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1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14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2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27篇
内科学   17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21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49篇
预防医学   28篇
药学   39篇
  1篇
中国医学   33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61.
本文从反馈调节和核受体调节两个方面概述了胆固醇7α-羟化酶(cholesterol 7α-hydroxylase,CYP7A1)的调控机制,综述了近年文献报道的氨基酸、多肽、蛋白质等食品功能因子、中药单体和提取物等生物活性成分对CYP7A1的影响和调节,分析了CYP7A1靶点药物的开发前景和目前研究存在的问题,旨在为CYP7A1靶点药物的筛选和机制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2.
随着对生物材料学、基因组学及药物学等研究的深入,阳离子聚合物材料在基因传递、药物释放的研究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受到研究者广泛的关注和重视。文中就阳离子聚合物作为基因载体的特点、研究进展和趋势等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163.
目的 探讨含左氧氟沙星的10 d序贯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HP)的疗效.方法 将胃镜检查确诊为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伴HP阳性的86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43例.治疗组前5d给予埃索美拉唑20 ng+阿莫西林1000 mg,2次/d,后5d给予埃索美拉唑20rg2次/d+左氧氟沙星500 mg 1次/d+呋喃唑酮100 mg2次/d;对照组三联疗法为埃索美拉唑20 mg+阿莫西林1000mg+克拉霉素500 mg,2次/d,疗程7d.用药方法均为口服,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的HP根除率.结果 治疗组HP根除率为93.0% (40/43),对照组为74.4%( 32/43),两组HP根除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4.18,P<0.05).结论 含左氧氟沙星的10 d序贯疗法治疗HP感染具有较高的根除率.  相似文献   
164.
目的总结48例颅内进展性出血性损伤患者的临床特点和诊治经验。方法对48例颅内进展性出血性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手术治疗30例,保守治疗16例,2例因年龄、体质原因拒绝手术自动出院。结果按GOS评定预后,恢复良好38例,中残4例,重残2例,植物生存1例,死亡3例。结论对于出血性颅脑损伤患者,入院后动态观察病情、及时CT复查是早期诊断的关键,及时手术治疗可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65.
目的探讨MELD-Na评分联合血清胆固醇、D-二聚体浓度对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预后的判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失代偿期肝硬化住院患者176例,分别根据随访6月、12月及18月的生存、死亡情况分组,通过测定相关指标计算存活组与死亡组患者MELD-Na分值,测定血清胆固醇、D-二聚体浓度,探求MELD-Na分值联合血清胆固醇、D-二聚体浓度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预后相关性。结果随访6月,25例患者死亡;随访12月,59例患者死亡;随访18月,97例患者死亡,存活组与死亡组患者MELD-Na分值、血清胆固醇、D-二聚体浓度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OC判定MELD-Na分值、血清胆固醇、D-二聚体浓度对预测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的死亡有很大应用价值。MELD-Na分值预测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死亡的最佳临界值为30,MELD-Na分值增高患者死亡风险也增加;血清D-Dimer预测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死亡的最佳临界值为1.4mg/L,血清胆固醇预测患者死亡的最佳临界值为≤1.65μmol/L,血清胆固醇、D-二聚体浓度增高可增加患者死亡风险。结论 MELD-Na评分联合血清胆固醇、D-二聚体浓度对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预后有较高的判断价值。  相似文献   
166.
[摘要]目的观察复方甘草酸苷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疗效。方法将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7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6例,分别给予复方甘草酸苷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及单纯复方甘草酸苷治疗,疗程4周,比较2组疗效。结果治疗组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等肝功能恢复程度及三酰甘油(TG)下降程度均优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组显效率58%,总有效率94%;对照组显效率33%,总有效率75%。2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结论复方甘草酸苷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效果明显,并且安全。  相似文献   
167.
1 临床病例男性患者,81 岁.诊为类风湿性关节炎 5 月,因误服氨甲蝶呤为 7 5 mg/d,2 周后发生口腔溃疡伴出血、疼痛,大便呈咖啡色.2000 年 11 月 3 日血常规Hb 66 g/L, PLT 9 0×109/L,WBC 0 6×109/L,收住院.  相似文献   
168.
<正>婚前医学检查(以下简称"婚检")是妇幼保健工作重要组成部分,婚检"是减少出生缺陷和残疾,提高出生人口素质的一项极为重要的手段"[1]。目前中国内地婚检方面的研究文献较常见,但关注的侧重点有所不同,对推动当地婚检水平起到积极作用。本文通过分析安庆市9 591名男性婚检对象相关资料,探讨男性婚前健康状况,以期推动婚检机构婚检水平,提升婚检服务质量和优生优育,真正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和《中国妇女和  相似文献   
169.
目的 通过肝细胞亲和-HPLC法体外筛选三七总皂苷(PNS)中降脂活性成分.方法 采用HepG2细胞系与PNS体外共孵育,联合HPLC法检测孵育后的细胞解离液,色谱柱为Aglient-C18(250 mm×4.6 mm,5 μm),流动相为乙腈-水,梯度洗脱(0~35 min,乙腈的体积百分比为29%;70~100 min,乙腈的体积百分比为29%→40%),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203 nm;采用体外肝细胞脂肪变性模型对PNS中亲和成分的降脂活性进行评价.结果 从PNS中筛选出2个肝细胞特异性亲和成分,分别为人参皂苷Rb1和人参皂苷Rg1;与正常组相比,建立的体外肝细胞脂肪变性模型组细胞内三酰甘油(TG)含量显著升高(P<0.05),不同浓度的PNS、人参皂苷Rb1和人参皂苷Rg1作用后给药组细胞内TG含量显著降低(P<0.05),呈剂量效应关系.结论 建立肝细胞亲和-HPLC法,筛选出PNS亲和成分为人参皂苷Rb1和人参皂苷Rg1,经体外模型验证亲和成分具有显著降脂活性.  相似文献   
170.
目的:观察黄连碱对脂肪肝SD大鼠模型脂代谢指标的影响,探讨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高脂饲养构建SD大鼠脂肪肝模型,随机分组为正常对照组、高脂模型组、黄连碱低、高剂量组(10 mg/kg、50 mg/kg),给药30 d,分析大鼠体重、肝指数、三酰甘油(TG)、肝功能(ALT,AST)及肝脏病理等指标;采用人肝癌HepG2细胞系,蛋白免疫印迹法(WB)观察黄连碱对AMP-活化蛋白激酶(AMPK)蛋白的表达,反转录荧光定量PCR(RT-PCR)方法分析肉碱脂酰转移酶1(CPT-1) mRNA、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HMG-Coa) mRNA的表达,高效液相色谱(HPLC)测定细胞内AMP的含量。结果:与高脂饮食组比较,黄连碱低、高剂量组均降低了TG水平、改善AST以及肝脏组织学形态,且黄连碱高剂量组效果优于低剂量组。在HepG2细胞中,黄连碱显著提高AMP的浓度,激活AMPK蛋白磷酸化表达,上调CPT-1 mRNA的表达,抑制HMG-Coa mRNA的表达。结论:黄连碱具有显著改善大鼠脂肪肝的效应,作用机制可能与提高AMP的浓度,激活AMPK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