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3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7篇
耳鼻咽喉   5篇
儿科学   3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4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13篇
内科学   34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12篇
综合类   45篇
预防医学   10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6篇
  2015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11.
肌球蛋白致自身免疫性心肌疾病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索在没有病毒感染的情况下 ,自身免疫机制在心肌炎和心肌病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1)猪心肌肌球蛋白致BALB/C鼠自身免疫性心肌疾病模型的复制 :实验组 (n =32 )于实验的第 0 ,7和 30天 3次注射肌球蛋白 ,对照组 (n =2 0 )与实验组同样的时间注射弗氏完全佐剂 ,于初次免疫后的第 15 ,2 1和 12 0天分别留取血清和心肌标本。 (2 )病毒性心肌炎模型的复制 :病毒接种组 (n =2 2 )给予 10 3 TCID50 / 0 1mlCVB3 溶液腹腔注射 ,对照组 (n =10 )给予Vero细胞冻融液 0 1ml腹腔注射 ,接种时间及采样时间同肌球蛋白免疫组。 (3)抗体检测 :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抗肌球蛋白抗体。结果 病理结果显示 ,肌球蛋白致心肌炎小鼠急性期 (15和 2 1d)以心肌纤维变性坏死和淋巴细胞浸润较明显 ,间质病变较轻 ,内膜和心瓣膜无明显改变 ;慢性期 (12 0d)仅见心肌纤维化 ,急慢性期均可检测到高滴度的抗肌球蛋白抗体 (P <0 0 0 1) ,对照组为正常心肌 ,抗体滴度低。病毒接种组慢性期亦显示成纤维细胞增生。结论 心肌肌球蛋白可以作为自身抗原刺激机体产生自身免疫反应 ,在没有病毒感染的情况下 ,单一的自身免疫机制即可导致心肌炎向心肌病的转化。  相似文献   
112.
用荧光探针Fura-2/AM观察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血清抗ADP/ATP载体抗体对培养大鼠心肌细胞胞浆游离钙浓度([Ca ̄(2+)]i)的影响,结果表明:1:30~120倍稀释度抗血清均显著增加[Ca ̄(2+)]i,先加维拉帕米可抑制该效应。正常人及冠心病患者血清无此作用;DCM患者抗ADP/ATP载体抗体阴性血清亦无此作用。提示:抗ADP/ATP载体抗体引起心肌细胞[Ca ̄(2+)]i增加可能是DCM患者心肌损害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13.
乙型肝炎病毒表达载体pHY106在筛选抗病毒药物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应用新的HBV表达载体,建立体外筛选临床抗HBV药物的方法。方法克隆对拉米夫定耐药的CHB患者体内HBV全基因组,然后将其亚克隆到HBV真核表达载体pHY106,体外转染Huh7细胞,检测转染后不同时间HBsAg、HBeAg、HBV DNA及HBV复制中间体水平。分析拉米夫定和阿德福韦对HBV基因表达和复制的抑制作用,指导临床用药。结果成功构建全部8个HBV临床分离株全基因组真核表达质粒,HBV聚合酶基因YMDD有5个产生YVDD突变,3个产生YIDD突变。该质粒上HBV基因能在Huh7细胞中进行复制和表达,拉米夫定不能体外抑制HBV复制,阿德福韦抑制了HBV在Huh7细胞中的复制,抑制程度与药物浓度相关。阿德福韦在患者体内也抑制了HBV的复制。结论新建立的体外筛选抗HBV药物的方法能用于临床快速筛选抗HBV药物,对CHB的治疗用药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4.
抗病毒治疗是慢性病毒性乙型肝炎治疗的核心问题之一。本文就慢性病毒性乙型肝炎抗病毒药物的研究进展、联合治疗的现状以及目前抗病毒治疗存在的问题和可能的对策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5.
116.
