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12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20篇
内科学   5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60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14篇
预防医学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1.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CTA)和磁共振心脏多技术扫描联合诊断冠心病(CHD)的临床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28例拟行冠状动脉造影(CAG)的冠心病患者,于术前1周分别完成64层螺旋CTA及磁共振心脏多技术扫描,以CAG为标准分析CTA与MRI诊断冠心病的各项指标,评价平行试验和系列试验的诊断价值。结果:64层螺旋CTA判断中、重度狭窄血管(≥50%)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为87.88%、98.73%、95.54%、96.67%、95.12%。磁共振多技术扫描左室增大8例,室壁明显变薄7例。在476个节段中,29个节段(6.09%)运动减弱或不运动,9个节段(1.89%)出现矛盾运动或室壁瘤。左心功能改变,与正常值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01)。MRI间接推断中、重度狭窄血管(≥50%)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为93.75%、86.54%、89.29%、81.08%、95.74%。两种方法联合平行试验和系列试验总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99.24%、85.44%,82.39%、99.83%。结论:64层螺旋CTA和磁共振心脏多技术扫描诊断冠心病各有优势,两者互相补充,联合使用可方便、全面、准确、无创地对冠心病患者进行评估。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采用等渗低浓度碘对比剂碘克沙醇(270 mgI/ml)对兔脑CT灌注参数的影响。方法 将50只健康成年雄性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均分为A组(碘海醇350 mgI/ml)和B组(碘克沙醇270 mgI/ml)。对两组实验兔行256层螺旋CT脑灌注扫描,由2名阅片者于CT图像后处理工作站获取脑灌注的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平均通过时间(MTT)、达峰时间(TTP)、毛细血管通透率和灌注参数图,分析上矢状窦CT值、CNR和脑组织的SNR,按照4分法评价各组图像质量,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和Mann-Whitney U检验对两组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共36只兔脑CT灌注扫描成功,A组20只,B组16只。两组兔CT脑灌注的灌注参数值CBF、CBV、MTT、TTP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A组的毛细血管通透率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上矢状窦CT值和CNR、脑组织的SN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图像质量主观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名阅片者对图像评价的一致性良好(Kappa=0.419,P<0.01)。结论 在相同扫描参数条件下,采用低浓度对比剂兔脑CT灌注成像与常规浓度对比剂相比,图像质量和灌注参数(除毛细血管通透率)均不受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良恶性孤立性肺结节(SPNs)的动态强化模式,以期提高SPNs的诊断符合率。方法:对96例经病理或随访证实的96例SPNs进行动态扫描,测定SPNs的强化值、灌注值、血流量、血容量及时间密度曲线等动态强化参数指标,比较不同性质SPNs的动态强化参数及其价值。结果:恶性结节的平均强化值高于良性结节,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恶性结节及良性结节A的强化程度明显高于良性结节B(P<0.01)。恶性结节与良性结节A的灌注值显著高于良性结节B(P<0.01);恶性结节血流量及血容量高于良性结节,并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恶性结节与良性结节A的血流量及血容量显著高于良性结节B(P<0.01);良性结节A的血流量及血容量均稍高于恶性结节,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动态增强CT扫描有助于鉴别孤立性肺结节的性质,结节增强值在20HU以下提示良性,结节增强值≥20HU,可作为诊断恶性结节的一个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4.
