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52篇 |
免费 | 10篇 |
国内免费 | 22篇 |
专业分类
儿科学 | 9篇 |
基础医学 | 7篇 |
临床医学 | 13篇 |
内科学 | 5篇 |
神经病学 | 2篇 |
特种医学 | 2篇 |
外科学 | 56篇 |
综合类 | 38篇 |
预防医学 | 10篇 |
药学 | 6篇 |
中国医学 | 1篇 |
肿瘤学 | 35篇 |
出版年
2023年 | 1篇 |
2022年 | 3篇 |
2021年 | 3篇 |
2020年 | 4篇 |
2019年 | 6篇 |
2018年 | 5篇 |
2017年 | 3篇 |
2016年 | 1篇 |
2015年 | 4篇 |
2014年 | 6篇 |
2013年 | 8篇 |
2012年 | 14篇 |
2011年 | 14篇 |
2010年 | 12篇 |
2009年 | 14篇 |
2008年 | 17篇 |
2007年 | 8篇 |
2006年 | 14篇 |
2005年 | 3篇 |
2004年 | 3篇 |
2003年 | 5篇 |
2002年 | 5篇 |
2001年 | 10篇 |
2000年 | 2篇 |
1999年 | 6篇 |
1998年 | 5篇 |
1997年 | 4篇 |
1996年 | 1篇 |
1993年 | 1篇 |
1992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14份小儿肾穿组织远程邮寄病理检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小儿肾穿组织远程邮寄病理检查的实用性。方法 采用特制的肾穿组织固定邮寄盒进行肾穿标本远程病理检验,对邮寄及出报告时间、邮寄盒状态、肾组织光镜、电镜与免疫酶染色结果、诊断满意率等进行分析。结果 共送14份小儿肾穿光镜及电镜标本。邮寄盒无渗漏和变形,报告时间6~8d,肾组织光镜图像优良,免疫酶染色结果稳定。结论 该邮寄盒实用、可行,大大促进了小儿肾穿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22.
23.
目的:查阅近年来国内外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文献,总结分析其手术治疗的新进展。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2000-01/2005-04相关先天性髋脱位的文献,检索词“Congenitalhipdislocation/surgery”,并限定文献语言种类为“English”。同时计算机检索CBM2000-01/2005-04相关先天性髋脱位的文献,检索词为“髋脱位,先天性”,并限定语言种类为中文。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选取包括先天性髋脱位的文献,开始查找全文。纳入标准:①先天性髋脱位,未成年病例。②手术治疗。排除标准:①保守治疗。②成年病例行关节置换的文章。③文献综述,重复研究,Meta分析类文章。资料提炼:共收集到97篇关于先天性髋脱位的文献,纳入23篇符合标准的文献。资料综合:小于3岁的先天性髋脱位病例治疗方案较为统一,但对学步后儿童的治疗则充满争议,存在多种手术方法。切开复位有多种手术入路,较早的病例截骨有Salter和Pemberton等多种术式,较大龄儿童亦有多种姑息手术方法。虽然治疗失败后仍有补救方法,但好的预后往往取决于第一次的治疗,因此,手术方法的选择、手术指针的掌握极为重要。结论:应当依据患者的年龄、病变程度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并由有经验的小儿矫形外科医师实施。 相似文献
24.
25.
26.
27.
目的 探讨近端股骨转移性肿瘤的手术治疗指征和疗效.方法 对13例股骨近端转移性肿瘤患者行手术治疗,分别采用人工假体置换、动力髋螺钉(DHS)、Gamma钉以及股骨近端髓内钉(PFN)固定治疗,对患者术后疼痛情况、患侧肢体功能、并发症和生存时间等进行随访.结果 所有患者疼痛均得到缓解,11例术后可下床行走,2例术后卧床.所有患者术后未出现伤口感染、不愈合、肺炎和褥疮等相关并发症.患者术后生存时间2~24个月,平均8.7个月.结论 采用假体置换、DHS、Gamma钉或PFN手术内固定,可有效治疗近端股骨转移性肿瘤,部分可恢复行走功能,并能有效缓解疼痛,有助于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8.
目的 探讨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尿肌酐(NAG/UCr)、C-反应蛋白(CRP)及补体C3、C4与过敏性紫癜(HSP)患儿并发肾炎的关系。方法 纳入2020年7月至2021年4月就诊于安徽儿童医院的HSP患儿142例,根据患儿是否并发肾炎分成HSP组(n=97)和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组(HSPN,n=45)。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资料和NAG/UCr、CRP及补体C3、C4水平,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HSP患儿并发肾炎的影响因素,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ROC)分析D-二聚体、UA联合补体C3、C4水平对HSP患儿并发肾炎的预测价值。结果 HSP和HSPN组患儿的年龄、紫癜反复次数、皮疹持续时间、PLT、WBC、RDW、NEU、DD、尿蛋白量、NAG/UCr、CRP及补体C3、C4等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5.431、2.828、3.199、2.644、7.747、27.408、15.806、7.992、3.133、4.609、3.118,χ2=9.988、8.715,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年龄、紫癜反复次数、皮疹持续时间、NAG/U... 相似文献
29.
目的探讨15岁以下儿童骨肉瘤的手术治疗方法以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2003年6月至2011年12月我院治疗的15岁以下骨肉瘤患者共54例,男33例,女21例.按不同手术方式对其生存时间及术后并发症进行随访.同期随访15~25岁青少年骨肉瘤患者77例(男48例,女29例)作为对照,随访总例数为131例.在15岁以下儿童组中按手术方式分为截肢组(19例),假体置换组(8例)以及生物重建组(27例).比较儿童组和青少年组之间整体生存率的差别,并比较不同手术方式之间儿童骨肉瘤患者预后的差异,应用Kaplan-Meier法计算患者生存率,应用Log-rank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研究年龄因素以及手术方式与骨肉瘤患者生存率之间的关系.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总的随访时间为4-77个月,平均39.7个月.Log-rank单因素统计分析显示儿童组和青少年组之间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8<0.05),不同手术方式之间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截肢组与假体置换组相比(P=0.962>0.05),截肢组与生物重建组(P=0.303>0.05),假体置换组与生物重建组(P=0.452>0.05).结论本研究显示年龄可以作为骨肉瘤预后的影响因素,儿童骨肉瘤相对于青少年骨肉瘤来说,总体生存预后较差.对于儿童骨肉瘤手术治疗来说,不同的手术方式对其生存预后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30.
骨肉瘤是一种起源于问叶组织的恶性肿瘤,以能够产生骨样组织的梭形基质细胞为特征,系骨骼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多发于青少年,好发于血运丰富的长骨干骺端,其血行转移发生率高且早,进展迅速,容易出现复发和转移【1】。30年前,骨肉瘤仅限于手术治疗,截肢术占了大多数,大部分患者死于确诊后1年以内【2】。近年来,新辅助化疗的出现使患者的5年生存率大为提高【3】,保肢术逐渐取代截肢术,但骨肉瘤仍是一种病死率及致残率极高的肿瘤。骨肉瘤的远期临床治疗效果处于“瓶颈”状态,其复发及转移率仍较高。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