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3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3篇
儿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9篇
临床医学   23篇
内科学   25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7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66篇
预防医学   18篇
药学   25篇
中国医学   12篇
肿瘤学   1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2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 毫秒
201.
[目的]了解居民死亡水平,分析导致居民死亡的原因,为预防和控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青岛市城阳区居民2007年死因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7年城阳区居民总死亡率为6.13‰,其中男性为6.99‰,女性为5.30‰;婴儿死亡率为2.69‰,新生儿死亡率为1.45‰,1~4岁为0.50‰,5~9岁为0.17‰,10~19岁为0.35‰,20~39岁为0.74‰,40~59岁为3.88‰,60岁及以上为34.36‰。全部居民、男性、女性的前4位死因均为恶性肿瘤、心脏病、脑血管病、损伤和中毒。平均减寿年数的前4位死因是起源于围生期的情况、先天畸形、损伤和中毒、神经系统疾病;减寿年数居前4位的是恶性肿瘤、损伤和中毒、心脏病、脑血管病。[结论]2007年城阳区居民死亡率处于青岛市一般水平,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是主要死因。  相似文献   
202.
目的分析高龄肺部感染患者发生吸入性肺炎(AP)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研究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在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老年病科住院治疗的高龄(≥80岁)医院获得性肺部感染患者共212例,依据是否发生AP分为2组:AP组(n=61)和非AP组(n=151)。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基础疾病、用药史等,分析高龄肺部感染患者发生AP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采用SPSS 18.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结果 212例高龄肺部感染患者中,61例(占35.4%)发生AP。2组患者痰培养均以革兰氏阴性菌感染为主。AP组住院时间较非AP组[(21.4±2.1)和(15.7±3.1)d]显著延长(P=0.034),病死率较非AP组显著增高(24.6%和8.0%,P=0.00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大(OR=4.897,95%CI 3.556~7.878)、认知障碍(OR=6.799,95%CI 2.931~9.443)、吞咽功能障碍(OR=8.345,95%CI 1.062~5.133),以及服用抑酸药(OR=4.667,95%CI 4.283~8.343)、镇静药(OR=3.886,95%CI 1.944~7.174)、硝酸酯类药物(OR=3.445,95%CI 2.977~6.437)、钙离子拮抗剂(OR=3.568,95%CI 4.345~7.868)、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ACEI/ARB)(OR=6.876,95%CI 2.192~9.458)是高龄肺部感染患者发生AP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高龄肺部感染患者AP发生率高。年龄大、认知障碍、吞咽功能障碍及服用抑酸药、镇静药、硝酸酯类、钙离子拮抗剂、ACEI/ARB是高龄肺部感染患者发生AP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03.
张帆  柏晏杰  龚艳  葛伟 《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9(13):F0003-F0003
高度恶性黑色素瘤主要发生于皮肤,也发生于不同部位的黏膜及部分实质器官,在眼部好发于脉络膜[1-4],发生于结膜者文献报道甚少。结膜恶性黑色素瘤是一种少见的潜在致命性肿瘤,多发生于40~60岁成年人,主要有三种来源:原发性交界痣或复合痣,原发性获得性黑色素沉着症等。本病大  相似文献   
204.
目的 分析青年缺血性脑卒中临床特点、亚型、危险因素和预后.方法 回顾性地分析50例青年缺血性脑卒中临床病例.结果 男女比例为79.5%∶ 20.5%,亚型以腔隙性脑梗死为主,青年脑梗死与高血压、动脉硬化、吸烟、肥胖及家族史相关,以吸烟为著,占67.5%.青年缺血性脑卒中预后相对比较好.结论 青年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率正在逐步增长且男性超过女性;高血压、动脉硬化、吸烟、肥胖和家族史是青年缺血性卒中常见的危险因素;青年卒中的预后相对较好.进一步的研究是必须的,应该积极去除这些危险因素从根本上减少青年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率.  相似文献   
205.
目的观察针刺对去卵巢骨质疏松症模型大鼠雌二醇、生长素和骨密度的影响。 方法选取60只3月龄SD健康雌性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手术组和假手术组,手术组40只,假手术组20只。采用双侧卵巢切除法复制成质疏松大鼠模型,造模3个月后经双能X线法检测BMD,手术组大鼠腰椎和股骨的骨密度较假手术组明显降低(P<0.01),表明骨质疏松模型造模成功。造模成功后,从假手术组选取10只大鼠设为对照组,从手术组选取30只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模型组、针刺组和雌激素组,每组10只。其中,针刺组给予电针刺激,雌激素组皮下注射苯甲酸雌二醇,对照组和模型组不作任何处理。连续干预3个月后行骨密度(BMD)检测,然后处死大鼠,摘除眼球取血,检测血清雌二醇、生长素等指标。 结果血清生长素:针刺组[(399±163)pg/ml]和雌激素组[(276±92)pg/ml]与模型组[(546±98)pg/ml]比较,均有明显降低(P<0.01);血清雌二醇:针刺组[(128.02±62.28)pg/ml]和雌激素组[(182.89±42.01)pg/ml]与模型组[(72.10±19.83)pg/ml]比较,均有明显提高(P<0.05);腰椎骨密度:针刺组[(0.212±0.019)g/cm2]和雌激素组[(0.231±0.021)g/cm2]与模型组[(0.191±0.012)g/cm2]比较,均有明显提高(P<0.05),但针刺组对生长素和腰椎骨密度的作用不及雌激素组(P<0.05)。 结论针刺疗法能明显提高去卵巢骨质疏松症模型大鼠腰椎骨密度和血清雌二醇的水平,下调血清生长素的水平,但整体作用不及雌激素。  相似文献   
206.
目的 观察针药结合对代谢综合征患者脂肪含量及体质量指数、腰围的影响.方法 将72例代谢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7例、对照组35例,治疗组在口服二甲双胍的基础上再进行针灸治疗,对照组则口服二甲双胍,2组均连续治疗3个月后,观察二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积分、脂肪含量、体质量指数和腰围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不仅临床症状积分得到明显的改善,其脂肪含量、体质量指数和腰围均有明显的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针药结合对代谢综合征有良好治疗效果,能降低患者脂肪含量、体质量指数和腰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