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3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1篇
耳鼻咽喉   4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21篇
内科学   3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4篇
预防医学   86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7篇
肿瘤学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1.
1986~1987年新疆南部和田发生了一起肠道传播的非甲非乙型肝炎的流行。本研究用免疫电镜方法(IEM)对6例急性期病人的60份粪便标本进行了排病毒规律的检测。其中5例排病毒阳性(83.3%);全部粪便标本的病毒颗粒检出率为28.3%(17/60)。发病前1~4天的粪便标本阳性率为100%(3/3);发病后9~12天的阳性率为14.3%(1/7);发病两周后的22份标本全部阴性。17份不同病期收集的阳性粪便标本,94.1%(16/17)出现在病人血清转氨酶(SGPT)高峰值前,此时SGPT在100IU/L以下。故此,肠道传播的非甲非乙型肝炎患者的隔离期,应定为病后2~3周。  相似文献   
12.
宁波市13年间伤寒流行特征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我市伤寒流行特征。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1988-2000年宁波市伤寒传染病报告、监测及爆发调查等资料进行系统分析。结果:宁波市13年间伤寒年均报告发病率为20.13/10万,属高强度流行区,1997年以来伤寒疫情回升,发病率递增差异有显著意义。发病季节分布呈双峰型,城区发病率高于农村,20-49岁人群发病危险最高。结论:我市伤寒地区高发的主要原因与局部水源遭到粪便的严重污染、大卫生状况差以及不良饮食习惯有关。  相似文献   
13.
几年来,我们在医疗实践中应用枯矾、五倍子洗剂先后治疗8例小儿睾丸鞘膜积液症,获得了满意效果。现介绍如下,供同志们参考。【临床资料】 8例鞘膜积液患儿,最小的2岁,最大的11岁。病程最短的3天,最长的19天。【治疗方法】洗剂组成:枯矾、五倍子各三钱。方中枯矾、五倍子均有收敛、减少渗出、生肌长肉、止痛消炎作用。洗用方法:上述药物加水一市斤,混匀放在壶内,煎煮30分钟后,将煎出液滤出,放在一个小容器内,待冷却到与皮肤温度相近时,把睾丸全部放入盛药液的容器内约20~30分钟,每日一次,直至鞘膜积液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同性交友方式对MSM的高危性行为及HIV感染的相关影响。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2018年4-11月在宁波市采用滚雪球的非概率抽样法招募MSM,收集其人口学特征、交友方式、同性社交软件使用、高危性行为发生情况等相关信息,研究对象均需进行HIV抗体检测。分类资料采用χ2检验,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MSM的HIV感染相关因素。结果 共调查MSM 735人,同性社交软件交友者、QQ或微信交友者和场所交友者分别为447人(60.8%)、237人(32.3%)和51人(6.9%)。同性社交软件交友者最近6个月性行为次数≥ 1次/周和发生多性伴的分别有75人(16.8%)和187人(41.8%);最近1次和最近6个月发生无保护肛交行为的分别有54人(12.1%)和234人(52.3%);HIV感染率为12.1%(54/447)。感染时间<2年的HIV/AIDS中,同性社交软件使用时间<2年的比例为68.6%(24/3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与QQ或微信交友者比较,同性社交软件交友者更易感染HIV(OR=3.03,95% CI:1.30~7.07)。结论 宁波市MSM中,同性社交软件交友者比例较高,存在较高危险性行为和HIV感染风险。应针对同性社交软件交友者加强监测和干预。  相似文献   
15.
