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8346篇 |
免费 | 503篇 |
国内免费 | 260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139篇 |
儿科学 | 45篇 |
妇产科学 | 75篇 |
基础医学 | 320篇 |
口腔科学 | 128篇 |
临床医学 | 1220篇 |
内科学 | 439篇 |
皮肤病学 | 72篇 |
神经病学 | 105篇 |
特种医学 | 494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1篇 |
外科学 | 742篇 |
综合类 | 2115篇 |
预防医学 | 1009篇 |
眼科学 | 84篇 |
药学 | 901篇 |
26篇 | |
中国医学 | 959篇 |
肿瘤学 | 23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72篇 |
2023年 | 266篇 |
2022年 | 273篇 |
2021年 | 360篇 |
2020年 | 222篇 |
2019年 | 229篇 |
2018年 | 205篇 |
2017年 | 138篇 |
2016年 | 197篇 |
2015年 | 217篇 |
2014年 | 390篇 |
2013年 | 403篇 |
2012年 | 487篇 |
2011年 | 459篇 |
2010年 | 454篇 |
2009年 | 424篇 |
2008年 | 422篇 |
2007年 | 380篇 |
2006年 | 353篇 |
2005年 | 355篇 |
2004年 | 358篇 |
2003年 | 335篇 |
2002年 | 306篇 |
2001年 | 222篇 |
2000年 | 230篇 |
1999年 | 160篇 |
1998年 | 133篇 |
1997年 | 119篇 |
1996年 | 90篇 |
1995年 | 115篇 |
1994年 | 107篇 |
1993年 | 66篇 |
1992年 | 64篇 |
1991年 | 73篇 |
1990年 | 75篇 |
1989年 | 62篇 |
1988年 | 58篇 |
1987年 | 35篇 |
1986年 | 33篇 |
1985年 | 28篇 |
1984年 | 19篇 |
1983年 | 29篇 |
1982年 | 22篇 |
1981年 | 14篇 |
1980年 | 13篇 |
1979年 | 4篇 |
1978年 | 7篇 |
1965年 | 8篇 |
1963年 | 4篇 |
1958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91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91.
黄芪注射液抑制缺氧缺糖后复氧复糖大鼠海马神经细胞凋亡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目的 观察黄芪注射液对缺氧缺糖后复氧复糖大鼠海马神经细胞凋亡的抑制作用.方法 取体外原代培养8 d的正常乳鼠海马神经细胞,缺氧缺糖0.5 h后正常培养,并用黄芪注射液进行干预. MTT法测定细胞活性,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Annexin V-FITC/PI双染法流式细胞术检测凋亡细胞百分率.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缺氧缺糖后复氧复糖组(模型组)在复氧复糖后各个时间点海马神经细胞的活性明显下降(P<0.05),其中复氧复糖后6 h海马神经元活性最低,与其他时间点比较差异显著(P<0.05). 各时间点黄芪注射液低浓度组和高浓度组的细胞活性与同时间点模型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黄芪注射液中浓度组各时间点的细胞活性明显增高(P<0.05).模型组各时间点细胞凋亡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黄芪注射液组各时间点细胞凋亡率较模型组组明显下降 (P<0.05).光镜下观察模型组可见大量凋亡细胞,细胞核皱缩、碎裂,核深染并可见凋亡小体;坏死细胞肿胀,细胞膜连续性破坏;黄芪注射液组凋亡细胞明显减少且以细胞核皱缩为主,细胞坏死程度较模型组明显减轻.结论 黄芪注射液可以抑制缺氧缺糖后复氧复糖大鼠海马神经细胞的凋亡,提高细胞的活性,对缺氧缺糖后复氧复糖大鼠海马神经细胞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92.
