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3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7篇
耳鼻咽喉   5篇
儿科学   3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4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13篇
内科学   34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12篇
综合类   45篇
预防医学   10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6篇
  2015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41.
一种高产量的小胶质细胞培养及其鉴定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建立一种简易高产量的原代小胶质细胞体外纯化培养方法.方法在小胶质细胞原代培养过程中以McCarthy等的经典培养方法为基础,通过提高初次接种密度,减少细胞离心过滤过程,进行不换液的营养缺失培养等重要改进,并使用低浓度胰酶-EDTA消化法分离纯化小胶质细胞,使用MAC-1抗体免疫化学染色标记.结果取得了高纯度和高产量的小胶质细胞.结论小胶质细胞培养过程中联合使用营养缺失法和低浓度胰酶-EDTA消化法分离纯化可有效提高培养产量.  相似文献   
142.
目的 分析慢性丙肝(CHC)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白细胞介素18(IL-18)mRNA的诱导表达及α干扰素受体1(IFN-α receptor1,IFNAAR1)表达,评价慢性丙肝患者PBMC细胞免疫功能。方法 脂多糖(LPS)体外刺激正常对照组和慢性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感染组病人PBMC,RT-PCR检测干扰素治疗前后PBMC IL-18mRNA水平的变化。同时RT-PCR检测不同组PBMC IFNAR1mRNA水平的差异。结果 治疗前干扰素应答组病人(n=12)和无应答组病人(n=26)PBMC IL-18mRNA诱导表达水平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P〈0.01);治疗后,应答组病人IL-18mRNA水平随治疗时间延长而升高,1个月时显著高于无应答组病人(P〈0.01),无应答组病人IL18mR-NA水平始终较低。IFN-α2b治疗期间,干扰素应答组病人PBMCIFNAR1mRNA水平从治疗前的高表达而逐渐减少,正常对照和干扰素无应答组病人PBMCIFNAR1mRNA的表达始终较低(治疗前与应答组相比P〈0.01)。结论 慢性HCV感染病人的细胞免疫功能受损,不能正常表达IL-18和IFNAR1,但应答组病人经干扰素治疗后表达能力逐渐恢复。慢性丙肝患者PBMCIL18mRNA和IFNAR1mRNA水平检测也许可以作为干扰素治疗预后的判断指标。  相似文献   
143.
鼠巨细胞病毒感染BALB/c小鼠心肌炎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建立鼠巨细胞病毒(MCMV)感染心肌炎动物模型。方法:用巨细胞病毒经腹腔注射感染BALB/c小鼠。结果:MCMV感染小鼠心肌炎发病率为69.4%,死亡高峰在感染后7~14d,死亡率为11.11%;44.5%的感染鼠出现心外膜炎。MCMV感染的第7天,心肌细胞出现肿胀、变性,血管周围有大量炎症细胞灶性浸润;第14天,可见单个心肌细胞核固缩、溶解,心肌细胞小灶性坏死、崩解,周围见单核细胞、淋巴细胞浸润;病变于感染后7~14d达高峰,第14天后开始减轻。MCMV感染小鼠全部心肌病变积分均≤2分,属轻度心肌炎改变;心电图的改变率达50%。结论:该心肌炎动物模型为探讨病毒性心肌炎的发病机制、转归及抗病毒药物的筛选提供了有力的工具。  相似文献   
144.
系列抗心肌多肽自身抗体对扩张型心肌病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25,自引:4,他引:25  
目的 :探讨抗人工合成多肽自身抗体在扩张型心肌病 ( DCM)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根据计算机预测心肌 ADP/ ATP载体 ( ANT)、β1 受体、M2 受体和肌球蛋白重链 ( MHC)抗原决定簇的氨基酸序列并合成多肽片段 ,以此片段作为抗原 ,同时用天然抗原对比 ,以酶联免疫吸附方法检测 48例 DCM患者 ( DCM组 )和 48例健康献血员 (对照组 )血清中抗心肌多肽自身抗体。结果 :DCM组中抗 ANT抗体、抗 β1 受体抗体、抗 M2 受体抗体和抗MHC抗体阳性分别有 31、2 6、2 0和 2 3例 ,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 P <0 .0 0 5 ) ,且与天然心肌抗原检测结果高度一致 ( P <0 .0 1)。结论 :人工合成多肽可代替天然心肌抗原用于检测抗心肌自身抗体 ,抗心肌多肽抗体检测可以作为 DCM免疫学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45.
3种小胶质细胞培养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建立一种小鼠小胶质细胞的简便高产量的原代培养方法。方法:在常规的神经胶质混合培养后,分别采用MeCarthy-Gulian法、营养丧失法、营养丧失+温和消化法三种方法进行小胶质细胞的分离纯化,通过细胞计数来了解比较培养细胞的产量,针对细胞表面的小胶质细胞的标志性抗原MAC-1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细胞形态和激活状态,计算培养细胞纯度。结果:营养丧失十温和消化法细胞产量最高,三种方法的细胞培养形态、激活状态、纯度没有显著差异。结论:营养丧失和胰酶-EDTA温和消化均较经典的McCarthy-Gulian法产量高,2种方法结合起来的营养丧失+温和消化法是一种新的简便易行高产量的小胶质细胞培养方法。  相似文献   
146.
