BED-CEIA)以检测其是否系新近感染者。结果:德宏州2005-2010年间共调查12 742例未婚孕产妇,HIV感染率和新近感染率分别为0.71%和0.25%。2007年HIV感染率和新近感染率最高,分别为1.13%和0.86%。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缅甸籍(AOR:2.57;95%CI:1.13~5.84)未婚孕产妇HIV感染率较高,而高中/中专文化程度(AOR:0.19;95%CI:0.06~0.58)、"丈夫"/男朋友无吸毒史(AOR:0.18;95%CI:0.04~0.75)未婚孕产妇HIV感染率较低。结论:德宏州未婚孕产妇HIV感染率及新近感染率较高。缅甸籍、"丈夫"/男朋友吸毒史、文化水平低是导致未婚孕产妇感染HIV的高危因素。有必要加强未婚孕产妇人群艾滋病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143.
第12届世界艾滋病大会治疗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相似文献   
144.
麻醉在满足镇静、镇痛、肌松三个基本要素的同时,要重视消除机体的不良反射,减轻病人的应激反应,还应包含解除病人心理上的痛苦和焦虑状态,这是现代麻醉为我们提出的更高要求。因此,不应把麻醉单纯地看作是药物的麻醉,还应包括心理麻醉。  相似文献   
145.
我国HIV1型(HIV-1)感染的主要途径已从吸毒转变为性途径传播[1],新生儿面临着更大的感染危险.临床实践证明在感染HIV-1的新生儿中及早开展抗病毒治疗可以大大降低病死率和提高生活质量[2].  相似文献   
146.
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者中,定量检测病毒含量对于诊断急性HIV感染、监测慢性感染的疾病进程和评价治疗效果十分关键。从确认HIV是艾滋病的病原体以来,人们研究了很多方法检测感染者体内HIV水平,下面对几种主要方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47.
目的探讨NucliSens HIV-1 QT试剂盒用于定量测定HIV-1感染者人群精液或精浆中HIV-1的可行性。方法在正常人精液、精浆和血浆中分别添加5个滴度的HIV-1RNA,用NucliSens HIV-1QT测定,观察精液和精浆成分对测定结果有无影响,进一步测定、分析15名HIV-1感染者血浆和精浆中的HIV-1病毒载量。结果发现精液中因含有严重抑制核酸扩增的现象故不能使用NucliSens HIV-1QT,但精浆中未见该抑制现象。用Nu-cliSens HIV-1QT测定分别添加HIV-1RNA的正常人血浆和精浆样本,结果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所测定的10份正常人精浆样本,未发现假阳性结果。在15名HIV-1感染者中,血浆和精浆的HIV-1检出率分别为80%(12/15)和40%(6/15),病毒载量范围分别为(<250-140000)cp/ml和(<250-46000)cp/ml。结论NucliSens HIV-1QT可用于定量测定HIV-1感染者人群精浆中的HIV-1,精浆和血浆中HIV-1病毒载量之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8.
许文燕  蒋岩 《传染病信息》2004,17(4):156-158
发病率是指一定时期内一定人群中某病新病例出现的频率.HIV发病率比患病率能更好地估计当前HIV流行状况和干预效果.知道HIV发病率有助于预测多年后HIV感染引起的患病率和死亡率;有助于制定HIV干预策略[1];有助于选择HIY疫苗试验的合适人群[2].计算HIV发病率的关键问题是得到新感染的人数(通常指6个月以内).估计HIV发病率的传统方法是特定人群的前瞻性队列研究[3~6],该方法费时、费力,价格昂贵,存在诸多偏差,且涉及伦理问题;另外可以用HIV患病率来估计发病率[7,8].近10~15年英国HIV发病率主要靠连续的时点患病率来估计[9],但这种方法不能找到新近感染者,且不准确.目前不断有研究提出,用诊断HIV早期感染的实验方法对横断面收集的样本进行检测,估计HIV发病率.  相似文献   
149.
保存时间对血浆样本HIV-1病毒载量测定值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观察保存时间对血浆样本艾滋病病毒Ⅰ型(HIV-1)病毒载量测定值的影响。方法应用HIV-1核酸序列扩增系统技术(NASBA)对87份-20℃保存的HIV-1抗体阳性血浆样本分组,分别在第0、3、6、11、12、13、14个月进行HIV-1病毒载量检测。结果-20℃保存3个月的样本病毒载量无明显降低,平均下降0.210Log值(P〉0.05),6个月以后的样本病毒载量明显降低,平均下降0.256Log值(P〈0.05),11、12、13个月以后的样本病毒载量明显降低,平均下降大于0.428Log值(P〈0.05),但病毒载量下降幅度与原始病毒载量无关(P〉0.05)。结论血浆样本在-20℃条件下保存6个月以上HIV-1RNA病毒载量水平降低明显,已不能真实反映原始样本病毒载量水平,用于病毒载量检测的血浆样本在-20℃冰柜中不宜超过3个月。  相似文献   
150.
目的探讨艾滋病病毒1型(HIV-1)感染恒河猴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MBCs),并在其中传代的可能性。方法用HIV-1感染原代猴PBMCs,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测定培养0、2、3、7天时上清液中的HIV-1P24抗原,以观察HIV-1在猴细胞中的复制情况,比较HIV-1分别在人和猴细胞感染的复制动力学。同时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扩增HIV-1的enV基因,并对其C2-V3区进行序列分析。结果HIV-1毒株SF33、89.6、ⅢB感染猴PBMCs后的第3天,P24抗原达到最高,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P24抗原逐渐降低。将SF33、ⅢB、89.6、YNl9四个毒株分别感染猴PBMCs并盲传3代后,P24抗原测定结果均为阴性。提取盲传各代细胞脱氧核糖核酸(DNA)进行PCR扩增,结果显示,SF33、ⅢB、YN19、89.6感染猴细胞的第一代和89.6感染猴细胞的第二代,均可以检测到HIV-1前病毒核酸。比较原毒株enV基因C2-V3区的序列发现,传代后的基因序列SF33有5个碱基改变外,其它HIV-1只有0~2个核苷酸改变。与SF33感染猴PBMCs的表现相反,其感染人PBMCs时。HIV-1的复制一直维持在较高的水平。结论应用3个实验株、1个临床分离株HIV-1,虽都能够感染恒河猴外周淋巴细胞,但均难以继代,提示能否用恒河猴作为HIV-1研究的动物模型,尚待进一步的体内外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