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4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6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11篇
临床医学   14篇
内科学   8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7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51篇
预防医学   2篇
中国医学   23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电针对血管性痴呆大鼠海马胆碱能神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电针对血管性痴呆大鼠海马胆碱能神经的影响。方法 将 48只Wistar大白鼠随机分为 4组 :假手术对照组、模型组、电针治疗组、模型非治疗组 ,每组 12只。采用反复夹闭双侧颈总动脉再灌注法制作血管性痴呆大鼠模型 ,应用避暗法、胆碱酯酶组织化学染色法观察电针对大鼠的记忆功能及海马胆碱能神经的影响。结果 电针治疗组中有记忆力的大鼠占 5 4.5 5 % ,模型非治疗组为 9.0 9% ,电针治疗组明显高于模型非治疗组 (P <0 .0 1) ;电针治疗组的海马胆碱酯酶阳性纤维的密度亦明显高于模型非治疗组(P <0 .0 1)。结论 电针对血管性痴呆大鼠有显著的治疗作用 ,其机制可能与增加海马胆碱能神经的密度有关。  相似文献   
12.
银杏叶提取物对拟血管性痴呆大鼠海马胆碱能纤维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目的 研究银杏叶提取物对血管性痴呆的治疗作用。方法 采用反复夹闭双侧颈总动脉再灌注血管性痴呆模型,应用避暗法、胆碱酯酶染色观察了银杏叶提取物对大鼠记忆功能及海马胆碱能纤维的影响。结果 银杏叶提取物可以明显改善血管性痴呆大鼠的记忆功能,同时可以使海马胆碱能纤维的密度增加。结论 银杏叶提取物对血管性痴呆大鼠有显著的治疗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增加海马胆碱能纤维的密度有关。  相似文献   
13.
采用组织化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研究大鼠幽门括约肌内NOS,AChE,VIP和CGRP阳性神经元成分的分布及其在甲醛致胃炎性痛时的变化,拟阐明括约肌内肠神经系统(ENS)中一些神经成分与胃肠运动功能的相互关系.结果发现:①正常括约肌黏膜下层有散在的含AChE和NOS神经元胞体.括约肌肌层有含NOS和AChE神经丛,内含数个神经元胞体;也可见个别CGRP和VIP免疫反应性神经元胞体.肌层内四种阳性纤维丰富.在肌纤维增厚的括约肌部位这些神经元成分特别丰富.②甲醛致胃炎性痛鼠,括约肌黏膜下神经丛及肌间神经丛NOS,AChE,VIP神经元阳性反应产物(平均光密度)均比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但CGRP较对照组升高(P<0.01).结果提示:ENS中上述这些神经元成分可能参与幽门括约肌活动和胃肠运动的调控机制.  相似文献   
14.
本实验取5例小儿先天性巨结肠病手术标本,含近端结肠(扩张段)及远端结肠(狭窄段),2例非本病的“正常”对照直肠标本,然后以4%多聚甲醛-0.2%戊二醛-0.2%苦味酸液冰箱内固定3天,振动切片40μm,按我室改良的PAP法显示SP免疫反应性。SP抗体(1:8000)4℃冰箱内孵育7天,羊抗兔IgG(11200)、PAP(11400),25℃各2h,DAB显色后入1%锇酸冷固定1h,常规电镜脱水,平板包埋,聚合后取肌间神经丛部位超薄切片,电镜观察。  相似文献   
15.
