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82篇
  免费   95篇
  国内免费   36篇
耳鼻咽喉   6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36篇
口腔科学   4篇
临床医学   240篇
内科学   47篇
皮肤病学   7篇
神经病学   24篇
特种医学   28篇
外科学   101篇
综合类   329篇
预防医学   136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120篇
  2篇
中国医学   98篇
肿瘤学   28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41篇
  2022年   38篇
  2021年   39篇
  2020年   41篇
  2019年   54篇
  2018年   33篇
  2017年   33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71篇
  2013年   47篇
  2012年   46篇
  2011年   45篇
  2010年   55篇
  2009年   56篇
  2008年   46篇
  2007年   57篇
  2006年   65篇
  2005年   65篇
  2004年   49篇
  2003年   37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6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目的探讨Necroptosis与凋亡在激素诱导成骨细胞死亡中的相互作用。方法向MC3T3-E1细胞内添加浓度为10-6 mol/L 的地塞米松诱导细胞死亡,随后在本组细胞中分别添加凋亡抑制剂z-VAD-fmk(40 μmol/L)和Necroptosis抑制剂Necrostatin-1 (40 μmol/L),作用2 h 后,AV/PI 双染观察细胞死亡的变化情况,并对细胞进行Hoechst 染色计算凋亡率,用透射电镜观察细 胞超微结构的改变,测定细胞线粒体膜电位和ATP水平,对Necroptosis 和凋亡通路的相关蛋白进行Western blot 检测。结果 10-6 mol/L地塞米松可以诱导MC3T3-E1细胞同时发生凋亡和Necroptosis。AV/PI双染的结果发现,当凋亡受到抑制后,更多的 细胞发生坏死(P<0.01),而透射电镜结果也证实细胞发生了坏死样改变,Hoechst 染色结果发现,凋亡细胞数明显减少(P< 0.01);当使用Necroptosis特异性抑制剂Necrostatin-1将这种作用阻断后,包括Hoechst染色和AV/PI双染的结果都证实凋亡的 细胞数明显增多(P<0.01),同时,在这一作用过程中伴随着MMP及ATP的明显变化(P<0.01)。结论在激素诱导成骨细胞死亡 过程中,Necroptosis和凋亡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这一转化过程中伴随着线粒体功能的明显改变。  相似文献   
992.
目的通过对比分析探讨肩峰指数与退变性全层肩袖撕裂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3月至2017年10月经MRI检测或肩关节镜确诊肩袖全层撕裂的患者48例为实验组,平均年龄66岁;选取同期因其它肩关节疾病(冻结肩或肩关节不稳)就诊的患者52例为对照组,平均年龄63岁。将两者基本资料进行对比,由同一名放射科医生采集所有患者的肩关节标准前后位X线片,由2名独立的骨科医师测量所有患者的肩峰指数结果,对比两组之间肩峰指数的差异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肩峰指数值:肩袖撕裂组平均肩峰指数0.71,对照组肩峰指数0.65,二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肩袖撕裂患者中,女性肩峰指数为0.70,男性肩峰指数为0.69,二者相比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50)。结论肩峰指数可有效预测老年人群中退变性全层肩袖撕裂的发生。  相似文献   
993.
目的总结探讨2010年10月至2017年6月经椎弓根体外复位器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40例胸腰椎单椎体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患者,男12例,女28例,年龄为58~75岁,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分别采用2种不同的治疗方案:观察组采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对照组采用椎体后凸成形术结合经椎弓根体外复位器。术后对伤椎椎体的容积变化、矢状面Cobb角、疼痛程度视觉类比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骨水泥注射量、骨水泥渗漏率进行统计学分析,并观察术后并发症。结果成功地对40个椎体注射骨水泥,未出现骨水泥毒性反应,未出现脊髓神经损伤症状,无心脑血管系统并发症及肺栓塞发生,无术中死亡。术后椎体容积改变较术前有显著增加(P0.05),且增加度观察组对照组,术后Cobb角显著降低(P0.05),且降低度观察组对照组,术后两组VAS评分均较术前有显著下降(P0.05),术后与术前的VAS评分改善度观察组对照组。术后每个椎体注射骨水泥的量对照组观察组,对照组的骨水泥渗漏率较观察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患者,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结合经椎弓根体外复位器具有优越的生物力学复位性能,能有效恢复并维持脊柱的生物力学稳定性,可克服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椎体高度恢复不足的缺陷,提高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994.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均与病人的心理是否健康有着密切的联系,而心理因素造成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病人就医延迟行为较为普遍,因此临床医护人员应评估引起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病人就医延迟的心理因素,并进行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倡导病人家属为病人提供有力的社会与经济支持。  相似文献   
995.