中国旱獭α干扰素家族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克隆中国旱獭α干扰素(IFN-α)家族基因,以期利用克隆的中国旱獭家族IFN-α在动物模型上探索慢性乙型肝炎有效的干扰素治疗方案和策略。方法 利用分子克隆技术对中国旱獭IFN-α家族基因进行克隆,并对所克隆的系列基因进行测序、分型、系统发生树分析、同源性比较及理化特性分析。结果从112个中国旱獭IFN-α基因克隆中获得18个独立的不重复序列,其中的14个序列来自4次以上相对独立的PCR产物,将它们分为14个基因亚型,其中8个是功能基因亚型,6个是假基因亚型。中国旱獭IFN-α各基因亚型之间在核苷酸水平和氨基酸水平有很高的同源性,平均分别为93%和85%,前体蛋白N端含23个氨基酸的疏水性信号肽。结论 中国旱獭巧IFN-α家族至少有14个基因亚型,这些基因的克隆可能应用于中国旱獭HBV动物感染模型,进行干扰素基因治疗和研究干扰素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117.
Establishmentofdoxorubicin┐resistanthumanbladdercancercelline(BIU┐87/ADMR)anditsmechanismofmultidrugresistanceGuoHeqing郭和清,Lu...  相似文献   
118.
合成肽检测巨细胞病毒酶联免疫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应用合成肽建立检测人巨细胞病毒(HCMV)特异敏感的酶联免疫方法,并用于临床检测患者血清中HCMV-IgM。方法:根据人巨细胞病毒PP150氨基酸序列,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决定含HCMV PP150国强抗原决定簇的单链多肽序列,合成肽作抗原,建立检测抗HCMV-IgM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并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检测全血中HCMV DNA,比较ELISA与PCR两种方法的相关性。结果:本实验所建立的检测抗HCMV-IgM的ELISA方法具有较好的特异性,正常孕妇血清中抗HCMV-IgM阳性率与HCMV DNA存在相关性。结论:本研究所建立的以合成多肽作抗原检测巨细胞病毒酶联免疫方法具有较好的特异性,简单,快速,适用与临床标本的检测。  相似文献   
119.
目的:观察新的抗乙型肝炎病毒(HBV)核苷类似物——替比夫定体外对乙型肝炎病毒复制子的抑制作用。方法:将乙型肝炎病毒复制子pHBV1.3质粒转染Huh7细胞,在转染细胞培养液中加入不同浓度的替比夫定,然后在不同时间段观察替比夫定的抗病毒作用。ELISA检测培养上清中HBsAg、HBeAg的表达,荧光定量PCR(FQ-PCR)定量检测培养上清中HBVDNA拷贝数,Southern blot分析转染细胞中HBV复制中间体。结果:替比夫定减少了培养上清中HBSAg、HBeAg的表达及HBVDNA拷贝数,抑制了转染细胞中HBV复制中间体的形成。替比夫定对HBV复制子体外复制的抑制作用依赖于药物浓度及作用时间。结论:替比夫定在体外对HBV复制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20.
目的体外研究重组质粒pshRNA-DNMT3b对膀胱癌T24细胞中DNMT3bmRNA和蛋白的沉默效应以及细胞增殖抑制的影响,初步探讨DNMT3b在膀胱肿瘤发生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实验分为空白对照组、HK组及pshRNA-DNMT3b组(24、48、72h);常规培养T24细胞,用脂质体lipofectamine2000将重组质粒pshRNA-DNMT3b转染进入T24细胞,后进行RT.PCR、WesternBlot、MTY检测,观察pshRNA-DNMT3b对T24细胞中DNMT3bmRNA、蛋白质水平变化以及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重组质粒pshRNA-DNMT3b成功的转染进入T24细胞;RT-PCR电泳结果用Gel-proanalyzer图像分析系统进行灰度分析,空白对照组、HK组、pshRNA-DNMT3b组(24、48、72h)条带的IOD相对比值(DNMT3/β-actin)分别是(99.56±1.24)%、(99.12±1.35)%、(75.77±1.42)%、(44.69±1.05)%和(20.52±0.89)%;Westernblot图像分析结果各组的相对比值分别是(99.43±1.28)%、(98.90±1.31)%、(67.83±1.02)%、(43.43±1.05)%和(21.92±0.89)%;在MTF检测中空白对照组和HK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shRNA-DNMT3b组仅在72h后和前2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抑制率仅增加0.45%左右。结论重组质粒pshRNA-DNMT3b能有效的降低膀胱癌1、24细胞中基因DNMT3bmRNA的转录及蛋白的表达,但在抑制细胞增殖上作用甚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