目的检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α干扰素(IFN-α)的诱导表达及白细胞介素12(IL-12)表达,评价慢性乙肝患者PBMC的细胞免疫功能。方法poly IC体外刺激正常对照组和慢性乙肝病人PBMC,取培养上清利用病毒保护试验测定干扰素治疗前后病人PBMC表达的干扰素抗病毒生物学活性。同时在IFN-α治疗前后,用RT-PCR检测慢性乙肝患者不同干扰素应答组病人PBMC IL-12表达的变化。结果干扰素治疗前应答组病人(n=4)和无应答组病人(n=12)PBMC分泌的干扰素生物学活性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n=10)(P<0.01)。应答组病人PBMC分泌的干扰素活性随治疗时间延长而增加,1个月时已显著高于无应答组病人(P<0.01);无应答组病人PBMC分泌的干扰素活性始终处于低水平。治疗前,应答组和无应答组病人PBMC的IL-12 mRNA水平都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治疗后,应答组病人IL-12水平随治疗时间延长而降低,1个月时已显著低于无应答组病人(P<0.05),无应答组病人IL-12水平始终处于较高水平。结论慢性乙型肝炎病人的细胞免疫功能受损,PBMC不能正常表达IFN-α,但应答组病人经干扰素治疗后IFN-α表达能力逐渐恢复。慢性乙肝患者PBMC IL-12表达与肝脏炎症活动有关。慢性乙肝患者PBMC IFN-α活性检测结果也许可以作为干扰素治疗效果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47.
148.
自身免疫性心肌病小鼠免疫球蛋白G亚类和Th细胞亚群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Th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在自身免疫性扩张型心肌病(DCM)发生中的作用趋势。方法:应用 线粒体ADP/ATP载体肽(免疫应答组)和不含肽的免疫液(对照组)免疫Balb/c小鼠,试验期内(6个月)光镜和电 镜观察心肌组织病理学变化,ELISA法检测其血清抗ADP/ATP载体自身抗体及IgG亚类水平,三色荧光标记的流 式细胞术测其脾细胞中Th细胞亚群分布。结果:免疫应答组小鼠自身抗体均为阳性,且在免疫过程中其抗体水平、 血清IgG1及IgG2a亚类、Th1/Th2细胞亚群含量均持续高于对照组(P均<0.01)。免疫的第1个月末,免疫应答 组小鼠心脏形态及病理学变化类似心肌炎,IgG2a亚类与Th1细胞亚群在体内占优势;第6个月末,心脏改变类似 扩张型心肌病,且以IgG1与Th2亚群为主,对照组均正常。结论:线粒体ADP/ATP载体肽可诱导小鼠血清IgG2a 向IgG1优势的转化,此转化与Th1、Th2免疫应答分别在自身免疫性DCM发生的早期和后期阶段起优势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49.
细胞因子变化在疱疹病毒性脑炎中机制及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定量检测细胞因子IL2、IL10、TNFα在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HSE)中的表达和变化,以探讨细胞因子变化在HSE中的机制及作用。方法实验动物分正常对照组、病毒感染组和无环鸟苷(ACV)治疗组3组。使用100LD50HSV1病毒悬液20μl接种入3周龄Balb/c小鼠颅内制造HSE模型,ACV治疗组在接  相似文献   
150.
目的 克隆土拨鼠α干扰素(IFN-α)新亚型基因,用于土拨鼠HBV模型探索IFN-α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策略;调查慢性土拨鼠肝炎病毒(woodchuck hepatitis virus,WHY)感染的土拨鼠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干扰素功能状况。方法 poly(I-C)体外刺激正常和慢性WHV感染的土拨鼠PBMC,分析其表达的干扰素生物学活性。利用分子克隆技术对土拨鼠IFN-α家族基因进行克隆,并对所克隆的系列基因进行测序、分型并进行真核表达后检测表达产物生物学活性。结果 poly(I-C)刺激体外培养的土拨鼠PBMC后,慢性感染土拨鼠PBMC分泌的干扰素的活性显著差异低于正常土拨鼠(P〈0.01)。获得36个土拨鼠IFN-α基因序列克隆,测序分析后,发现有10个克隆是新亚型基因,其中8个为功能基因亚型,2个为假基因亚型,病毒保护试验证明只有功能基因亚型具有生物学活性。结论 慢性WHV感染的土拨鼠细胞免疫功能受损。新的土拨鼠IFN-α亚型基因的克隆为在土拨鼠HBV动物模型上进行干扰素基因治疗和研究干扰素治疗策略提供了新的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