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3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7篇
耳鼻咽喉   5篇
儿科学   3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4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13篇
内科学   34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12篇
综合类   45篇
预防医学   10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6篇
  2015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姜黄素前体药物的合成及其体外抗肿瘤活性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目的制备姜黄素前体药物,使其在肿瘤细胞内高选择性活化,为进一步开展肿瘤靶向性化疗奠定基础。方法以姜黄素分子结构为基础,化学合成N-马来酰-L-缬氨酸酯姜黄素、N-马来酰-甘氨酸酯姜黄素,红外光谱法进行鉴定;MTT比色分析法比较两种姜黄素前体药物作用6~24 h后,人膀胱癌EJ细胞及肾小管上皮HKC细胞生长抑制的差异。结果20~40μmol.L-1的N-马来酰-L-缬氨酸酯姜黄素、N-马来酰-甘氨酸酯姜黄素作用6~24 h后,EJ细胞生长抑制率分别为6.71%~65.13%(P<0.05)、10.96%~73.01%(P<0.05),呈浓度、时间依赖性。与同浓度姜黄素比较,两种前体药物对HKC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均降低(P<0.01)。结论本研究成功的合成了两种姜黄素的前体药物,N-马来酰-L-缬氨酸酯姜黄素、N-马来酰-甘氨酸酯姜黄素;二者均能体外抑制人膀胱癌EJ细胞增殖,其对人肾小管上皮HKC细胞的抑制毒性作用低于姜黄素。  相似文献   
102.
目的构建针对基因DNA甲基转移酶3bmRNA催化区保守序列的shRNA真核表达载体,并对其克隆进行鉴定。方法以DNMT3bmRNA序列为靶基因设计3条shRNA和一条阴性对照HK,应用基因重组技术将其克隆到真核表达载体PGensil-1中,构建真核表达载体P-DNMT3b-shRNA1、P-DNMT3b-shRNA2、P-DNMT3b-shRNA3、P-HK。将重组质粒转化到大肠杆菌DH5α中,接种于LB平板后分别挑取5个单克隆菌落进行扩增,经筛选后对提取质粒进行测序鉴定。结果重组质粒经SalI酶切鉴定得到大小2个基因片段,大片段约为4.55kb,小片段约为440bp,与设计相同;四组重组质粒经测序鉴定显示插入完全正确。结论成功构建了P-DNMT3b-shRNA(1、2、3)及HK真核表达载体,为下一步实验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3.
目的:体外研究shRNA(short hairpin RNA)沉默基因TRAF6的表达对RAW264.7细胞增殖的影响,初步探讨TRAF6-shRNA对LPS/TLR4胞内信号转导的影响.方法:构建靶向抑制小鼠TRAF6的shRNA的真核表达载体,转染RAW264.7细胞后培养48h,予以终浓度为100 ng/mL的L...  相似文献   
104.
目的 初步探讨大黄素对急性淤胆型肝炎模型大鼠的治疗作用及机制.方法 SD大鼠分为5组:大黄素组、熊去氧胆酸组、地塞米松组、模型组、正常对照组,各24只.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4组均给予α-异硫氰酸萘酯(ANJT)50 mg/kg一次灌胃大鼠建立淤胆型肝炎动物模型,并给予相应的药物干预.造模后24、48、72 h 3个时间点采集标本(每时间点8只),检测肝功能和肝脏病理学检查.实时荧光定最PCR检测肝组织中细胞因子诱导的中性粒细胞趋化因子1(CINC-1)、巨噬细胞炎症蛋白2(MIP-2)mRNA表达,Western印迹法检测肝组织中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蛋白表达.结果 大黄素组24、48、72 h各时间点总胆红素[TB,(32.8±3.7)μmol/L、(61.0±16.4)μmol/L、(10.8±4.5)μmol/L],直接胆红素[DB,(26.03±3.10)μmol/L、(49.40±18.16)μmol/L、(8.04±3.03)μmol/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314±50)U/L、(664±97)U/L、(200±60)U/L]均明显低于模型组(均P<0.05),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48、72 h时间点、碱性磷酸酶(ALP)48 h、γ-谷氨酰转移酶(GGT)72 h、总胆汁酸(TBA)48、72 h时间点均明显低于同时间点模型组(均P<0.05);TB24、48 h,DB、ALT 24 h,TBA 24 h[(204±55)μmol/L]、72 h,均明显低于同时间点熊去氧胆酸组(均P<0.05);TB、TBA 24、48 h,AIX、AST、GGT各时间点,时间点均明显低于同时间点地塞米松组(均P<0.05).各时间点大黄素组的CINC-1、MIP-2 mRNA表达和ICAM-1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低于同时间点模型组(均P<0.05).结论 大黄素治疗ANIT诱导的急性淤胆型肝炎模型大鼠的作用以降低TB、DB、ALT最为显著,起效比熊去氧胆酸快,其对ALT、AST、GGT、TBA的作用优于地塞米松.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CINC-1、M1P-2、ICAM-1的活化有关.  相似文献   
105.
106.
