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2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10篇
特种医学   2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利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检测巨噬细胞酰基辅酶A:胆固醇酰基转移酶-1(ACAT-1)mRNA的表达。探讨胰岛素和高糖对人THP-1细胞分化的巨噬细胞ACAT-1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人单核细胞株THP-1细胞,由佛波醇肉豆蔻酸乙酸盐(PMA)作用使其分化为巨噬细胞,后者再由胰岛素和高糖共同干预不同时间(0、6、12、24、48h),用实时定量PCR检测ACAT-1mRNA表达。结果胰岛素和高糖共同作用不同时间后巨噬细胞ACAT-1mRNA的表达量间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1),作用12h与0、6、24、48h的ACAT-1mRNA表达量间差别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作用48h的ACAT-1mRNA表达量与0h相比差别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胰岛素和高糖共同作用下,巨噬细胞ACAT-1mRNA表达逐渐增加,12h达到高峰,然后逐渐下降,48h恢复到0h时水平。成功建立和应用实时定量PCR检测巨噬细胞ACAT-1mRNA水平是准确评价巨噬细胞功能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2.
陈心  成蓓  王洪星  何平  葛晶 《山东医药》2009,49(27):7-9
目的 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对巨噬细胞中酰基辅酶A:胆固醇酰基转移酶-1(ACAT-1)表达影响及可能参与的信号途径.方法 在RPMI1640培养基中培养人单核细胞(THP-1),加入佛波酯(PMA)培养48 h,细胞贴壁呈巨噬细胞样分化.在高浓度胰岛素状态下,分别加入PPAR-γ的配体罗格列酮和胰岛素信号途径阻滞剂[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抑制剂PD98059、p38促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MAPK)抑制剂SB203580和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抑制剂SP600125],采用Western-blot法检测巨噬细胞ACAT-1蛋白水平,实时定量PCR法检测ACAT-1 mRNA水平.结果 在高胰岛素状态下,给予罗格列酮干预后ACAT-1 mRNA和蛋白表达均降低;再加入SB203580后ACAT-1 mRNA和蛋白表达较加入罗格列酮时均增加.结论 p38MAPK途径参与了PPAR-γ抑制ACAT-1的表达,并发挥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陈心  成蓓  王洪星  何平  葛晶 《实用医学杂志》2008,24(7):1088-1090
目的:研究过氧化体增殖物激活型受体-γ(peroxisome proliferator activated receptors-γ,PPAR-γ)配体罗格列酮对巨噬细胞酰基辅酶A:胆固醇酰基转移酶-1(Acyl-CoA:cholesterol acyltransferase-1,ACAT-1)表达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在RPMI 1640培养基中培养人单核细胞株(THP-1),加入佛波酯培养48h,细胞贴壁呈巨噬细胞样分化。将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不同浓度罗格列酮组和罗格列酮 渥曼青霉素(wortmannin)组,运用实时定量PCR和Western blot,观察巨噬细胞ACAT-1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罗格列酮可明显抑制ACAT-1 mRNA和蛋白的表达,且呈浓度依赖性;加入磷酯酰肌醇三磷酸激酶(phosphate dylinositol 3-kinase,PI3K)信号途径抑制剂渥曼青霉素后ACAT-1表达较罗格列酮组高,较空白对照组低。结论:PPAR-γ配体罗格列酮通过PI3K途径抑制ACAT-1表达发挥其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ROC曲线探讨肌钙蛋白I(TnI)、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N末端脑利钠肽前体(NT-proBNP)联合检测在老年急性冠状动脉(冠脉)综合征(ACS)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不稳定型心绞痛(UA组,60例)、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组,61例)、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组,59例)患者及健康者(对照组,60例)血清样本,用化学发光免疫法检测TnI,电化学发光免疫法检测NT-proBNP,速率散射免疫比浊法测定hs-CRP;绘制ROC曲线并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各指标单独和联合检测在UA、NSTEMI及STEMI诊断中的作用。结果:除UA组TnI外,ACS 3个组中血清TnI、hs-CRP与NT-proBNP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与单独检测相比,3项指标联合检测时,UA组、NSTEMI组和STEMI组ROC曲线下面积(AUC)[(0.858±0.051)、(0.988±0.013)和(0.998±0.004)]最大,灵敏度(57.8%、95.9%和99.1%)和特异度(94.7%、100.0%和100.0%)也最好。结论:联合检测TnI、hs-CRP和NT-proBNP有助于老年ACS中UA的诊断,对NSTEMI与STEMI的灵敏度和特异度也能达到最优化,但对区分NSTEMI和STEMI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5.
