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1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14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2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27篇
内科学   17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21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49篇
预防医学   28篇
药学   39篇
  1篇
中国医学   33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41.
目的观察多烯磷脂酰胆碱联合异甘草酸镁治疗药物性肝损害的临床疗效。方法观察组以多烯磷脂酰胆碱联合异甘草酸镁治疗药物性肝损害128例,对照组以甘草酸二胺治疗药物性肝损害92例,治疗结束后观察其症状、体征以及肝功能的变化。结果 2周后两组患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酸氨基转移酶及总胆红素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组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显效率(75.78%)高于对照组显效率(64.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烯磷脂酰胆碱联合异甘草酸镁可明显改善药物性肝损害的临床症状和肝功能指标,且显效率高,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42.
目的:探讨益气活血化瘀汤对冠心病气虚血瘀证患者冠脉血流储备分数(fractional flow reserve,FFR)的影响。方法:将108例冠心病气虚血瘀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54例。治疗组采用益气活血化瘀汤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FFR的变化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对两组临床疗效进行评价。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FFR在治疗后均明显上升,中医证候积分均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FFR高于对照组,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5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4.07%,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组为1.85%,对照组为18.52%,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气活血化瘀汤治疗冠心病气虚血瘀证有较好临床疗效,可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提高FFR。  相似文献   
43.
目的探讨芪红散辅助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及对左心收缩功能、血流动力学状态的影响。方法收集2013年7月~2015年10月间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心内一科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86例,经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常规西医治疗加芪红散辅助治疗,均持续6个月。对比两组患者的宏观疗效,左心收缩功能参数、血流动力学参数水平的差异。结果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的左心收缩功能参数左室射血分数、心排血量、每搏输出量水平高于对照组患者,左室收缩末期容积水平低于对照组患者;血流动力学参数射血-充盈血流逆转间期水平低于对照组患者,射血-充盈血流逆转流率、左心室射血期峰值流率水平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接受芪红散辅助治疗,可有效提升宏观疗效,优化左心收缩功能、血流动力学状态。  相似文献   
44.
45.
目的观察恩替卡韦(ETV)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的疗效。方法 68例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32例采用常规保肝对症治疗,治疗组36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口服ETV 0.5 mg/d,2组疗程均为52周。以治疗12,24,52周的病毒学、血清学、肝功能、凝血酶原活动度(PTA)、肝纤维化指标、Child-Pugh积分作为观察指标。结果治疗组HBV DNA拷贝数下降值、阴转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均<0.01)。在24和52周治疗组患者血清HBeAg阴转率及HBeAg/抗-HBe血清学转换率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均<0.01)。治疗组在24周时肝功能、PTA好转及Child-Pugh积分下降,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在52周时肝纤维化指标均显著改善,且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结论 ETV能快速、有效抑制HBV病毒复制,改善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肝功能、PTA、肝纤维化指标及Child-Pugh积分等。  相似文献   
46.
目的:探讨芪红解郁方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合并抑郁症患者的近期疗效及对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的影响。方法:将120例慢性心力衰竭合并抑郁症患者采用随机按住院前后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两组均给予西医常规抗心衰治疗,对照组服用帕罗西汀。观察组服用芪红解郁方,1剂/d。两组疗程均为8周,并进行6个月随访。进行治疗前后Lee氏心衰评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抑郁自评量表(SDS)和明尼苏达心衰生活质量调查表(MLHFQ)评分;测量治疗前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和心输出量(CO);随访6个月内患者再入院情况;检测治疗前后NT-proBNP水平;记录两组观察期间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临床Lee氏心衰疗效总有效率为86.67%,优于对照组的71.67%(P<0.05);观察组临床抑郁症疗效总有效率88.33%,对照组为81.67%,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Lee氏心衰评分、HAMD,SDS和MLHFQ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LVEF和CO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NT-proBN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达58.3%,观察组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在6个月随访期内观察组再入院率为36.66%,低于对照组的61.66%(P<0.05)。结论:芪红解郁方对慢性心力衰竭合并抑郁症患者的心衰和抑郁症状均有明显改善作用,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降低再入院率,疗效确切且副作用低。  相似文献   
47.