Ender's针在肱骨干骨折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总结Ender’s针治疗肱骨干骨折的经验。方法 采用Ender’s针内固定治疗肱骨干骨折 2 8例。结果 经 8至 2 0个月的随访 ,2 8例均达到骨性愈合 ,其中 2 5例达到解剖复位 ,患肢肩关节、肘关节功能恢复正常 ;2例分别有 5°和 8°成角 ,但不影响功能 ;1例肩关节外展上举功能仅达 80°。结论 Ender’s针内固定治疗肱骨干骨折具有切口小、骨膜剥离少、固定效果可靠、骨折愈合率高、不易引起桡神经麻痹或损伤、再次取出简便等优点 ,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96.
软骨终板形态与椎间盘退变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以往研究证明多种内环境因素共同作用引发椎间盘退变,最重要的机制为椎间盘软骨终板的退变。目的:分析椎间盘退变与终板形态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62例因椎间盘源性慢性下腰痛和79例因髓核脱出致神经根性症状患者的腰椎MRI正中矢状位图像资料。根据腰椎MRI正中矢状位T1W1图像确定终板形态,T2W1图像确定椎间盘退变程度分级。结果与结论:平坦型和不规则型终板最常见于椎间盘退变人群下腰椎,L5/S1平坦型最多见。髓核脱出组与椎间盘源性慢性下腰痛组中凹陷型终板椎间盘退变程度均较平坦型、不规则型低,平坦型终板椎间盘退变程度较不规则型低(P<0.01)。两组间凹陷型与不规则型终板椎间盘退变程度差异无显著性意义,髓核脱出组平坦型椎间盘退变程度较椎间盘源性慢性下腰痛组高(P<0.05)。提示随着椎间盘退变程度的加重,软骨终板形态有由凹陷型向平坦型、不规则型依次转变的趋势。  相似文献   
997.
通过检测血清铁、铁蛋白和骨髓细胞内外铁含量可以为患者查找贫血原因或排除某些疾病,是临床常用的检测方法。笔者应用该方法测定186例各类贫血症患者,研究血清中铁浓度和骨髓细胞内外铁颗粒含量多或寡与某些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的关系。  相似文献   
998.
目的:探索中国广东地区汉族中老年人群中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启动子区T-786C和第7外显子894G→T基因多态性的分布情况,并分析其在骨质疏松症发病中的相互作用.方法:各选择150例健康体检者和骨质疏松症患者为对象,用分子生物学技术检测eNOS启动子区T-786C和第7外显子894G→T基因多态性,分析两组基因在正常人群及骨质疏松症患者中的频率分布特点,探讨两组基因多态位点与骨质疏松症的关系.结果:骨质疏松症组eNOS基因启动子区第786位C等位基因频率为8.7%,对照组为4.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C等位基因纯合子携带者发生骨质疏松的风险是TC或者TT纯合子携带者的2.190倍.第7外显子894位T等位基因骨质疏松症组为10.3%,对照组为5.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T等位基因纯合子携带者发生骨质疏松症的风险是GT或者GG纯合子携带者的2.23倍.提示启动子区T-786C和第7外显子894G→T可能单独作用或和其他位点协同作用对骨质疏松症的发生产生影响,是骨质疏松症遗传危险因素.结论:eNOS上游启动子区域T-786C和第7外显子894G→T与骨质疏松症的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999.
目的 应用扩散张量成像(DTI)观察针灸治疗对脑卒中患者梗死灶、远隔部位的影响,评价针灸疗效,指导临床康复治疗。方法 选取急性脑卒中致偏瘫患者20例,随机分为针灸组与非针灸组各10例,两组患者西医治疗情况一致,针灸组于超急性期后行石氏醒脑开窍法针灸治疗;健康志愿者30名,男17名,女13名,年龄19~62岁,平均55岁。患者及志愿者均为右利手,行常规T2WI、FLAIR及DTI,连续追踪复查8周,每周1次,分析梗死病灶表观弥散系数(ADC)值与各向异性分数(FA)值及双侧大脑脚ADC值变化。结果 正常人基底节区ADC值为(763.59±36.07)×10-3 mm2/s,FA 值为0.509±0.037,大脑脚ADC值为(803.81±47.01)×10-3 mm2/s。所有患者梗死灶ADC值急性期低于正常,随病情发展呈逐渐上升趋势,约第4周恢复至正常水平(即为假正常),慢性期高于正常值;所有患者梗死灶FA值随病情发展持续下降;针灸组与非针灸组梗死灶ADC值、FA 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灸组FA 值大于非针灸组。结论 ADC及FA值变化情况能较早反映脑梗死患者病情变化并提示存在华勒变性。针刺治疗能缓解神经元坏死、华勒变性并促进神经功能重组。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了解黑龙江省水痘流行情况,为预防和控制水痘暴发流行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11—2021年黑龙江省水痘病例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11—2021年间黑龙江省共报告水痘病例71 924例,平均发病率为17.43/10万。研究期间黑龙江省共报告水痘引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33起,涉及病例共788例,总罹患率为1.38%。结论:黑龙江省水痘发病有明显季节性规律,学生为主要发病群体,城市对水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疫情控制时效比村镇长,事件监测敏感性决定控制时效,提示水痘疫情需早发现才能更好地得到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