痛阈与穴位处皮肤内胆碱酯酶阳性神经成分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正> 穴位处痛阈的高低与该处皮肤组织内神经成份的数量及种类究竟有无关系?穴位皮肤局部神经成份及数量与该处电针诱导后对提高全身痛阈有无关系?假若穴位局部应用交感神经化学切断剂后对穴位处痛阈有无影响?这些问题都值得探讨。材料和方法本实验共选用21只雄性大白鼠。 (一)选用雄性大白鼠6只,用WQ-PE型痛阈测量仪于安静、稳压的情况下,每次按序测量相当于“足三里”、“环跳”、“涌泉”、“劳宫”、“承浆”和“人中”等六个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丹参酮对拟人类阿尔茨海默病(AD)和血管性痴呆(VD)2种模型大鼠学习、记忆功能障碍的改善作用。方法①实验动物随机分成5组:痴呆(AD/VD)模型组、丹参酮治疗组、假造模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VD模型组:应用改良的大脑中动脉线栓塞(MCAO)法建模;AD模型组:应用D-半乳糖腹腔注射和海马内注射β-淀粉样肽蛋白片段1-40(Aβ1-40)复合造模方法建模。丹参酮治疗组:VD大鼠造模完成后或AD大鼠造模24h后给予丹参酮[somg/(kg&#183;d)],溶于5ml玉米油中灌胃14d。假造模对照组:与VD大鼠同法,但不做插线、结扎;与AD大鼠同法注射等量溶媒。正常对照组:大鼠不做任何处理。②采用水迷宫行为学实验,以单位时间逃避潜伏期及其频率为指标,测定大鼠空间学习、记忆功能。结果①AD/VD大鼠逃避潜伏期明显延长,逃生错误频率高,与两个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②丹参酮治疗组大鼠较痴呆模型组逃避潜伏期明显缩短,逃生错误频率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①2种痴呆大鼠模型具有较好仿真人类AD/VD的特点。②丹参酮对AD/VD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7.
大鼠左腓总神经离断后与胫神经端侧吻合,于术后第1至8周取L4~5脊髓和背根节(DRG)做冰冻切片,分别显示前角运动神经元(SMN)AChE活性和DRG神经元NOS活性。结果发现;①正常鼠SMN-AChE活性中-强度阳性反应。实验组外侧核SMN-AChE活性和阳性细胞数,于术后2~3周比正常者明显减低,有的SMN-核周体出现空泡样变性;术后4~8周,SMN酶活性和阳性细胞数渐增,并明显高于正常者。同体对照组与实验组同期比较,SMN酶活性相对较弱。②正常鼠部分中-小型DRG神经元NOS活性为中-强度阳性反应。实验组于术后第1~4周,NOS活性和阳性细胞数较正常者明显增高;术后第5~8周其渐趋正常。对照组DRG神经元NOS活性表达较强及与实验组有相应的变化梯度。二组DRG内均见到空泡样变性的神经元核周体。结果提示,坐骨神经慢性损伤所产生SMN-AChE活性增强,可能是轴突再生的反应,并对由NO介导的一级感觉信息传导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电针治疗内脏痛时结肠壁、背根节和脊髓内胆碱酯酶(AchE)阳性神经元成分的变化,以探讨胆碱酯酶(AchE)阳性神经元成分在痛觉传递中的作用及电针镇痛的机制。方法:26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6只)、内脏痛组(10只)和电针加内脏痛组(10只)。电针取双侧"足三里"穴,运用酶组织化学技术方法,观察电针对福尔马林诱导的大鼠内脏疼痛时脊髓背根节和结肠壁内胆碱酯酶(AchE)阳性神经元成分的影响。结果:内脏痛组大鼠在注射福尔马林后,结肠壁、背根节和脊髓内胆碱酯酶(AchE)阳性神经元成分显著高于正常组(P<0.01);而电针加内脏痛组,结肠壁、背根节和脊髓内胆碱酯酶(AchE)阳性神经元成分显著低于内脏痛组(P<0.01)。结论:电针对大鼠急性盆腔内脏痛具有预防性治疗作用,Ach可能参与了电针对内脏痛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建立大鼠瘙痒模型,观察瘙痒信号的外周传入部位。方法大鼠颈背部皮内注射2%5-羟色胺(5-HT)建立大鼠瘙痒模型。1周后,随机挑选4只大鼠行颈背部皮内注射辣根过氧化物酶(HRP),再用神经束路追踪术(TMB法)观察大鼠颈2~5(C2~C5)背根神经节(DRG)内HRP阳性细胞的分布。结果DRG中HRP阳性细胞呈散在分布,C3 DRG中阳性细胞最多见,C4中较少,C2,C5中缺乏。结论大鼠颈背部中线区域的瘙痒信号主要通过C3 DRG传入脊髓。  相似文献   
20.
胃肠神经支配与胃肠疾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胃肠神经支配与胃肠疾病茹立强(同济医科大学神经生物学教研室武汉430030)1肠神经系统(entericnervoussystem,ENS)支配胃肠道的神经成份有外来源的和内在的两种成份,包括交感肾上腺素能和副交感胆碱能神经,非胆碱能非肾上腺素能神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