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0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39篇
耳鼻咽喉   5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7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49篇
内科学   22篇
皮肤病学   4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17篇
综合类   124篇
预防医学   26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27篇
中国医学   37篇
肿瘤学   20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31.
我院急诊科1997年3月~1998年2月应用压宁定注射剂对41例高血压急症患者进行治疗,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对象和方法1.1对象:高血压急症41例,男性24例,年龄41~88岁,平均65岁;女性17例,年龄50~75岁,平均63岁。其中高血压并急性左...  相似文献   
132.
生脉注射液辅助治疗肺心病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经典古方生脉散由人参、麦冬、五味子组成 ,具有益气养阴、复脉固脱、生津止汗作用 ,可主治气阴两亏的心悸、气短、四肢厥冷、汗出、脉欲绝。上海中药制药一厂生产的生脉注射液根据该经典古方 ,结合现代医药技术精制而成的纯中药注射剂 ,经临床研究表明该药可治疗心肌梗死、心源性及感染性休克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中风后遗症等。现将我院用于治疗肺心病的病例总结讨论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病例选择均为本院住院患者 ,诊断标准均符合 1995年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诊断标准。治疗组 37例 ,其中男性2 9例 …  相似文献   
133.
目的 探讨外周血脂水平与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之间的相关性,为青光眼的治疗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9月在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眼科确诊的113例PACG住院患者作为病例组,选取同期健康管理中心的10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外周血胆固醇(CH...  相似文献   
134.
美国国家/欧洲压疮顾问委员会(National/European Pressure Ulcer Advisory Panel,NPUAP/EPUAP) 2007年压疮新定义:指皮肤或皮下组织由于压力,或/和剪切力或/和摩擦力作用而发生在骨隆突处的局限性损伤.压疮的分期:Ⅰ期:局限性皮肤红斑,压之不褪色,与临近皮肤相比,病变部位可有痛感、触诊可软可硬,可冷可热;Ⅱ期:皮肤浅层组织缺损,临床表现为浅溃疡,伤口床为粉红色,无腐肉,或为充满清亮组织液的水疱,有时水疱会发生破溃;Ⅲ期:皮肤全层组织缺损,可见皮下脂肪,但未暴露肌肉、肌腱及骨骼,可见腐肉,但未完全覆盖深部组织,可形成潜行或/和窦道;Ⅳ期:皮肤全层及其下层组织缺损,暴露了肌肉、肌腱和骨骼,常常会形成潜行和窦道;不明确分期:发生了皮肤全层组织缺损,但溃疡的确切深度不可知,因其被表面组织所遮蔽,如坏死组织(黄、黄褐、灰、绿或褐色)和/或硬痂(黄褐、褐或灰色);可疑深部组织损伤:局部皮肤完整,但颜色为粉色或红褐色;或为充满血液的水疱,与周围皮肤相比,病变区域的组织可存在疼痛、硬结、糊状渗出、潮湿、皮温升高或降低.压疮易患难治,对患者身心造成很大折磨,同时也给患者家庭带来不少负担,早期预防压疮,或者是发现压疮后把压疮控制在前期,有利于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135.
136.
中药肝区离子导入治疗慢性肝炎37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般资料本组37例均系1996年1月~10月住院治疗的患者,其中男30例,女7例。均按第五次全国传染病寄生虫病学术会议制定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试行)》(1995年5月,北京)确诊。37例均为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其中30例有不同程度的肝区隐痛,22...  相似文献   
137.
138.
广州医学院中西医结合临床系通过科研实践、学科建设、文化氛围建设、"小导师"制几项举措,进行研究生与本科生的协同培养,在具体的实施中总结了经验,提出了今后研究生教育与本科生教育协同培养机制完善的方向。  相似文献   
139.
目的:提高对低血糖所致神经系统损害的认识.方法:回顾分析20例有神经系统症状及体征,误诊急性脑血管病的低血糖反应.结果:20例患者头部CT检查阴性,血糖<2.8mmol/L,给予高渗糖治疗,症状、体征均消失.结论:对有神经系统症状、体征,头部CT检查阴性的患者应注意监测血糖,提高低血糖的早期诊断,为治疗争取时机.  相似文献   
140.
目的探讨不同补肾方药对大鼠BMSCs分泌NGFβ、BDNF、VEGF功能的影响作用。方法采用全骨髓贴壁法体外扩增培养BMSCs,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抗原,ELISA法测定右归丸、左归丸、地黄饮子及中药联合RA诱导的大鼠BMSCs培养液中NGFβ、BDNF、VEGF的水平。结果第F3代BMSCs表面CD45-CD90+表达率为97%;与空白组比较,各药物组BMSCs培养液中NGFβ、BDNF、VEGF含量均明显增高(P0.01或P0.05);与RA组比较,地黄饮子组NGFβ、BDNF、VEGF含量明显增高(P0.01),左归丸组VEGF含量明显增高(P0.01);与右归丸组比较,地黄饮子组BDNF、VEGF含量明显增高(P0.01),左归丸组VEGF含量明显增高(P0.01);各中药联合RA组比单纯中药或RA单药组3种神经营养因子的含量均明显升高(P0.01)。结论右归丸、左归丸、地黄饮子、RA均能明显促进BMSCs分泌功能,并中药与RA具有协同促进作用;地黄饮子在促进BMSCs分泌BDNF和VEGF、左归丸在促进分泌VEGF功能方面优于右归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