肝硬化合并肝外门静脉、脾静脉血栓形成姜宏范世刚葛晶覃厚芳患者男,43岁。腹胀伴尿少7天。体检:腹部膨隆,腹壁静脉轻度曲张,上行血流,移动性浊音阳性。实验室检查:血小板85×109/L,凝血酶原时间19秒,甲胎蛋白阴性,腹水为漏出液,未查见癌细胞。彩色...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MSCT在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分级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本院经临床确诊为AS SIJ病变且均行DR及MSCT检查的患者198例,分析双侧SIJ的6种征象,比较DR与MSCT在诊断及分级中的差异。结果 DR及MSCT 6种征象出现频率分别为:关节面模糊(180,201),关节面硬化(181,200),关节面下囊状、鼠咬状骨质破坏(176,205),关节间隙狭窄(183,183),关节间隙增宽(186,190),关节强直(186,190;诊断符合率分别为Ⅰ级44.7%,Ⅱ级55.7%,Ⅲ级58.8%,Ⅳ级62.5%)。结论 MSCT较DR能发现更多AS SIJ病变的细微改变,对Ⅰ、Ⅱ期的诊断优于DR,可提高本病分级诊断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7.
陈心  成蓓  王洪星  何平  葛晶 《山东医药》2008,48(2):21-23
目的 进一步探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机制及罗格列酮的干预作用.及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高亲和性配体罗格列酮的干预作用.方法 体外培养人单核细胞系THP-1细胞,诱导分化为巨噬细胞,分别采用高浓度胰岛素、葡萄糖和不同浓度罗格列酮进行干预,实时定量PCR法检测巨噬细胞人巨噬细胞酰基辅酶A胆固醇酰基转移酶-1(ACAT-1)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其蛋白表达.结果 在高浓度胰岛素和葡萄糖状态下巨噬细胞ACAT-1m RNA和蛋白表达明显增加(P<0.01);罗格列酮可明显下调其表达且呈浓度依赖性.结论 胰岛素抵抗状态下巨噬细胞ACAT-1表达水平升高,罗格列酮可明显下调其表达;此可能为其发挥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早期肠内营养(EEN)对食管癌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随机将186例食管癌术后的患者分为两组,其中试验组92例施行EEN,对照组94例未施行EEN。分别对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血清白蛋白、前清蛋白、转铁蛋白,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以及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胆红素、肌酐和血糖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86例患者术后出现并发症28例,其中试验组8例(8.7%),对照组20例(21.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血清清蛋白、前清蛋白、转铁蛋白在术后第5、9天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排气和排便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两组术后肝肾功能、血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EEN能明显降低食管癌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改善术患者后的营养不良状况,促进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克隆人酰基辅酶A:胆固醇酰基转移酶1(ACAT 1)基因P 1启动子。方法应用PCR方法从人单核细胞系THP-1扩增分离出ACAT 1基因P 1启动子全长片段,将PCR产物克隆入T载体,并对所获得的序列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经琼脂糖凝胶电泳及直接测序鉴定,克隆的ACAT 1基因P 1启动子片段碱基序列与G enB ank数据库一致,未发现突变。结论人ACAT 1基因P 1启动子克隆成功,此为动脉粥样硬化(A S)过程中ACAT 1基因转录调控机制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心脏瓣膜钙化的增龄性改变。方法:在我院体检行超声心动检查诊断为心脏瓣膜钙化的患者1 448例,根据年龄分为<50岁组(60例)、50~59岁组(290例)、60~69岁组(375例)、70~79岁组(279例)、80~89岁组(270例)和≥90岁组(174例)。用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对心脏瓣膜发生钙化的相对风险(HR)。结果:各组1个瓣膜钙化的发生率分别为3.3%(2/60)、17.2%(50/290)、46.4%(174/375)、82.4%(230/279)、91.1%(246/270)、92.5%(161/1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组2个瓣膜钙化的发生率分别为0、0、1.6%(6/375)、7.2%(20/279)、18.1%(49/270)、31.0%(54/1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年龄(每10岁)对发生心脏瓣膜钙化的HR及95%可信区间(95%CI)分别为:单因素控制,HR 3.712,95%CI 3.052~4.515,P<0.01;多因素控制,HR 3.169,95%CI2.523~3.671,P<0.01。结论:心脏瓣膜钙化随年龄增长发生率明显增加,60岁以上老年人更容易出现心脏瓣膜钙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