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6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8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11篇
基础医学   11篇
临床医学   54篇
内科学   42篇
皮肤病学   7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16篇
外科学   9篇
综合类   81篇
预防医学   67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26篇
  1篇
中国医学   20篇
肿瘤学   6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35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51.
目的 探讨儿童原发浅表淋巴瘤的超声图像特点,分析误诊原因,提高诊断准确度。方法 选择首诊并治疗的12例浅表淋巴瘤的患儿,均经病理活检及免疫组化证实,总结超声图像特点并分析误诊原因。结果 12例中仅4例(33.3%)超声提示淋巴瘤,1例误诊坏死性淋巴结炎,1例误诊卡斯尔曼病(CD),1例误诊皮下软组织感染,余5例超声提示淋巴结增大。12例中1例为浅表软组织淋巴瘤,病理类型为脂膜炎样T细胞淋巴瘤;11例为结内淋巴瘤,包括2例霍奇金淋巴瘤结节硬化型,9例非霍奇金淋巴瘤,其中4例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2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1例B淋巴母细胞淋巴瘤,1例伯基特淋巴瘤,1例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共22个肿大淋巴结(10个发生于颈部,6个腋窝,2个腹股沟,2个锁骨上窝,1个枕部,1个耳后),90.9%L/S比值≤2,68.2%门髓质消失,68.2%皮质回声低回声背景下点线状回声为主,45.5%包膜不完整,36.4%血流类型混合型,门型和中央型均为22.7%,边缘型为18.2%,45.5%血流密度Ⅳ级,31.8%Ⅲ级,22.7%Ⅱ级。结论 儿童原发浅表淋巴瘤,软组织淋巴瘤罕见,结内淋巴瘤常见,超声易误诊;...  相似文献   
52.
目的:比较人类胚胎体外培养第3天4种胚胎移植策略的临床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了本中心2010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35岁患者的第3天胚胎移植周期,均为第一次促排卵周期,采用控制性促排卵长方案和短方案,排除供精周期和遗传性疾病患者,获卵数≥2个。根据移植胚胎数及评分(评为Ⅰ、Ⅱ、Ⅲ、Ⅳ级,Ⅰ、Ⅱ级为高评分胚胎,Ⅲ、Ⅳ级为低评分胚胎)分为4组:A组移植1枚高评分胚胎,B组移植2枚高评分胚胎,C组移植1枚高评分胚胎和1枚低评分胚胎,D组移植2枚低评分胚胎。比较4组的临床妊娠率、胚胎着床率、双胎率、流产率和活产率。结果:4组的流产率分别为8.67%、10.34%、13.54%、2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4.146,P=0.246);B组的每周期临床妊娠率和活产率分别为55.94%、49.38%,均高于A组(32.05%、28.63%)和C组(42.86%、37.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 1),C组的每周期临床妊娠率和活产率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然而,B组的双胎率(36.31%)高于A组(0.67%)和C组(27.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选择1枚高评分胚胎与1枚低评分胚胎协同移植,可获得可接受的每周期临床妊娠率和活产率,亦未提高双胎率。  相似文献   
53.
沟通是人与人之间交流的桥梁,是相互了解的纽带,沟通也是信息传递的主要途径,因此它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至关重要.对于每一位医务工作者而言,良好的沟通更是必不可少.良好的沟通可以增进人与人之间的了解与理解,从而使彼此获得更多的帮助与支持.成功学大师戴尔·卡耐基曾经说过:"与人相处的学问,在人类所有的学问中应该是排在前面的,沟通能够带来其他知识不能带来的力量."  相似文献   
54.
刘媛媛  董娟 《光明中医》2012,27(2):375-376
原发性痛经是指生殖器官无器质性病变的痛经,是临床常见的妇科疾病。中医认为体质偏颇在致病因素作用下于经期前后更易显现而致气血失调,胞宫胞脉不通或失荣发生痛经。采用调理饮食起居、药物预防、经前及经期防护等方法对易感体质进行早期干预,将有效降低原发性痛经的发病率,调理体质在原发性痛经的防治中将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5.
董娟 《中医临床研究》2012,4(11):101-102
"冬病夏治"是指每到冬天气候寒冷季节发作或加重的某些疾病,在夏天缓解期进行治疗。妇科疾病中与受寒或者体质虚寒有关的,也属"冬病"。运用冬病夏治的方法治疗妇科"冬病",能收到事半功倍的疗效。  相似文献   
56.
