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5篇
  免费   59篇
  国内免费   39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79篇
口腔科学   4篇
临床医学   121篇
内科学   70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66篇
特种医学   31篇
外科学   58篇
综合类   158篇
预防医学   192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82篇
  1篇
中国医学   25篇
肿瘤学   2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38篇
  2012年   40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40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43篇
  2007年   54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73篇
  2004年   55篇
  2003年   57篇
  2002年   48篇
  2001年   59篇
  2000年   58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71.
目的建立活体犬上颈椎融合模型并观察术后3个月C_(2-3)内Ⅰ型胶原蛋白的变化。方法将成年雄性健康家犬12只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只),实验组行寰枢椎融合术,对照组不做处理。术后3个月处死动物并获取C_(2-3)椎间盘,行HE染色观察椎间盘纤维环的形态,并进行评分。行椎间盘免疫荧光染色观察Ⅰ型胶原蛋白。采用Image-Pro Plus 6.0软件将荧光图像转换为灰度图像,并进行光密度测量,获得每个椎间盘的平均光密度值。对上述两组椎间盘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实验组C_(2-3)椎间盘纤维环排列散乱,对照组C_(2-3)椎间盘纤维环排列整齐,两组椎间盘平均评分实验组为1.5,对照组为0.5,两组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3.105,P0.05)。实验组内Ⅰ型胶原蛋白的光密度值为(391 052.98±18 869.81),较对照组的光密度值(312 945.42±22 400.47)显著升高(t=6.532,P0.001)。结论上颈椎融合能加速C_(2-3)椎间盘的退变。  相似文献   
872.
背景目前对艾滋病相关性痴呆( HIV 1 associated dementia,HAD)仍没有特效的治疗药物,主要因为对 HIV 1感染引起的神经损伤和坏死的机制,仍没有完全阐明. 目的探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I型(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I type, HIV 1)包膜糖蛋白 gp120对鼠海马脑片 CA1区的突触传递及可塑性的影响,以期阐明 HAD的形成机制. 设计配对设计. 单位暨南大学医学院的病理生理教研室. 材料实验于 2003- 01/10在暨南大学医学院病理生理教研室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三级重点实验室(登记号 TCM- 03- 131) ]完成.实验用 2~ 5周龄雄性 SD大鼠. 干预应用离体脑片灌流及记录技术. 主要观察指标记录大鼠海马 CA1区的兴奋性突触后电位 (excitatory postsynaptic potential,EPSP),研究了 gp120对高频电刺激 Schaffer侧支引起的鼠长时程增强效应( long term potentiation, LTP)的影响. 结果发现 gp120对大鼠海马 CA1区 LTP产生抑制作用 [LTP的平均幅度由正常的( 216.1± 14.0)%降到( 90.8± 6.0)%, n=12, P< 0.01],对其基础 EPSP没有影响. PKA/PKC 蛋白激酶抑制剂 H7可以反转这种抑制效应 [LTP的平均幅度为( 198.8± 16.2)%, n=8, P< 0.01]. 结论 gp120可能是通过抑制海马 CA1区的 LTP而参与 HAD的形成.  相似文献   
873.
目的检查全血贮存对血清总胆固醇(T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建立高效液相色谱(HPLC)方法,测定不同个体全血样品经不同温育后血清TC、总游离胆固醇(TFC)、HDLC和高密度脂蛋白游离胆固醇(HDLFC),计算有关参数或指标并做统计分析。结果建立的HPLC方法平均批内变异系数0.22%~0.51%;全血温育造成血清TC和HDLC变化(平均0.6%~2.1%和2.0%~4.1%),有些个体变化明显(TC>±3%,HDLC>±5%)。结论建立血清TC、TFC、HDLC和HDLFC的精密测定方法;血清TC和HDLC在不同条件下的全血贮存中,受血清体积变化、血细胞-脂蛋白间胆固醇交换或转移等许多复杂因素的影响而发生变化;血脂测定标本应尽量减少不必要的贮存。  相似文献   
874.
