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2篇
  免费   54篇
  国内免费   33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9篇
基础医学   15篇
口腔科学   17篇
临床医学   105篇
内科学   26篇
神经病学   6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23篇
综合类   130篇
预防医学   104篇
眼科学   7篇
药学   150篇
  4篇
中国医学   52篇
肿瘤学   16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38篇
  2022年   55篇
  2021年   63篇
  2020年   34篇
  2019年   45篇
  2018年   34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39篇
  2012年   39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42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也页目的:探讨尿白细胞介素-17(IL-17)检测对评估IgA肾病(IgAN)病情严重程度和治疗疗效中的价值。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检测79例原发性IgAN患者治疗前后的尿IL-17水平,分析患者治疗前尿IL-17水平与临床指标、牛津病理分型[系膜细胞增生( M)、内皮细胞增生( E)、节段硬化或黏连( S)和肾小管萎缩/间质纤维化( T)]的相关性;比较不同治疗方案下患者治疗前后尿IL-17水平的变化以及与疾病转归的关系。结果:IgAN患者治疗前尿IL-17的水平较正常对照显著升高并且与尿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 NGAL)的水平和24 h尿蛋白呈正相关、与eGFR呈负相关。根据牛津病理分型,E1组患者的尿IL-17水平显著高于E0组,T1组和T2组患者的尿IL-17水平分别显著高于T0组,M0组与M1组、S0组与S1组、T1组与T2组的尿IL-17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6个月后,在单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ACEI)治疗的患者中治疗显效组的尿IL-17水平较治疗前显著下降,而治疗无效组的尿IL-17水平较治疗前无显著下降;ACEI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的患者中治疗有效组和无效组在治疗后的尿IL-17水平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结论:尿IL-17水平在评估IgAN患者的病情和疗效预判方面具有潜在的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32.
县级多部门应对流感大流行合作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高致病性禽流感及人流感大流行防控能力建设项目”项目县——海城市、休宁县的应对流感大流行多部门合作机制的调查研究,总结现行政策的经验与不足,为制定适合我国国情的县级多部门应对流感大流行的合作机制,提高我国基层流感大流行防控能力提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3.
目的研究动脉蒂植入非血管化自体骨后移植骨血管再生的情况。方法将36只大白兔双侧桡骨部分截断,剥离骨膜,分别植入双侧咬肌区,其中一侧将远端结扎的颌外动脉蒂植入游离桡骨骨髓腔作为实验侧,另一侧单纯移植作为对照侧。术后3 d、1周、2周、3周、4周、6周处死动物取材,通过组织学检查、血管墨汁灌注、CD34免疫组化染色检测移植骨微血管密度(MVD),观察移植骨的再血管化情况。结果实验侧术后3 d,对照侧术后2周移植骨出现再血管化。术后3 d、1周、2周、3周、4周,实验侧移植骨的再血管化程度高于对照侧;术后4周,实验侧再血管化程度达到高峰。结论动脉蒂植入非血管化自体骨的方法具有促进移植骨血管生成的作用。  相似文献   
34.
原发性EB病毒(EBV)感染后机体产生针对裂解期和潜伏期病毒抗原特异性CD8~+/CD4~+细胞毒性T细胞(CTL),清除病毒控制EBV感染.EBV原发感染后临床表现多样,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尚不明确,其特异性T细胞对控制病毒感染起到关键作用.随访研究发现EBV原发感染后针对裂解期和潜伏期病毒抗原特异性T细胞功能变化不同,同时对EBV特异性T细胞亚群的分析发现,T细胞的迁移活化在EBV感染机制中亦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5.
目的探讨骨膜对游离移植骨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将36只健康成年新西兰大白兔双侧桡骨部分截断,一侧保留完整骨膜(试验侧),另一侧剥离骨膜(对照侧),分别植入兔的双侧咬肌区,术后3d以及1、2、3、4、6周处死动物取材,通过血管墨汁灌注、CD34免疫组化染色、四环素荧光标志等方法检测移植骨微血管密度和四环素荧光标志积分光密度值,观察移植骨的再血管化和新骨形成情况。结果术后3d至1周,试验侧和对照侧的再血管化程度及新骨形成速度无差异(P0.05)。两组在术后2周开始出现再血管化和新骨形成;术后2~6周,试验侧的再血管化程度和新骨形成速度高于对照侧(P0.05)。结论骨膜能使非血管化自身游离移植骨再血管化程度增加,血管生成的增加在一定程度上能使新骨形成加快,从而加速移植骨的愈合。  相似文献   
36.
