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12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20篇
内科学   5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60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14篇
预防医学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螺旋CT血管造影对脑动脉瘤栓塞治疗的指导价值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目的:探讨螺旋CT血管造影(SCTA)对脑动脉瘤电解可脱弹簧图(GDC)血管内栓塞治疗的指导价值。方法:脑动脉瘤患者30例,行SCTA后一周内行DSA及GDC栓塞治疗。结果:①SCTA检出了DSA发现的35个脑动脉瘤中的34个(97.1%),32个动脉瘤诊断正确(91.4%)。②32个选择GDC栓塞治疗的脑动脉瘤中,SCTA测量的最佳投照角度与DSA相同30个(93.8%)。③MIP对动脉瘤体及瘤颈测量值准确可靠,与DSA无显著差异(P>0.05);SSD法立体感优于MIP及DSA,对瘤体测量值与DSA无显著差异(P>0.05),但对瘤颈测量值与DSA有显著差异(P<0.01),SSD常夸大瘤颈宽度。结论:SCTA不仅能较准确诊断脑动脉瘤,而且可以为动脉瘤的GDC栓塞治疗提供最佳投照角度及精确测量值。  相似文献   
42.
目的探讨无创性的螺旋CT血管造影(SCTA)与MR血管造影(MRA)对脑动脉瘤的诊断价值以及对治疗的指导价值,并对两者作比较.材料和方法28例患者同时行SCTA、MRA、DSA,以DSA作为金标准,对SCTA与MRA作比较.结果(1)23例行SCTA及时间飞跃法(TOF)MRA者,SCTA诊断脑动脉瘤的准确性高于TOFMRA,但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2)SCTA较TOFMRA测量脑动脉瘤的最大径准确性高(p<0.01),TOFMRA测量值常偏小.(3)SCTA测量的栓塞治疗最佳投照角度与DSA符合率94.7%.(4)动态增强(DCE)MRA的图像清晰度及价值与SCTA相似.结论SCTA对体积小、破裂出血的脑动脉瘤的检出率以及对动脉瘤测量的精确性高于TOFMRA,SCTA可较准确地测量动脉瘤栓塞治疗的最佳投照角度,MRA是脑动脉瘤电解可脱弹簧圈(GDC)栓塞术后随访的较好方法,DCEMRA的实用价值与SCTA相似.  相似文献   
43.
目的 观察冠状动脉钙化(CAC)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影响,探讨引起CAC的相关危险因素。 方法 40例MHD患者经螺旋CT扫描,了解合并CAC的患者比例,并计算其钙化积分以评估CAC程度。应用心脏彩超和颈动脉超声检查心脏形态、功能及颈动脉斑块,进一步分析MHD患者各项临床指标与CAC的关系。 结果 25例MHD患者(62.5%)合并不同程度的CAC,平均钙化积分为672.3。钙化组(CAC组)与无钙化组(NCAC组)心脏形态及左室顺应性、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斑块发生率、斑块积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缺血性心脏病和心衰竭发生率均以CAC组为高。4例死于心脏疾病患者均存在CAC。颈动脉斑块阳性组IMT平均为(0.86±0.15) mm,钙化发生率为81%,冠状动脉钙化积分为867±198,均明显高于斑块阴性组[分别为(0.73±0.14) mm,42%,437±176,P < 0.05]。CAC组年龄、糖尿病或肥胖患者比例、透析时间、血磷、C反应蛋白(CRP)、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水平、钙磷乘积、颈动脉IMT、斑块积分均高于NCAC组。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年龄、透析时间与CAC密切相关。 结论 MHD患者普遍存在CAC。CAC与心脏结构、功能的变化及颈动脉粥样硬化相关。糖尿病及肥胖患者比例、钙磷代谢及脂代谢异常、透析时间、CRP、动脉粥样硬化是CAC的相关因素。年龄和透析时间是CAC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4.
CT引导下弯针穿刺乙醇消融术治疗微小肝癌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可控弯曲穿刺针在微小肝癌CT引导下无水乙醇消融术中的价值。方法 采用可控弯针穿刺时,仅需将外套管针穿至病灶边缘,换插可弯曲细针,根据针尾的指示,合理调整针尖位置,对准病灶方向即可顺利穿入病灶。结果 25例微小肝癌患者共29个小病灶采用弯针穿刺,24个病灶一次穿刺成功,22个病灶一次乙醇消融达到完全凝固性坏死。结论 采用可控弯曲穿刺针有助于提高穿刺成功率,乙醇消融治疗微小肝癌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45.
