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儿科学   21篇
妇产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43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3篇
  2022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6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4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应用进射电镜对42例恶性淋巴瘤(ML)的超微结构进行了观察分析,其中34例(81%)的电镜亚型分类结果与病理分类一致,其中6例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亚型分类以电镜更为正确,另2例由于电镜取材不适,将霍奇金病(HD)误诊为NHL,复查病理后修正了电镜诊断。本组病理分类准确率为85%,而结合电镜观察其亚型分类准确率达95%。研究结果认为病理分类、免疫分型及电镜观察三者结合应用,可提高ML的诊断及亚型分类准确性,有助于ML的临床诊治及其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52.
目的:建立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微小残留病动物模型。方法:通过皮下注射2×107个Nalm-6细胞形成移植瘤,观察裸鼠体重、活动状态及成瘤状况,取裸鼠外周血、骨髓、肝脾等组织进行病理检查,了解皮下造模的成功是否伴有全身转移情况。结果:裸鼠皮下注射2×107个Nalm-6细胞,11.0±2.5 d后可观察到(3-4)×(3-4)mm肿瘤,体重降低,活动不受限,病理切片观察到肝脏、脾脏、骨髓有肿瘤细胞浸润。结论:采用裸鼠成功建立急性B淋巴细胞系白血病皮下肿瘤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53.
①目的探讨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在再生障碍性贫血发病机制中的作用。②方法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103例再生障碍性贫血病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③结果再生障碍性贫血病人CD+3,CD+4比例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t=0.54~1.39,P>0.05);CD+8比例较对照组明显升高(t=5.99,P<0.001);CD+4/CD+8比值较对照组明显降低(t=3.58,P<0.001)。将再生障碍性贫血病人的T淋巴细胞亚群结果以对照组CD+4/CD+8低界(1.160∶1.000)为标准分成两组时,则比值≥1.160∶1.000组各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均无明显差异(t=1.38~1.47,P均>0.05);而比值<1.160∶1.000组除CD+3比值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外(t=0.28,P>0.05),其他各指标均较对照组有明显差异(t=5.29~13.37,P<0.001)。④结论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异常与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54.
①目的探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微量残留病(MRD)检测的临床意义。②方法应用筑巢式多聚酶链反应(nestedPCR)对32例ALL进行T细胞受体(TCR)Vδ2Dδ3基因重排检测。③结果18例B系ALL中有15例(72.2%)、4例T系ALL中有1例(25.0%)存在TCRVδ2Dδ3基因重排。同时对16例进行39例次微量残留病动态监测,其中6例MRD-PCR阴性病人随访5.17~16.17年,无1例复发;10例MRD-PCR阳性者,2例分别于阳性后0.25,1.00年骨髓复发,1例有复发倾向,余7例随访4.33~6.25年无复发。④结论MRD-PCR阴性者预后良好,可望长期生存,治疗时应以MRD-PCR转阴为停止化疗的可靠指标,对MRD-PCR阳性者应定期监测MRD变化,结合病人情况进行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55.
对30例支气管哮喘病儿口服卡慢舒溶液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治疗前后OKT_3无显著性变化;OKT_4治疗后显著降低(P<0.01);OKT_8治疗后显著升高(P<0.01),OKT_4/OKT_8比值治疗后显著降低(P<0.01)。治疗效果30例中28例显效。提示卡慢舒能够明显改善支气管哮喘病儿的免疫功能,是一种良好的、值得推广的免疫调节剂。对该药的作用机制进行了重点讨论。  相似文献   
56.