先天性心脏病(congenital heart disease,CHD)是指胎儿期心脏血管发育异常所致的畸形疾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畸形,是造成围产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监测并降低出生缺陷的发生率是将来产科工作的方向和目标.近年来,在围产儿出生缺陷的监测中发现围产儿CHD的发生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有必要对围产儿CHD的发生情况及流行病学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全面细致的研究以降低CHD的发生率,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相似文献   
57.
董娟  黄伟  沈春生 《西南军医》2010,12(6):1256-1257
先天性心脏病是儿童常见心脏病,在成人中也不少见,既往外科手术是其唯一的治疗方法[1].介入治疗作为先天性心脏病一种较新的治疗手段,它具有并发症少、创伤小、恢复快、痛苦少、住院时间短及皮肤完整性美观的优点[2],已被更多的医生与患者及家属所认可与接受.我科于2007年3月至2010年4月30日在适应证范围内对86例患者行先天性心脏病介入封堵治疗,年龄最小者1岁、最大者76岁,均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现将其护理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58.
【摘要】 目的 探讨寻常型天疱疮(pemphigus vulgaris,PV )患者抗原特异性Th1和Th2细胞在不同疾病阶段的变化,进一步了解自身反应性T细胞在疾病中的作用。 方法 收集24例PV患者资料,合成桥粒芯糖蛋白抗原肽段DG3(96 ~ 112)。体外用该肽段分别刺激患者的外周血单一核细胞(PBMC),用酶联免疫斑点(ELISPOT)方法检测干扰素(IFN)-γ+ Th1细胞和白介素(IL)-4+ Th2细胞的数量,以及记忆性B细胞的数量。用t检验或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对各组数值进行比较,用Pearson相关系数对Th细胞、记忆性B细胞及抗桥粒芯糖蛋白3(Dsg3)抗体滴度进行相关性分析。 结果 24例PV患者男女比例1.67 ∶ 1,平均年龄(56.59 ± 14.66)岁。5 × 105个PBMC中,PV患者特异性IFN-γ+ Th1细胞绝对数为420.18 ± 350.29,高于健康对照145.12 ± 86.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PV患者特异性IL-4+ Th2的细胞数(366.76 ± 192.44)与健康对照(335.88 ± 164.96)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V患者外周血中特异性IL-4+ Th2占总Th2细胞的百分率为37.03% ± 23.44%,特异性IFN-γ+ Th1细胞为23.62% ± 16.77%;7例患者进行了治疗前后的自身对照比较。特异性IL-4+ Th2细胞的数量在治疗后(241.68 ± 160.60)较治疗前(452.82 ± 199.29)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 2.48,P < 0.05)。特异性Th细胞、记忆性B细胞及抗Dsg3抗体滴度之间无统计学相关性(均P > 0.05)。结论 抗原肽段DG3(96 ~ 112)含有被PV患者特异性Th细胞识别的致病性抗原表位;特异性IFN-γ+ Th1细胞和IL-4+ Th2细胞均在疾病中发挥一定的作用;特异性IL-4+ Th2细胞在疾病活动中可能起到了更重要的致病作用。  相似文献   
59.
郝霞  董娟  牛明明 《光明中医》2016,(12):1780-1782
目的观察神阙贴联合丹桂祛症合剂治疗寒凝血瘀型痛经的疗效。方法对50例辨证属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患者,分别采用神阙贴联合丹桂祛症合剂、单纯口服丹桂祛症合剂进行治疗,连用3个月经周期后观察疗效。结果神阙贴联合丹桂祛症合剂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有效率明显高于单纯口服丹桂祛症合剂。结论神阙贴联合丹桂祛症合剂对寒凝血瘀型痛经患者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60.
<正>失眠是2型糖尿病患者最常见的睡眠障碍~([1])。慢性高血糖导致的脑动脉硬化、微循环障碍、脑组织供血不足、自主神经细胞和神经纤维损伤及糖化血红蛋白增高等会影响内分泌系统从而导致失眠~([2])。失眠会使人体的应激系统被激活,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体内皮质醇、肾上腺素等"升血糖激素"分泌增加,胰岛素抵抗加重,从而引起糖代谢紊乱,加重糖尿病~([3])。由此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