目的 阐明参芪扶正液对肺腺癌细胞株GLC-82 X射线照射后TGF-β1表达的调控,探讨中药防治放射性肺损伤的分子机制。方法选取人低分化肺腺癌细胞株GLC-82,加入终浓度为1.563 mg/ml参芪扶正液后随机分组:1照射剂量关系组:分别予0、20、30和40 Gy剂量的X射线照射,于照射后6 h提取细胞总RNA。 2时间关系组:接受20 Gy的X射线照射,分别在照射后12、24和48 h提取细胞总RNA。2组均采用RT-PCR法检测TGF-β1mRNA表达。结果剂量关系组:GLC-82细胞接受X射线照射后TGF-β1mRNA表达量明显增高,在20 Gy照射后达到高峰,为基础未照射水平细胞的5倍。参芪扶正干预组与单纯照射组相比,其TGF-β 1mRNA相对表达量均有不同程度下调,在吸收剂量达20 Gy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时间关系组:GLC-82细胞经20 Gy X射线照射后在不同时间点参芪扶正干预组与单纯照射组相比,其TGF-β1 mRNA相对表达量均有不同程度下调,受照后48 h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TGF-β1在放射性肺损伤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而参芪扶正液能明显降低该过程中TGF-β1表达水平,提示参芪扶正液可能通过调控该细胞因子来起到辐射防护之作用。  相似文献   
107.
肌球蛋白致自身免疫性心肌疾病的实验研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在没有病毒感染的情况下,自身免疫机制在心肌炎和心肌病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1) 猪心肌肌球蛋白致BALB/C鼠自身免疫性心肌疾病模型的复制实验组(n=32)于实验的第0,7和30天3次注射肌球蛋白,对照组(n=20)与实验组同样的时间注射弗氏完全佐剂,于初次免疫后的第15,21和120天分别留取血清和心肌标本.(2)病毒性心肌炎模型的复制病毒接种组(n=22)给予103 TCID50/0.1 ml CVB3溶液腹腔注射,对照组(n=10)给予Vero细胞冻融液0.1 ml腹腔注射,接种时间及采样时间同肌球蛋白免疫组.(3)抗体检测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抗肌球蛋白抗体.结果病理结果显示,肌球蛋白致心肌炎小鼠急性期(15和21 d)以心肌纤维变性坏死和淋巴细胞浸润较明显,间质病变较轻,内膜和心瓣膜无明显改变;慢性期(120d)仅见心肌纤维化, 急慢性期均可检测到高滴度的抗肌球蛋白抗体(P<0.001),对照组为正常心肌,抗体滴度低.病毒接种组慢性期亦显示成纤维细胞增生.结论心肌肌球蛋白可以作为自身抗原刺激机体产生自身免疫反应,在没有病毒感染的情况下,单一的自身免疫机制即可导致心肌炎向心肌病的转化.  相似文献   
108.
目的探讨儿童巨细胞病毒(Hum an cytom egalov irus,HCMV)活动性感染与抽动-秽语综合征(T ourette’s sym-drom e,TS)的关系。方法离心分离64例抽动-秽语综合征患儿和40例正常儿童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 C s)和血浆,分别用免疫荧光法和定量PCR检测HCMV pp65抗原和HCMV DNA,并比较2种方法的一致性。结果64例TS患儿HCMV pp65抗原有14例阳性,阳性率21.9%,40例正常儿童HCMV pp65抗原有1例阳性,阳性率2.5%,2组儿童HCMV感染率有显著性差异(2χ=7.49,P<0.01)。免疫荧光法和实时定量PCR有较好的一致性(89.1%)。结论抽动-秽语综合征儿童HCMV感染率显著高于正常儿童,HCMV活动性感染可能诱发抽动-秽语综合征。  相似文献   
109.
用抗人IgM(μ链)单克隆抗体诊断血吸虫病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告用抗人IgM(μ链)单克隆抗体ELISA法诊断血吸虫病。检测急性血吸虫病150例、慢性血吸虫病208例、经吡喹酮治疗后6个月粪检转阴的慢性血吸虫病28例、肝吸虫32例,阳性检出率分别为100.00%、88.46%、3.57%、15.63%;检测健康人50例均为阴性。动物实验早期诊断,观察3只感染血吸虫病猴,检测IgM(μ链)抗体,第28d均呈现阳性,比IgG-ELISA 42d、COPT 41d、粪检45d呈现阳性时间早。表明抗人IgM(μ链)单克隆抗体用于诊断血吸虫病,具有高度敏感性和特异性及疗效考核价值。  相似文献   
110.
目的分析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干扰素-α(IFN-α)及白细胞介素18(IL-18)mRNA的诱导表达差异,评价慢性乙型肝炎患者PBMC细胞免疫功能。方法对2004年6月至2005年5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52例门诊和住院CHB患者,聚肌胞苷酸(PolyIC)体外刺激正常对照组和CHB组患者PBMC,取培养上清利用病毒保护试验测定IFN-α2b治疗前后PBMC表达的干扰素抗病毒生物学活性。同时用脂多糖(LPS)体外刺激不同组PBMC,RT-PCR检测PBMCIL-18mR-NA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前干扰素治疗应答组(n=13)和无应答组(n=27)PBMC分泌的干扰素生物学活性均显著低于对照组(n=20)(均P<0.01)。应答组干扰素活性随治疗时间延长而增加,1个月时已显著高于无应答组(P<0.01);无应答组干扰素活性始终处于低下水平。治疗前,应答组和无应答组PBMCIL-18mRNA水平也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1);治疗后,应答组IL-18mRNA水平随治疗时间延长而升高,1个月时也著显高于无应答组(P<0.01),无应答组IL-18mRNA水平始终较低。PBMCIFN-α活性和IL-18mRNA水平有良好的正相关性(r=0.922,P<0.01)。结论慢性HBV感染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受损,不能正常表达IFN-α和IL-18,但应答组患者经干扰素治疗后表达能力逐渐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