背景:树突状细胞在过敏性紫癜发病机制中可能具有重要的地位。已有报道黄芪在体内可以纠正过敏性紫癜患儿的Th1/Th2失衡,但目前关于黄芪在树突状细胞水平对过敏性紫癜病免疫功能调节的影响尚不清楚。 目的:观察过敏性紫癜患儿外周血树突状细胞功能变化及黄芪对其的影响。 设计、时间及地点:病例对照分析,于2005-10/2007-12在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儿科研究所完成。 材料:急性期过敏性紫癜患儿外周静脉血28份作为过敏性紫癜组,以门诊体检的健康同龄儿童外周静脉血18份作为正常对照组。黄芪水提剂由四川百利药业有限公司提供。 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获取过敏性紫癜患儿及健康儿童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获取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体外经重组人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重组人白细胞介素4、重组人肿瘤坏死因子α以诱生树突状细胞,并培养8 d,其中过敏性紫癜组又分成2组:对照组和黄芪干预组。 主要观察指标:ELISA法检测过敏性紫癜患儿及健康儿童血浆γ-干扰素和白细胞介素4水平及培养上清液中白细胞介素10,12,18水平,流式细胞仪检测树突状细胞表面CD83、CD86(B7-2)和CD80(B7-1)的表达率。 结果:过敏性紫癜患儿急性期外周血中Th1型细胞因子γ-干扰素水平减少,Th2型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4水平增加,γ-干扰素/白细胞介素4比值明显降低。过敏性紫癜患儿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经诱导培养的树突状细胞表面CD86表达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且两组CD86表达率与血浆白细胞介素4水平皆呈显著正相关,与γ-干扰素/白细胞介素4比值皆呈显著负相关;CD80表达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且两组CD80表达率与血浆γ-干扰素水平及γ-干扰素/白细胞介素4比值均呈显著正相关。过敏性紫癜患儿树突状细胞分泌白细胞介素12水平低于正常对照组(P < 0.05),而白细胞介素10,18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 < 0.05),两组树突状细胞分泌白细胞介素12水平与血浆γ-干扰素水平皆呈显著正相关(P < 0.01),与γ-干扰素/白细胞介素4比值皆呈正相关(P < 0.01,P< 0 .05);白细胞介素10分泌水平与其血浆白细胞介素4水平皆呈显著正相关(P均< 0.01),与γ-干扰素/白细胞介素比值皆呈负相关(P < 0.01,P < 0.05);白细胞介素18分泌水平与其血浆白细胞介素4水平皆呈显著正相关(P均< 0.01),与γ-干扰素/白细胞介素4比值皆呈负相关(P < 0.01,P < 0.05)。黄芪干预组树突状细胞表面CD83、CD86和CD80的表达率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树突状细胞分泌白细胞介素12水平高于对照组(P < 0.01),白细胞介素10,18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 < 0.05,P < 0.01)。 结论:①过敏性紫癜患儿外周血树突状细胞存在明显功能紊乱,表现为CD86表达率升高、CD80降低,白细胞介素12分泌减少、白细胞介素10 和白细胞介素18增加,上述变化与Th1/Th2失衡关系密切。②黄芪主要是通过改变过敏性紫癜患儿树突状细胞分泌细胞因子的水平来调节其功能。  相似文献   
57.
目的观察穹窿海马伞切断与卵巢切除大鼠脑内不同部位β淀粉样肽1-40(Aβ1-40)表达的变化,探讨模拟实验性Alzheimer病(AD)动物模型的方法。方法成年健康雌性Wistar大鼠28只,按2×2方差分析的方法随机分为4组:穹窿海马伞切断组(FF组)、卵巢切除组(OVX组)、卵巢切除加穹窿海马伞切断组(OF组)、对照组,每组7只。穹窿海马伞切断参照Klein等的方法进行。卵巢切除参照Singh等的方法进行。对照组除不切除卵巢和不切断穹窿海马伞外,其余步骤同模型组。免疫细胞化学染色观察皮质区、海马CA1区、杏仁复合体区、基底前脑Mey-nert核等部位Aβ1-40阳性细胞表达变化。结果经F分析,双侧卵巢切除和双侧穹窿海马伞切断存在显著的主效应和交互效应(P<0.001)。双侧穹窿海马伞切断或双侧卵巢切除主效应均可导致各脑区Aβ1-40阳性细胞表达与对照组比较显著增多(P<0.01)。穹窿海马伞切断加卵巢切除二者共同作用在海马CA1区、杏仁核复合体区、Meynert核区具有显著的交互效应,表现为OF组Aβ1-40阳性细胞表达与FF组和OVX组比较显著增多(P<0.05)。结论双侧穹窿海马伞切断与卵巢切除存在显著的交互效应,表现为大鼠多个脑内Aβ1-40表达显著增多,可以作为模拟实验性AD动物模型的方法。  相似文献   
58.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及其结合蛋白3(IGFBP-3)在儿童生长激素缺乏症(GHD)诊断及疗效判断中的价值。方法68例GHD患儿予以国产0.1 IU/(kg.d)r-hGH治疗12个月,于治疗前及治疗后3、6、12个月分别测定身高、体重、骨龄及血清IGF-1、IGFBP-3,并与60例正常儿童进行对照。结果GHD患儿血清IGF-1和IGFBP-3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均<0.01);r-hGH治疗后身高增长速度明显加快,血清IGF-1、IGFBP-3水平显著升高;治疗前血清IGF-1与治疗6、12个月时的生长速度(GV6,GV12)呈负相关(r=-0.72-、0.78,P均<0.01);治疗3个月时IGFBP-3水平变化与GV6、GV12呈正相关(r=0.82、0.80,P均<0.01)。结论IGF-1、IGFBP-3可用于儿童GHD的诊断及疗效预测。  相似文献   
59.