多层螺旋CT脑血管造影容积显示技术成像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脑血管造影容积显示(VR)成像的临床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 36例疑脑肿瘤或脑血管病患者行多层螺旋CT脑血管造影术,准直1mm,层厚1.25mm,应用VR技术进行三维重建。结果 全部病例均经DSA或手术病理证实,其中正常3例;脑肿瘤19例,包括13例脑膜瘤,4例听神经瘤,2例颅咽管瘤;脑动脉瘤6例;脑血管畸形8例。VR图像可清晰明确地显示多血供肿瘤的大小、形态及与脑血管和颅骨的三维关系;能明确脑动脉瘤的部位、大小及瘤颈宽度;可准确显示血管畸形的大小、形态以及供血动脉、引流静脉的数量。结论 多层螺旋CT脑血管造影VR成像能清晰明确地显示颅内病变与血管间的解剖关系,可为临床提供更多信息并对手术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64层螺旋CT对周围型肺小腺癌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对周围型肺小腺癌基本征象的显示及价值。方法:经病理证实的周围型肺小腺癌26例,分析薄层重建、多平面重建(MPR)及容积显示(VR)技术对周围型肺小腺癌的基本征象的显示及价值,并与常规横断面对比分析。结果:①64层CT薄层重建、MPR及VR在显示肺小腺癌的分叶征、毛刺征、胸膜凹陷征及支气管血管集束征方面优于常规横断面;②MPR及VR对于空泡征、支气管气相和支气管血管集束征的判别有优势。结论:64层CT通过薄层重建配合MPR、VR能够克服横断扫描限制,更加细微、准确、立体、完整地显示肺小腺癌的基本征象,为周围型肺小腺癌的诊断提供更多信息。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评价房颤患者左心耳血栓的价值.方法:对37例房颤患者分别进行64层螺旋CT及经食管超声检查,两种检查在3d内完成,以经食管超声心动图为金标准,对64层螺旋CT检出左心耳血栓情况进行评价.结果:37例中有33例诊断符合,64层螺旋CT与经食管超声心动图诊断符合率89.2%,64层CT检测左心耳血栓的敏感度为75%,特异度为93.1%,阳性预测值为75%,阴性预测值为93.1%,阳性似然比10.875,阴性似然比0.269.两种检测方法的Kappa值为0.681,两种方法检测左心耳血栓具有较高的一致性.结论:64层螺旋CT能准确检出房颤患者左心耳血栓,可成为临床诊断左心耳血栓的一种筛查办法,且可以一次成像同时显示肺静脉及左心房形态,对指导治疗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8.
患者,男,40岁。因活动后胸闷气急2个多月就诊。体检心界向左扩大。外院超声提示:右心房侧壁5.6cm×1.0cm略强回声团块影。CT示(图1、2):右心房侧壁可见局限性增厚,并形成软组织肿块,肿块内密度均匀,CT值约35HU,肿块突向心腔内,与心包膜之间关系较密切,增强后肿块中度强化,约75H  相似文献   
19.
CT引导下经皮穿刺胸腺乙醇消融疗法治疗重症肌无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CT引导下经皮穿刺胸腺乙醇消融疗法对重症肌无力(MG)的治疗价值。材料和方法:31例MG,男13例,女18例,年龄10-54岁,平均34岁。均根据典型的病史、体征、新斯的明试验和肌电图表现等作出诊断。按Osseerman分型:Ⅰ型19例、Ⅲ型7例、Ⅳ型5例。胸腺增生25例,小胸腺瘤5例,正常胸腺1例,均经穿刺活检证实。取胸骨旁为穿刺点,用22G穿刺针在CT引导下穿入胸腺,分次注射无水乙醇,直到胸腺瘤或整个增生、正常胸腺充满乙醇为止。结果:治疗后即刻CT扫描,示胸腺内充满高密度影(乙醇混含对比剂),3-4 周CT复查,25例胸腺增生和1例正常胸腺坏死,5例小胸腺瘤坏死。31例MG胸腺乙醇消融治疗后3个月CT复查,胸腺上下径、前后径与治疗前比较分别缩小了59.2%,68.6%,73.2%。30例MG于治疗后2天内部见效,其中23例在治疗后眼睑即能明显睁开。治疗后随访4年,显著好转23例,好转7例,无效1例。结论:CT引导下经皮穿刺胸腺乙醇消融疗法对MG具有确切疗效,安全易行,并发症少,是可供选择的微创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0.
胰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的CT表现与临床、病理对照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胰管内乳又状黏液性肿瘤的CT特点,并与临床、病理对照,提高该病的诊断正确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8例胰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的CT表现,其中男6例,女2例,平均54岁。术前8例均行CT平扫及增强检查,5例行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检查,8例患者亦进行了B超检查,1例行MR检查。结果 CT检查发现胰头部囊实性混合肿块6例,胰头颈体部低密度肿块1例,胰腺体积增大1例,肿块最大径5.6~9.5cm不等,增强后表现为不均匀强化,6例肿块边界尚清晰,1例病灶与胃后壁紧密粘连。8例均有不同程度的胰管扩张,无一例出现远处转移。5例ERCP检查,发现十二指肠乳头增大和黏液溢出者3例,胰头体部胰管中断1例,4例全程胰管扩张。结论 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的CT表现有一定的特点;CT结合ERCP有助于该病的诊断和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