高龄侵袭性弥漫大B细胞性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治疗存在一定难度。本研究探讨在利妥昔单克隆抗体单独或联合化疗的基础上,采用自体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治疗高龄眼眶弥漫大B细胞性淋巴瘤的疗效及安全性。1例89岁男性患者经右眼眶肿物部分切除术后病理诊断为弥漫大B细胞性非霍奇金淋巴瘤,在利妥昔单克隆抗体联合小剂量化疗治疗基础上,采用CIK细胞治疗5个疗程,每疗程输注(2-3)×109CIK细胞2次,同时给予rhIL-2 1 MU/d皮下注射,连续10 d,观察CIK细胞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显示:该患者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能成功扩增出所需的CIK细胞,培养后的CIK细胞以CD3+和CD8+细胞为主,CD3+CD56+细胞得到大量扩增。CIK细胞治疗2个疗程后,原发眼眶淋巴瘤及左肾上极病变完全消失,5个疗程结束后患者达到完全缓解。CIK细胞治疗中未见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对于高龄眼眶淋巴瘤侵袭性较高、分期较晚的患者,在利妥昔单克隆抗体单独或联合小剂量化疗的基础上,采用自体CIK细胞治疗,可能更有助于预防肿瘤复发,延长无病生存期,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48.
目的探讨侧裂区动静脉畸形手术对语言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5例患者术后的语言障碍及持续时间。结果失语情况:5例AVM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治疗。死亡:0例;瘫痪:0例;失语:术前无,术后出现命名性失语1例(病例2);术前无运动性失语表现,术后出现,中期随访逐渐消失的1例;长期随访消失的1例;感觉性失语的1例(病例5),术后仍存在,1年后基本恢复,但语言理解仍存在轻障碍(部分正确,部分错误)。结论侧裂区动静脉畸形的手术容易引起语言障碍。  相似文献   
49.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患者的临床治疗路径,以期达到早期手术治疗目的。方法回顾分析2005年3月至2010年11月间我科住院动脉瘤患者中符合经"接诊-CT筛查-CTA检查,发现动脉瘤后直接进行手术"治疗的20例患者,该组患者发病距手术时间不超过96h,符合早期手术治疗。结果该组患者全部完成手术,证实术前CTA的诊断;出现短暂运动性失语1例,不全性肢体瘫痪1例,均于出院时恢复;平均住院时间19.6d。结论经CT证实为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进一步行3D-CTA检查,发现为动脉瘤后进行早期手术夹闭,可以获得好的临床治疗结果,值得进一步尝试。  相似文献   
50.
本研究探讨双色双融合荧光原位杂交技术(DC-DF-FISH)在慢性髓系白血病(CML)中的应用价值,应用常规R-显带技术、DC-DF-FISH、RT-PCR技术检测41例CML患者的染色体核型及bcr/abl融合基因.结果表明,对于初诊CML的18例患者,R-显带显示Ph染色体阳性检出率为94.4%(17/18),DC-DF-FISH阳性检出率也为94.4%(17/18),对于治疗后CML的18例患者,R-显带显示14例有可分析分裂相,其中有11例存在Ph染色体,阳性检出率为78.6%(11/14);而用DC-DF-FISH检测治疗后患者的阳性率为94.4%(17/18);移植后的5例患者R-显带均未检出Ph染色体,而FISH检测出1例bcr/abl基因阳性,RT-PCR证实了FISH的检测结论,但在移植患者中,RT-PCR无阳性发现.结论:双色双融合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具有高度的准确性、可靠性,是检测CML患者bcr/abl基因重排的可靠方法,适用于CML的诊断、疗效判定及微小残留病灶的检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