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35篇 |
免费 | 0篇 |
国内免费 | 9篇 |
专业分类
基础医学 | 6篇 |
临床医学 | 28篇 |
内科学 | 4篇 |
神经病学 | 2篇 |
特种医学 | 1篇 |
外科学 | 56篇 |
综合类 | 30篇 |
预防医学 | 2篇 |
药学 | 10篇 |
中国医学 | 4篇 |
肿瘤学 | 1篇 |
出版年
2014年 | 1篇 |
2013年 | 2篇 |
2012年 | 2篇 |
2011年 | 2篇 |
2010年 | 2篇 |
2009年 | 10篇 |
2008年 | 1篇 |
2007年 | 3篇 |
2006年 | 6篇 |
2005年 | 22篇 |
2004年 | 20篇 |
2003年 | 11篇 |
2002年 | 3篇 |
2001年 | 5篇 |
2000年 | 6篇 |
1999年 | 5篇 |
1998年 | 4篇 |
1997年 | 4篇 |
1996年 | 9篇 |
1995年 | 4篇 |
1994年 | 1篇 |
1993年 | 8篇 |
1992年 | 3篇 |
1991年 | 4篇 |
1990年 | 1篇 |
1988年 | 1篇 |
1987年 | 2篇 |
1986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利用多模态医学影像数据三维重建和配准融合的方法构建肢体肿瘤及瘤周解剖整体结构,明确肿瘤的局部特征和三维空间关系,为肿瘤外科治疗术前评估和计划提供客观的空间可视化信息。方法采集4例肢体肿瘤患者盆部和大腿上段CT、MRI和MRA影像数据,分别导入三维重建软件,基于CT和MRI对人体不同组织结构成像敏感度的差异,从各模态影像数据中分别提取肿瘤及其周围目标结构进行三维重建。依据体内解剖参照点对各个组织的三维结构进行配准融合,构建肢体肿瘤及瘤周解剖整体结构。结果通过CT、MRI和MRA影像数据构建出包括肿瘤及周围骨骼、肌肉、神经、血管、盆腔脏器等组织的三维整体结构,显示了肿瘤的大小、形状、部位等局部特征以及肿瘤与其周围结构的三维空间关系。结论以多模态影像数据通过三维重建和配准融合的方法可以构建肿瘤区域多种组织的三维整体结构,清楚而直观地显示肿瘤的局部特征以及与周围结构的空间解剖关系,具有个体化肿瘤术前评估和计划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13.
Ultravioletbloodirradiationandoxygenation (UBIO)isaformofphysicaltherapy ,duringwhichacertainvolumeofvenousbloodisdrawnfromapatientandprocessedwithaspecificdoseofultravioletirradiationandoxygenationinabloodtherapyinstrument,itistheninfusedbackintothesam…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复方七叶皂苷钠凝胶对损伤性或炎症性软组织肿痛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60例损伤性或炎症性软组织肿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复方七叶皂苷钠凝胶,对照组采用双氯芬酸二乙胺乳胶剂,将药物涂于患处,每次3~4min,tid.用药前即刻,用药后每日1次,共3d,对以下观察指标进行评价:疼痛(休息痛、活动痛、压痛)、软组织肿胀程度、肿胀面积及不良反应和耐受性.结果:2组在改善疼痛方面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对消除肿胀程度及肿胀面积方面,2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未发现不良反应,对照组有1例出现用药部位皮疹.结论:复方七叶皂苷钠凝胶在改善损伤性或炎症性疼痛方面疗效与双氯芬酸二乙胺乳胶剂相当;在改善软组织肿胀程度、促进肿胀面积消退方面优于双氯芬酸二乙胺乳胶剂,且用药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5.
我院从1954年9月至1983年9月间急性化脓性髋关节炎住院者250例,并进行了系统随访1~29年。现侧重治疗小结如下: 临床资料:本组年龄1个月,55岁。男168例,女82例,双侧者7例。起病至就诊5天内者20例;14天内者176例,15天以上看54例。 相似文献
16.