应用ELISA方法对哈密地区三个民族正常人群病毒性肝炎感染状况进行了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表明:HAV及HBV感染率以维吾尔族为高,分别为89.26%和28.29%;HBsAg携带率以汉族最高(5.48%);HCV及HEV感染率也以维吾尔族为高,分别为4.88%和2.93%.同时揭示了各型病毒性肝炎在不同年龄、性别上的分布特点.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浙江省宁波市男男性行为人群(MSM)艾滋病疫情特征及流行趋势,为制定MSM防控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2006-2016年宁波市报告的MSM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患者(HIV/AIDS)疫情数据和MSM艾滋病哨点监测数据,对MSM艾滋病的流行特征、相关知识知晓及高危行为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截至2016年12月31日,宁波市共报告HIV/AIDS 3 817例,其中MSM 1 315例,占全部报告病例的34.5%。11年间,MSM的HIV/AIDS疫情整体呈上升趋势。1 315例HIV/AIDS人口学分布情况:年龄集中在20~39岁,占70.5%;婚姻以未婚为主,占62.6%;文化程度以高中及以上为主,占61.3%;户籍以外地为主,占61.6%。51.4%的病例由疾控机构发现并报告;样本来源以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VCT)发现比例最高,占36.7%,其次是性病门诊就诊者、其他就诊者检测和专题调查,分别占15.7%、14.8%和12.5%。2014年和2015年MSM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均在90%以上,HIV感染率在5.2%~10.2%之间,梅毒感染率在4.2%~13.1%之间,丙型病毒性肝炎感染率在0.0%~3.0%之间。结论 MSM仍然是宁波市艾滋病防控需要重点关注的人群,亟须针对MSM特征采取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儿童接种麻疹风疹联合减毒活疫苗(简称麻风疫苗)的免疫效果。方法采用分层系统抽样方法抽取宁波市2009年7月1日—9月30日出生的本地儿童,在接种麻风疫苗接种后3个月采集血标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麻疹IgG和风疹IgG抗体。结果 1053名儿童采血检测,其中男童591人,女童462人;城市520人,农村533人。儿童麻疹、风疹IgG抗体阳性率分别为97.34%和95.25%。麻疹、风疹IgG抗体浓度最小值均为0 mIU/ml,最大值分别为682801.01和23475.72 mIU/ml,平均浓度分别为4233.32和161.74 mIU/ml;农村麻疹IgG抗体平均浓度为5611.55 mIU/ml,高于城市的3171.17 mIU/ml,性别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童接种麻风疫苗后,能获得较理想的免疫应答。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宁波市2000-2010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为制订消除麻疹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和麻疹监测系统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宁波市2000-2010年共报告麻疹6 512例,发病率最高为2008年24.8/10万,最低为2010年1.7/10万,年平均发病率为7.94/10万.病例中小于8月龄婴幼儿、8月龄~7岁儿童和20岁以上成人,分别占23.37%、22.93%和42.39%,发病年龄呈双峰态.对5 243例麻疹病例的免疫史分析,有麻疹类疫苗免疫史、无免疫史、免疫史不详的分别占15.87%、51.19%、32.94%.发病主要以散居儿童为主,占40.56%,其次为学生,占10.15%.结论:消除麻疹的策略应以建立完善免疫屏障,提高人群免疫保护水平,减少易感人群和加强麻疹疫情监测并举.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宁波地区流行性感冒(流感)病毒株的变异情况。方法采集2004年5月宁波大学流感爆发期间病人的含漱液进行病毒分离、鉴定,并对其中1株病毒的血凝素重链区进行了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分析。结果在9份样品中共分离到流感病毒3株,经血清学试验鉴定为甲3型。与2002年宁波市流感病毒流行株的核苷酸同源性为98.2%-98.3%,氨基酸同源性为96.7%-97.3%;与2003年流行株的核苷酸同源性为98.7%,氨基酸同源性为97.6%;与参考株A/Sydney/05/1997的核苷酸同源性为95.9%,氨基酸同源性为92.7%;与参考株A/Wuhan/359/1995的核苷酸同源性为94.6%,氨基酸同源性为91.2%。结论2004年宁波大学流感爆发的病毒为甲3型。其HA1区序列更接近2003年流行毒株,与A/Sydney/05/1997毒株的同源性要高于A/Wuhan/359/1995。该爆发流行的毒株可能是在宁波以前流行毒株的基础上进化而来的。  相似文献   
20.
接种乙型肝炎(乙肝)疫苗是预防乙肝最有效的手段。然而研究发现.正常人接种乙肝疫苗后仍有5%~10%出现低无免疫应答。为了解宁波市新生儿接种乙肝疫苗后的免疫效果,对该市按0、1、6程序接种3针5 μg重组酵母乙肝疫苗的新生儿进行乙肝血清学检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