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0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2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13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1篇
预防医学   1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8篇
中国医学   18篇
肿瘤学   8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1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3篇
  196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目的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探讨胃粘膜内CD3、S-100+树突细胞和nNOS的表达与慢性胃炎的关系及意义.方法检测标本均取自胃窦部活检的胃粘膜组织.结果CD3+细胞主要分布于上皮、腺上皮和固有膜内,而S-100+树突细胞则主要位于固有膜内,各组间细胞数量有显著差异(P<0.01),nNOS阳性反应主要位于上皮和腺上皮的基底部,但各组之间nNOS的表达程度不同,特别是萎缩性胃炎与浅表性胃炎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我们认为对CD3、S-100+树突细胞和nNOS的检测不仅有助于判断胃炎的病变程度,而且也为临床对胃炎的治疗提供新的启示.  相似文献   
92.
[目的]研究慢性浅表性胃炎(CSG)胃黏膜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和热休克蛋白60(Heat shock protein 60,HSP60)的表达与中医证型的关系。[方法]免疫细胞化学技术检测CSG患者不同证型胃窦黏膜内PCNA和HSP60的水平。[结果]CSG脾气虚证PCNA胃黏膜内的细胞分裂指数高于脾胃湿热证(P〈0.05);脾胃湿热证胃黏膜内的HSP60在间质和腺体均高于脾气虚证(P〈0.05,〈0.01),而2种证型HSP60在胃黏膜上皮的表达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的临床辨证分型与PCNA和HSP60表达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93.
目的:探讨肝脏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的临床病理表现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其科室诊断的1例肝脏Pecoma的HE染色表现及免疫组化表达,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Pecoma)来源于间叶,组织学表现为肿瘤细胞以上皮样细胞为主,胞浆可透明或嗜酸性,亦可有梭形细胞,间质富于薄壁血管,脂肪细胞少见,免疫组化恒定表达HMB45。结论:肝脏Pecoma相较发生于肾、肺部位少见,具有特殊的组织学表现及特征的免疫标记表达。生物学行为不确定,手术完整切除为主要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94.
胃癌中西医结合治疗规律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明继  葛振华 《中医杂志》1994,35(3):159-161
为探讨胃癌中西医结合治疗的规律,本文对103例胃癌病人分别于手术前后、化疗期间及疗后给予中西医的扶正和调理,并与单纯手术及化疗作对照,结果表明,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明显优于西医疗法的对照组。实验表明扶正健脾汤具有扶正和抑瘤双重作用。  相似文献   
95.
腹泻是儿科常见病、多发病,严重威胁着儿童的健康和生长发育。笔者运用中药经皮给药治疗小儿急性腹泻96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 192例急性腹泻患儿均为2005年12月--2007年5月本院门诊、住院患儿,均符合《中国腹泻病诊断治疗方案(诊疗标准)》。  相似文献   
96.
目的观察补肾健脾养血活血中药制剂康欣胶囊对血管性痴呆(VD)模型大鼠皮质顶叶、海马CA1区神经生长因子(NGF)的表达以及神经突触形态和数量的影响。方法光化学反应法制作VD模型大鼠,康欣胶囊高、中、低剂量及阳性西药喜得镇给药1个月,同时设立模型组和空白组,电镜观察各组大鼠皮质顶叶、海马CA1区神经突触形态,计算突触数密度,免疫组化染色观察皮质顶叶、海马CA1区NGF阳性细胞情况。结果电镜下,康欣胶囊各给药组及阳性西药组皮质顶叶、海马CA1区突触形态完好,数量正常,与空白组情况接近,优于模型组;两部位NGF阳性细胞显著多于模型组(P<0.01),与空白组接近。结论康欣胶囊可提高VD模型大鼠皮质顶叶、海马CA1区NGF的表达,保护突触形态和数量,从而保护缺血损伤后神经系统功能。  相似文献   
97.