目的:观察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来源的树突状细胞分泌白细胞介素水平在过敏性紫癜急性期的变化,分析其与Th亚群平衡的相关性。方法:实验于2006-10/2007-12在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儿科研究所完成。①实验对象:取急性期过敏性紫癜患儿外周静脉血28份作为过敏性紫癜组,平均年龄7.53岁;以门诊体检的健康同龄儿童外周静脉血18份作为对照组。儿童家属均知情同意。②实验方法:采血2.0~3.0mL/份,肝素抗凝,离心移取血浆1mL冻存备测。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获取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调整细胞悬液浓度为2×109L-1,接种于24孔板向树突状细胞进行诱导培养。每孔加入含终浓度1000u/mL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500u/mL重组人白细胞介素4的RPMI-1640完全培养液1mL,隔日添加1/2首次浓度的上述两种细胞因子,半量换液。培养至第6天,每孔加入重组人肿瘤坏死因子α至终浓度200u/mL。③实验评估:倒置显微镜观察树突状细胞的生长情况,以流式细胞仪检测成熟树突状细胞特异性表面分子CD83的表达率。采用ELISA法检测血浆干扰素γ、白细胞介素4的水平及培养上清中的白细胞介素10,12,18水平。结果:①树突状细胞体外诱导培养过程的形态学观察: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贴壁3h后获得黏附细胞,加入细胞因子24h后可见悬浮细胞增多,并呈细胞聚集现象,培养至第8天可见到大量具有毛刺状或根须状突起的悬浮细胞,即为树突状细胞。②树突状细胞的表型鉴定:过敏性紫癜组及对照组树突状细胞表面分子CD83均呈高表达,表达率分别为(69.29±16.20)%,(69.26±18.77)%。③Th亚群变化:与对照组比较,过敏性紫癜组白细胞介素4水平明显升高(t’=5.09,P<0.01),干扰素γ、干扰素γ/白细胞介素4水平均明显降低(t=4.26,P<0.01;t’=7.98,P<0.01)。④树突状细胞分泌细胞因子的水平:与对照组比较,过敏性紫癜组树突状细胞白细胞介素12水平明显降低(t=2.53,P<0.05),白细胞介素10,18水平均明显升高(t=2.07,P<0.05;t=2.10,P<0.05)。⑤树突状细胞分泌细胞因子水平与Th亚群平衡相关性分析:两组树突状细胞分泌白细胞介素12水平均与干扰素γ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56~0.62,P均<0.01),与干扰素γ/白细胞介素4值呈正相关(r=0.51~0.52,P<0.01或0.05)。两组白细胞介素10,18水平均与白细胞介素4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85~0.68,P均<0.01),与干扰素γ/白细胞介素4值呈负相关(r=-0.75~-0.49,P<0.01或0.05)。结论:过敏性紫癜患儿分泌白细胞介素12水平不足,而分泌白细胞介素10,18水平升高,提示过敏性紫癜患儿存在树突状细胞功能紊乱,且与Th1/Th2失衡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60.
普通变异型免疫缺陷病(附3例报告)钱翠凤1殷翠芝2宋金霞3董增义3普通或常见变异型免疫缺陷病(CVID)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原发性免疫缺陷病(PID),发病率为1/5万~1/20万〔1〕。由于其明显的异质性,临床上诊断较为困难。1991~1997年我们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