腹主动脉瘤(AAA)常发生于老年人,破裂是其最常见、最凶险的并发症,病死率可高达63%。传统开腹性手术是治疗AAA十分有效的手段,但对于高危患者其病死率显著增加。因此,发展一种微创方法治疗AAA对于降低病死率十分必要。经股动脉放置血管内支架-移植物是治疗AAA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尤其对于那些高危患者。这一新技术作为外科修复的替代疗法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内支架-移植物植入后的常见并发症包括内漏、移植物移位或变形和移植物血栓形成,以内漏最常见且最重要。内漏是指移植物植入后仍有持续性血液进入动脉瘤囊,主要通过某些影像学技术证实,螺旋CT增强检查是检出内漏的首选方法。术后30天内发生的或早期内漏可通过一段时期观察,然后对待持续性内漏进行血管内介入治疗,30天后的晚发内漏应及时进行介入处理,无观察期。  相似文献   
46.
目的 使用多层螺旋CT的体部灌注软件,测量和评价胰周淋巴结转移瘤与良性增生肿大淋巴结CT灌注值的差异和相关性.方法 采用Siemens SOMATOM Sensation Cardiac 64排螺旋CT体部灌注技术(0.4 s/周),5mm层厚,4层,120 kV,60mA;采用高压注射器注射非离子型对比剂40ml(300mg I/ml),流速4ml/s,延迟5s,数据采集40s.在工作站用Siemens Body Perfusion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去卷积算法),测量29例胰周淋巴结转移瘤和15例良性增生肿大淋巴结的血流量(BF),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胰周淋巴结转移瘤BF平均值为(53.63±10.82)ml·min-1·100 ml-1,良性增生肿大淋巴结BF值为(29.78±7.52)ml·min-1·100 ml-1,差别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MSCT灌注成像法对胰周淋巴结转移瘤的鉴别诊断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7.
目的研究淋巴结转移瘤与肌肉CT灌注值的差异和相关性,并进行淋巴结转移瘤治疗前后比较。方法淋巴结转移瘤患者40例,测定淋巴结和相应层面肌肉的CT灌注值,其中部分淋巴结转移瘤病例于治疗后复查CT灌注值。结果转移性淋巴结与肌肉灌注值有显著差异,转移淋巴结治疗前与治疗后灌注值有显著差异。结论CT灌注成像法对淋巴结转移瘤的鉴别诊断及评价转移性淋巴结治疗效果和判断复发上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8.
CT泪道造影方法研究(附36例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CT泪道造影中对比剂及扫描体位的合理选择方法。方法:36例(49侧)溢泪患者行CT泪道造影检查,分别选用300mgI/ml泛影葡胺、40%碘化油行CT横断面、冠状面扫描,观察CT对泪道、阻塞平面及周围结构的显示效果。结果:CT泪道造影对49侧泪道中的48侧(98%)获得满意效果,均显示了泪道的全程或阻塞平面以上扩张部分,明确了泪道阻塞的部位和程度。结论:CT泪道造影应根据病情或观察目的选择适宜的对比剂和扫描体位。  相似文献   
49.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CTA)在主动脉瘤腔内带膜内支架置入术后并发症诊断中的应用。方法:31例腹主动脉瘤和主动脉夹层腔内带膜内支架置入术后行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采用准直2.5mm,层厚3.0mm,螺矩6-8,重建方法为容积显示(VR)、表面遮盖显示(SSD)、最大密度投影法(MIP)及多层面重建法(MPR)。观察图像确定有无术后并发症,并比较4种重建方法对并发症的显示情况。结果:31例中有1例术后内支架出现局限性断裂,VR、MIP及MPR均清晰显示了内支架的变化,SSD未能显示。1例内支架展开不良,4种重建方法均明确显示;5例术后出现渗漏,VR及MPR清晰显示渗漏的部位、形态及内漏量,MIP、SSD仅显示其中的4例。在显示支架内血流情况及瘤周血栓方面,VR及MPR能明确支架内有无血栓形成及腔内带膜内支架置入术后的转归变化,VR及MPR显示1例术后支架内血栓形成,SSD及MIP未能显示。结论:多层螺旋CTA有利于主动脉瘤腔内带膜内支架置考试术后并发症的诊断;VR及MPR图像优于SSD及MIP,能为术后内支架情况作出更准确的判断 。  相似文献   
50.
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对腔内隔绝术后内漏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对腔内隔绝术后内漏的诊断价值。方法105例腹主动脉瘤和主动脉夹层腔内隔绝术后行MSCTA,采用准直2.5mm,层厚3.0mm,螺距为6,重建方法为容积显示技术、表面遮盖显示、最大密度投影法及多层面重建法。观察分析原始图像及三维重建图像,确定有无内漏、内漏的类型及漏出量。结果 105例中有13例术后出现内漏,发生率为12.4%,其中,8例为腹主动脉瘤腔内隔绝术后,5例为主动脉夹层术后;Ⅰ型内漏8例,Ⅱ型2例,Ⅲ型3例。结论 MSCTA有利于腔内隔绝术后内漏的诊断,应作为腔内隔绝术后诊断内漏等并发症的主要影像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