背景:目前对艾滋病相关性痴呆(HIV—1 associated dementia,HAD)仍没有特效的治疗药物,主要因为对HIV—1感染引起的神经损伤和坏死的机制,仍没有完全阐明。目的:探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Ⅰ型(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us I type,HIV—1)包膜糖蛋白gp120对鼠海马脑片CA1区的突触传递及可塑性的影响,以期阐明HAD的形成机制。设计:配对设计。单位:暨南大学医学院的病理生理教研室。材料:实验于2003—01/10在暨南大学医学院病理生理教研室[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三级重点实验室(登记号:TCM-03-131)]完成。实验用2—5周龄雄性SD大鼠。干预:应用离体脑片灌流及记录技术。主要观察指标:记录大鼠海马CA1区的兴奋性突触后电位(excitatory postsynaptic potential,EPSP),研究了gp120对高频电刺激Schaffer侧支引起的鼠长时程增强效应(long-term potentiation,LTP)的影响。结果:发现gp120对大鼠海马CA1区LTP产生抑制作用[LTP的平均幅度由正常的(216.1&;#177;140)%降到(90.8&;#177;6.0)%,n=12,P&;lt;0.01],对其基础EPSP没有影响。PKA/PKC蛋白激酶抑制剂H7可以反转这种抑制效应[LTP的平均幅度为(198.8&;#177;16.2)%,n=8,P&;lt;0.01]。结论:gp120可能是通过抑制海马CA1区的LTP而参与HAD的形成。  相似文献   
875.
患者,男,38岁,因车祸致头部外伤后神志不清7d转入我院。  相似文献   
876.
目的 通过绩效管理激励员工,优化卫生资源配置,降低服务成本,提升医院综合实力.方法 采用病例组合、RBRVS和总额预算方法进行绩效工资核算;采用综合评价法和平衡计分卡法进行绩效考评.结果(1)建立了以病种数量、技术难度、费率、平均住院日、成本比和满意度为核心的月绩效分配模式;(2)建立了院、科两级的年度绩效考评体系.结论 医院绩效管理关键是以岗定薪、以绩定酬.医院绩效管理的实施既突出了公立医院的公益性,又充分调动了医务人员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877.
目的探讨乳腺增生伴癌变的临床特点及手术治疗本病的临床效果。方法60例乳腺增生伴癌变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实验组患者给予手术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化疗。结果实验组完全缓解10例、好转9例、一般8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0.00%;对照组完全缓解4例、好转6例、一般7例、无效13例,总有效率56.67%,实验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外科手术治疗乳腺增生伴癌变患者的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78.
目的比较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治疗非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NSTEAMI)的临床效果。方法98例NSTEAMI患者入院后行PCI和CABG治疗,进行12个月的随访,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冠状动脉造影血管病变情况及心源性病死率、再发心绞痛以及再入院率和再次血运重建术率。结果CABG组三支和完全闭塞冠状动脉病变例数明显高于PCI组(87.23%vs.47.06%,87.23%vs.23.53%,P<0.05),随访12个月两组患者在心源性病死率、合并心律失常和再次血管重建术发生率(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在心绞痛复发和再次住院率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组高于CABG组(21.57%vs.6.38%,23.52%vs.6.38%,P<0.05)。结论对NSTEAMI患者入院后行PCI与CABG治疗是安全的血运重建的重要手段,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采用合理的血运重建方式,以达到最佳重建冠状动脉血流的结果,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879.
仿生人工寰齿关节的研制与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制保留寰枢椎各方向活动的仿生人工寰齿关节,探讨其可行性。方法采集30例正常寰枢椎CT数据,用Mimcs 15.0软件三维重建,测量相关解剖学参数,进行统计分析。根据解剖数据设计保留寰枢椎各方向活动的仿生人工寰齿关节。在10具新鲜尸体标本上模拟关节置换术,X-ray及CT检查关节及螺钉位置。结果寰椎侧块中点间距离为(32.53±1.38)mm,侧块中点处高度为(13.48±1.60)mm,椎动脉孔内侧缘间距离为(51.12±2.31)mm,侧块横韧带结节间宽度为(16.23±1.01)mm,前结节至齿状突后缘间距离(18.48±1.77)mm;枢椎:齿状突高度(14.82±1.81)mm,基底部横径(9.53±0.65)mm,前后径(10.91±0.91)mm,椎体高度(19.33±1.77)mm,椎体宽度为(18.19±1.59)mm。人工关节由寰椎部件、枢椎部件及螺钉组成;钢板与骨质贴合好,脊髓未受压,螺钉方向准确;关节置换后寰枢椎的屈伸、侧屈及旋转功能得以保留。结论依据解剖学数据设计的仿生人工寰齿关节匹配性好;寰枢椎在关节置换后不仅能够维持稳定性,还能够保留各方向活动;此关节具有临床置换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88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