交锁髓内钉及加压钢板治疗尺桡骨双骨折18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报告交锁髓内钉及加压钢板治疗尺桡骨双骨折的方法与疗效.方法 本组患者18例,根据AO分型均为C型尺桡骨双骨折,其中尺骨多段骨折8例,桡骨多段骨折10例,均在臂丛麻醉下行交锁髓内钉及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结果 所有病例随访13~25个月,17例获得骨性愈合,平均愈合时间5~6个月,1例桡骨加压钢板治疗侧发生骨不连.根据Berton前臂疗效标准评价术后效果,优12例,良3例,可2例,差1例.结论 前臂交锁髓内钉及加压钢板治疗C型尺桡骨双骨折可以维持前臂结构的稳定,手术创伤及术中剥离相对较小,术后可早期进行前臂旋转功能锻炼. 相似文献
17.
微量元素在急性脊髓损伤中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急性性脊髓损伤后脊髓组织和血清中微量元素(铜锌)含量的变化,研究微量元素与急性脊髓损伤的关系,并探讨其可能的发一机理,方法:用改良Allen 氏脊髓损伤模型,选用家兔36只,打击能量为120gcf,用原了光谱法测定伤前,伤后6h,24h,48h,72h和6d时脊髓组织和历清中的铜锌的含量,结果:脊髓损伤后血清和脊髓组织中铜含量升高,而锌含量则持续性下降,结论:脊髓损伤后血清和脊髓组织中铜含量升高和锌含量下降在脊髓继发性损伤过程中可能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Wilson法摄片对单纯下胫腓联合分离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Wilson法摄片对单纯下胫腓联合分离的诊断以及术中对踝穴关系判定的意义。[方法] 18例患者常规摄踝关节正侧位片,再以Wilson法摄片作为标准对照,对16例确诊患者行拉力螺钉内固定术。[结果] 用Wilson法摄片,排除2例过度诊断患者,在Wilson法基础上加外旋外展应力,确诊2例漏诊患者。16例手术患者中2例术后第6周踝关节背伸疼痛,Wilson法摄片示下胫腓联合间隙较健侧变窄,拔除内固定后缓解。16例患者术后再随访Wilson法摄片,均显示下胫腓联合正常。[结论]Wilson法摄片对诊断单纯下胫腓分离有重要意义,必要时加以外旋外展应力则可进一步提高诊断率,术中Wilson法摄片可以预防内固定过紧。 相似文献
19.
自行设计微创植骨器修复骨缺损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应用自行设计的微创植骨器进行微创植骨术修复骨缺损的生物功学和组织学观察。方法:实验于2004-04/10在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仁济医院动物实验中心完成。将12只新西兰大白兔双侧桡骨截骨制成骨缺损模型,随机把每只兔双侧前肢分为两组:开放植骨术组沿原切口切开20mm长皮肤进入,开放桡骨髓腔,植入金世植骨灵骨块。微创植骨术组应用自行设计的微创植骨器进行植骨。分别在术后第4,8周,各随机取6只兔进行生物力学检查及组织学观察,比较两组家兔桡骨骨缺损修复情况。结果:12只兔均进入结果分析。①两组兔桡骨生物力学检查结果:第4周开放植骨术组和微创植骨术组分别有2根和5根桡骨可以进行生物力学检查,微创植骨术组桡骨的抗弯曲破坏应力值大于开放植骨术组[(69.58&;#177;34.99),(12.83&;#177;20.41)N,P〈0.05];第8周开放植骨术组和微创植骨术组均有6根桡骨可以进行生物力学检查,微创植骨术组桡骨的抗弯曲破坏应力值大于开放植骨术组[(220.97&;#177;33.79),(186.73&;#177;29.84)N,P〈&;#177;0.05]。②两组兔桡骨组织学观察结果:第4周微刨植骨术组骨缺损区骨小梁密度(比值)大于开放植骨术组[(67.07&;#177;4.56),(51.29&;#177;5.95)P〈0.01];第8周,微创植骨术组骨缺损区骨小梁密度小于开放植骨术组[(40.82&;#177;6.37),(50.81&;#177;7.51)P〈0.05],骨小梁改建形成板层骨比开放植骨术组早。结论:通过生物力学检查及组织学观察,微创植骨术修复骨缺损的疗效优于开放植骨术。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