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13篇
内科学   2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29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30篇
综合类   19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6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 探讨第四脑室室管膜瘤的影像学特征、手术切除情况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30例四脑室室管膜瘤病人的临床资料.所有肿瘤除占据四脑室外,经四脑室正中孔疝入颈椎管,深达C2或C3平面.结果 所有病人接受枕下和C1~3后正中入路肿瘤切除术,全切除25例,近全切除5例,术后7例病人接受放疗.平均随访5.5年,1例复发又行手术切除.本组全切除率为83.3%(25/30),复发率为6.6%(2/30),5年存活率100%.所有病人均恢复正常工作和生活.结论 颅脊管型四脑室巨大室管膜瘤是一种预后较好的肿瘤,手术全切除率高,复发率低,术后结合放疗可以获得理想的预后.  相似文献   
12.
手术后脑梗死(附18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手术后并发脑梗死的发病情况,临床表现,可能的发病机制及防治方法。方法 收集我院1996~2001年手术后并发脑梗死的资料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老年患手术后并发脑梗死的居多,颅脑手术后并发脑梗死的占本组病人的44.4%(8/18),高血压脑出血行开颅血肿清除术后并发脑梗死的占本组病人的27.8%(5/18)和占本院同期行该手术病人的7.4%(5/68),髋关节置换术后脑梗死占本组病人的16.7%(3/18)和占同期该手术病人的3.1%(3/97)。结论 老年病人尤其是高血压脑出血行开颅血肿清除术及髋关节置换术的是术后并发脑梗死的高危人群,术后要密切观察,发现意识改变、神经定位征,要及时行影像学检查,术后注意补充血容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手术方式治疗用药物无法控制的晚期癌性顽痛。方法:对37例不同类型的晚期癌性疼痛患者在治疗中CT顽痛定位的应用计算结果对丘脑中央中核、杏仁核进行射频电极损毁。结果:控制35例(94.3%)缓解2例(5.7%),有效率达100%。结论:应用CT扫描对靶点直接定位,行核团损毁,操作简单,创伤小,图像特别清晰,与脑标准切面解剖图谱可比性强,易于推断靶点位置,效果非常显著。  相似文献   
14.
上矢状窦旁脑膜瘤显微手术38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报道应用显微外科技术进行切除上矢状窦旁脑膜瘤的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矢状窦旁或跨矢状窦手术入路,直视下应用显微手术方法,完整切除肿瘤,注意保护中央沟静脉,确切保证上矢状窦的通畅。结果 临床上共进行手术38例,其中Ⅰ级切除30例,Ⅱ级切除8例,无手术死亡,无特殊并发症发生。28例经6个月-6年随访,无肿瘤复发。结论 应用显微外科技术进行上矢状窦旁脑膜瘤切除,能提高肿瘤的全切除率,保护矢状窦、中央沟静脉和重要脑功能区,提高病人的生存率和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5.
<正>自1984年Yasargil[1]提出"标准翼点入路开颅手术"以后,该方法被广泛应用于临床。随后,人们发现使用Yasargi介绍的手术方法进行开颅,术后常出现颞肌萎缩、颞窝塌陷、颞区疼痛、咀嚼功能障碍、面神经额颞支麻痹等并发症。而在额颞顶部标准去大骨瓣减压手术中,则常因为术后颞肌充血、肿胀,颞肌出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额颞部脑挫裂伤伴血肿患者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措施。方法分析我院收治42例额颞部脑挫裂伤患者,回顾临床表现及诊治情况。结果保守治疗16例,手术治疗26例,2例于保守治疗期间出现脑疝死亡,其余均治愈,无残疾。结论额颞部脑挫裂伤有早期症状轻、变化快和晚期治疗困难的特点;在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的基础上,只要出现血肿即可手术。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亚低温对大鼠弥漫性脑损伤(DBI)后海马CA3区HSP70在蛋白质和mRNA水平的表达及细胞凋亡上的影响,探讨亚低温脑保护分子生物机制。方法 将大鼠随机分成空白对照、假手术、单纯DBI和DBI后亚低温治疗四组,按Marmarou氏方法制作大鼠DBI模型,采用免疫组化法、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及流式细胞仪(FCM),分别观察各组动物脑海马CA3区HSP70在蛋白质和mRNA水平的表达及细胞凋亡率。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大鼠DBI后海马CA3区HSP70表达水平及细胞凋亡率均升高(P<0.05);亚低温治疗后,大鼠脑海马CA3区HSP70表达水平较单纯DBI组显著增高(P<0.01),而细胞凋亡率则明显降低(P<0.05)。结论 亚低温对创伤性脑损伤的脑保护机制可能与促进HSP70表达,并减少神经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18.
晏广  李百升  荆国杰 《中国基层医药》2010,17(15):2045-2047
目的 探讨颅内肿瘤开颅术中继发颅内出血的原因及其处理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15例因颅内肿瘤行开颅手术治疗且术中继发颅内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对肿瘤特征及经再次手术确证的出血责任血管等情况进行总结.结果 15例患者病程较长,为6.5个月至2年,平均1.2年,颅内肿瘤体积均较大,直径4.62~5.82 cm,平均5.12 cm,肿瘤位置均较深,瘤周水肿涉及范围大,颅内压高.所有病例均行二次手术治疗,术中确证责任血管为导静脉、桥静脉及皮层引流静脉.无死亡病例,随访3个月,生活均可自理.结论 颅内肿瘤术中继发颅内出血与术中颅内压骤降及局部血管再灌注突破有关.准确判断术中继发颅内出血的发生及迅速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是改善该类患者预后的重要策略.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颅内多发动脉瘤的显微手术治疗效果。方法以本院2010年7月~2013年1月收治的颅内多发动脉瘤行显微手术治疗患者12例为研究对象,探讨显微外科手术治疗颅内多发动脉瘤的方法和技巧。结果12例患者经过开颅显微手术治疗的全部26个动脉瘤均夹闭成功,在术后康复方面,有8例恢复良好,3例有轻度残疾,1例重度残疾,所有患者在术后进行CTA或DSA复查时,都未见动脉瘤显影,证明动脉瘤已成功被夹闭。结论颅内多发动脉瘤显微手术方法复杂,需要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制订个性化的手术方案,诊断上需注意判断责任动脉瘤的所在位置,在治疗过程中,要注意对责任动脉瘤的正确处理,并尽早、尽量地通过一期手术处理所有动脉瘤,以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20.
人工颅骨修补颅骨缺损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颅脑开放性损伤术后往往遗有不同范围的颅骨缺损 ,在闭合伤中也常因需要而行去骨瓣减压术 ,术后遗留较大的颅骨缺损。我科近几年来采用种植性仿生颅骨修补颅骨缺损 30例并行术后随访 ,获得满意效果。本文提出对颅骨缺损修补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体会。1 临床资料本组男 2 1例 ,女 9例 ;年龄 13~ 5 4岁 ;均行二期修补 ,时间 3个月~ 1年。缺损部位 :颞顶部 14例 ,额颞部 7例 ,额部5例 ,顶枕部 4例。缺损面积最大 13× 11cm,最小 4× 3cm。全组病人均在术前塑形 ,根据病人合作情况分别采用气管插管全麻及 +局麻下安装固定。术前常规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