目的调查皖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抗菌药物专项整治前后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以促进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方法调取皖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2011、2015年抗菌药物的相关信息,对用药频度(DDDs)、用药金额、使用强度(AUD)、限定日费用(DDC)进行回顾性调查,并评价其合理性。结果抗菌药物专项整治后,抗菌药物的DDDs和用药金额均较整治前显著增加,DDDs和用药金额均增加较多的有大环内酯类,下降较多的为第4代头孢菌类;抗菌药物的AUD和DDC分别较整治前显著下降,下降较多的均为第4代头孢菌类。不合理用药现象较多为预防用药疗程长、选择药物不适宜、联合用药不适宜、无指征用药和预防用药时机不适宜,但整治后不合理率均较整治前明显降低。结论皖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促使抗菌药物的AUD和不合理率明显下降,对不合理用药管制较有成效。  相似文献   
37.
目的研制适合我国国人的"乳腺癌患者报告结局量表(BC-PROM)",并考核量表的信度、效度和可接受性。方法通过查阅文献、患者访谈和专家咨询的方法形成初始量表,选择在山西省不同地方的8所医院就诊的乳腺癌患者和同期的健康人作为研究对象,分别用初始量表和初量表进行预调查和大规模正式调查,量表的条目筛选采用项目反应理论和经典测量理论相结合的方法,对终量表的考核从信度、效度和可接受性三方面来说明。结果终量表包含52个条目,14个维度,分属生理、心理、社会和治疗4个领域。总量表的克朗巴赫α系数为0.90;均方根残差=0.06,近似误差均方根=0.09,规范拟合指数=0.87,不规范拟合指数=0.88,增值拟合指数=0.89,比较拟合指数=0.89,模型拟合指数基本符合评价标准,模型拟合效果较好。乳腺癌患者组和对照组各维度平均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量表区分度良好。量表回收率为90.31%,有效率为94.04%,平均作答时间10min。结论本研究获得了准确性、稳定性均较高的BC-PROM,该量表可作为乳腺癌治疗效果评价及乳腺癌新药临床试验评价的测量工具。  相似文献   
38.
目的:建立一种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全血中羟氯喹及其代谢物去乙基羟氯喹、去乙基氯喹的新方法,并分析干燥综合征患者血药浓度与免疫相关临床指标的相关性。方法:取100 μL全血样本,加入内标,以两倍量的乙腈沉淀蛋白,离心取上清进样。用Zorbax SB-C18色谱柱分离,流动相为0.2 mol·L-1磷酸二氢钾-乙腈=15:85(磷酸调至pH3.0),流速1 mL·min-1,检测波长254 nm,柱温35℃。考察该方法的专属性、标准曲线和定量限、精密度和准确度、提取回收率、稳定性;测定53例患者羟氯喹及其代谢物血药浓度,并收集患者白细胞水平、血小板计数、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血细胞沉降率等临床检验指标,用SPSS软件分析血药浓度与临床指标的关系。结果:羟氯喹、去乙基羟氯喹、去乙基氯喹、内标氯喹的保留时间分别在8.6,4.1,5.2 min和12.8 min左右,羟氯喹及其代谢物在3~3 000 ng·mL-1范围内线性良好,最低定量限为3 ng·mL-1,批内、批间精密度、方法回收率符合要求;患者用药后白细胞水平有明显降低,其他临床指标无明显变化,血药浓度高组患者白细胞水平较高,其他指标在高低浓度组间没有明显差异。结论:该方法灵敏度高、结果准确、样品处理简单、分析快速,可用于临床检测。干燥综合征患者服用羟氯喹后白细胞计数有统计学差异,服药后高浓度组患者白细胞计数显著高于低浓度组患者。  相似文献   
39.
目的迅速、有效地识别地震伤员需求,提高诊疗服务质量和患者满意度。方法构建基于QFD和SECI的诊疗服务质量改进设计模型,利用质量屋技术,把顾客需求转换成质量特性,并计算其重要度,实施针对性改进。结果36名地震伤员治愈好转率为100%;对医院服务质量总体满意度为94.8分,医疗服务满意度为95.0分,护理服务满意度为95.4分。结论QFD和SECI模型有助于医务人员正确把握患者需求,从而提高诊疗服务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40.
“不盛不虚,以经取之”是针灸界广为流传的一句名言。是论述针灸治疗原则之一。然而对其含义的理解,后世医家注释颇多。如《类经》卷四张介宾注云:“言本无虚实可据,而或有邪正之不调者,但求所在之经以取其病也。”《康熙字典》解释:“经者,道之常法也。”道当指刺灸之道,对不盛不虚病证,以常规刺灸治疗。《内经》又有:“徐入徐出,谓之导气,补泻无形,谓之同精,是非有余不足也,乱气之相逆也。”对不盛不虚者,是否指的用导气法即现今的平补平泻法治疗。对此句在临床上的具体运用各有所悟。本文就此略陈管见,以飨同道。《灵枢·禁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