目的 将已构建完成的分泌型核心蛋白聚糖(DCN)真核表达载体转染到肝癌HepG2细胞中并检测其表达,同时探讨DCN抗肿瘤作用的机制.方法 实验分为对照组细胞和转染组细胞;脂质体介导核心蛋白聚糖真核表达载体及质粒pcDNA3.1分别转染到肝癌HepG2细胞中,经G418筛选建立稳定转染的细胞株,采用RT-PCR、免疫组化和Western印迹法检测DCN表达;同时检测细胞周期、caspase-3酶活性.结果 与对照组细胞比较,转染组细胞DNC mRNA及蛋白质表达均明显增高(P<0.05);细胞生长缓慢,G0/G1期细胞显著增多,S期细胞明显降低(P<0.05);caspase-3酶活性显著增多(P<0.05).结论 成功建立了稳定转染DCN的HepG2细胞株,并证实DCN能抑制细胞生长、阻滞细胞周期、提高caspase-3酶活性. 相似文献
993.
994.
目的探讨甲状腺小结节(结节长径≤10 mm)的径线特征及其与结节良、恶性的关系,提高高频超声对甲状腺小结节定性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对病理诊断的353例患者的665个甲状腺小结节(结节长径≤10 mm)的前后径与横径进行分析比较,观察超声声像图特征。结果恶性结节对于前后径≥横径的敏感性及特异性都很高(93.6%、97.4%),良、恶性结节相比有显著差异性(P<0.05);不规则边界、不完整晕环、微钙化、穿入血流,恶性结节的敏感性及阳性预测值都很低;恶性结节对于低回声的敏感性高(89.2%),特异性低(19.1%)。结论根据小结节的径线特征利于甲状腺微小癌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995.
996.
和胃消痞胶囊对大鼠胃肠肌间神经丛一氧化氮合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和胃消痞胶囊对大鼠胃肠肌间神经丛一氧化氮合酶(NOS)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隔日禁食的方法制作大鼠胃肠运动功能紊乱模型,以辅酶Ⅱ黄递酶组化染色法及消化道铺片技术显示大鼠胃及上段小肠纵肌层NOS阳性神经。结果:胃窦NOS阳性神经元灰度值模型组(模型组)低于正常对照组;和胃消痞胶囊大、小剂量组低于对照组,但高于模型组;中剂量组高于模型组及对照组;吗丁啉组低于模型组及对照组。胃底模型组及和胃消痞胶囊大、中剂量组均低于对照组;小剂量组及吗丁啉组高于对照组。上段模型组及和胃消痞胶囊小剂量组与对照组接近,大、中剂量组及吗丁啉组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和胃消痞胶囊可预防模型鼠胃窦动力紊乱;大剂量增加胃底NO合成,小剂量使胃底NO合成减少,对胃底容受性舒张功能有双向调节作用;大、中剂量可减少上段小肠NO合成,增强小肠蠕动功能。 相似文献
997.
丹那唑(Danazol)是人工合成类固醇17α-乙炔基睾丸酮的异恶唑衍生物(2,3-isoxazol-17α-ethinyl testo-sterone)。其结构类似皋丸酮,却无雄激素的主要特性。作者观察了丹那唑对 PiZZ 型α_1抗胰蛋白酶(α_1-AT)缺乏症的治疗情况。治疗分四组:①43例 PiZZ 患者,给丹那唑口服,200mg,tid,共30天;②选3例已接受第①组治疗的患者作大剂量治疗观察, 相似文献
998.
ICU护士需具备的素质和能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危重病医学的发展,对ICU护理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本文综述了ICU护士应具备的素质和能力,这时提高ICU危重病人抢救的成功率、治愈率,降低发病率与死亡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99.
1000.
我们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CDE)诊断3例多发室间隔缺损(VSD),现报告如下。 本组3例检查均使用日本东芝SSH 65A型彩色多普勒超声显像仪,探头2.5MHz和3.75MHz。先以二维超声(2DE)导引下M型超声测量心脏大小,并在常规胸骨旁左室长轴切面、心尖四腔心切面、胸骨旁大动脉短轴切面和胸骨旁心室短轴切面进行扫查,特别注意观察室间隔情况。最后将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键打开,使CDFI血流信号叠加在2DE切面上,用以显示异常分流束血流信号起始部位,基底部的宽度及分流束的数量,用来…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