慢性胃炎脾胃湿热证的免疫组织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慢性胃炎脾胃气虚证患者胃粘膜组织和外周血的免疫反应状态及其发生原因,用免疫组织化学等方法,观察该证的胃粘膜炎症类型和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关系。结果发现,慢性胃炎脾胃湿热证患者淋巴细胞亚群在胃粘膜和外周血的反应明显增强;胃粘膜树突状细胞(DC)明显增加;体液免疫的IgG,胃粘膜和外周血反应均增加,而IgA、IgM仅胃粘膜反应显著增强,免疫复合物(CIC)也明显增高。其中HP阳性者T淋巴细胞亚群仅胃粘膜明显增加,DC亦明显增强;体液免疫的IgG,胃粘膜和外周血均显著增强,IgA、IgM仅胃粘膜显著增强,CIC亦明显升高;HP阳性者胃粘膜的IgG、IgA以及CIC也增强。表明慢性胃炎脾胃气虚证胃粘膜较外周血免疫反应更敏感,HP感染是引起胃粘膜免疫反应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8.
探讨胃肠疾病患者与舌苔脱落细胞增殖和凋亡的相关性,了解舌象与胃肠疾病变化的机理. 方法 运用免疫细胞化学技术比较研究慢性浅表性胃炎(CSG)、胃癌(GC)、溃疡性结肠炎(UC)和肠癌(TC)患者舌苔脱落细胞中增殖和凋亡相关基因蛋白c-Jun和Caspase-3、Caspase-8的表达. 结果 IC组与GC组比较,...  相似文献   
99.
目的:探究双相情感障碍(双相障碍)共病代谢综合征(MS)的危险因素及临床药师干预模式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4月至9月就诊的双相障碍共病MS患者60例(MS组),按1∶1原则选取同期就诊的双相障碍、未合并MS的患者60例(非MS组)。比较2组患者基线指标,将2组间有差异的指标纳入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双相障碍共病MS的危险因素。按随机数字表法将MS组患者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30例。除常规治疗外,对照组采取常规干预模式,研究组在常规干预基础上给予临床药师干预模式。比较2组干预前,干预3、6个月代谢指标(甘油三酯、BMI、空腹血糖)及干预前、干预6个月各项量表[杨氏躁狂量表(YMRS)、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威斯康辛卡片分类测验(WCST)]评分差值的差异。结果: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BMI高、存在糖尿病家族史、用药种类多、总用药时间长是双相障碍共病MS的危险因素[OR(95%CI)为1.244(1.135~1.363)、19.667(2.504~154.470)、5.859(2.820~12.171)和2.256(1.651...  相似文献   
100.
[目的]研究隆起糜烂性胃炎(REG)的病理分类情况,并对其发病概况、临床表现及中医辨证分型进行研究。[方法]收集REG患者1 343例,其中行病理检查的1 293例患者中慢性非萎缩性胃炎(CSG)1 087例,慢性萎缩性胃炎(CAG)206例;同时还收集慢性胃炎(CG)患者13 264例,其中CSG 11 782例,CAG 1 482例。收集333例REG患者进行中医临床证候学问卷调查。[结果]①REG患者以偏嗜甜食多见,占39.94%。同时男性患者较女性患者偏嗜酸、甜、香蕉、芋头、土豆与竹笋(P0.05);女性患者较男性患者偏嗜糯米制品(P0.01)。②REG伴发疾病以十二指肠溃疡和十二指肠炎最多,分别占总例数的11.09%和9.83%。③REG患者的幽门螺杆菌(Hp)阳性率与CG患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理分类为CSG的REG患者与CG患者Hp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理分类为CAG的CG患者Hp阳性率明显高于REG患者(P0.01)。REG患者中CSG的Hp阳性率明显高于CAG患者(P0.01);CG患者中CAG患者的Hp阳性率明显高于CSG患者(P0.01)。④REG患者胃黏膜萎缩、肠上皮化生和不典型增生的发生率均明显高于CG(均P0.01)。⑤REG中医临床辨证出现实证、虚证、虚实夹杂证3种。实证以脾胃湿热证多见,占总例数的12.91%;虚证以脾胃虚弱证为主,占总例数的18.92%;虚实夹杂证以脾虚湿热证为主,占总例数的24.32%。3种证型Hp感染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①Hp感染在REG及CG的发病中均起一定作用。②REG伴发十二指肠溃疡及十二指肠炎等酸相关性疾病最多,考虑该病的形成与胃酸分泌增高有关。③REG较CG发生癌变的可能性更大,中医治疗应以清热化湿、健脾益气、活血化瘀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