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225篇 |
免费 | 84篇 |
国内免费 | 65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9篇 |
儿科学 | 25篇 |
妇产科学 | 23篇 |
基础医学 | 92篇 |
口腔科学 | 11篇 |
临床医学 | 273篇 |
内科学 | 208篇 |
皮肤病学 | 29篇 |
神经病学 | 39篇 |
特种医学 | 41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9篇 |
外科学 | 132篇 |
综合类 | 599篇 |
预防医学 | 392篇 |
眼科学 | 11篇 |
药学 | 181篇 |
2篇 | |
中国医学 | 265篇 |
肿瘤学 | 3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2篇 |
2023年 | 65篇 |
2022年 | 64篇 |
2021年 | 73篇 |
2020年 | 53篇 |
2019年 | 31篇 |
2018年 | 37篇 |
2017年 | 20篇 |
2016年 | 26篇 |
2015年 | 26篇 |
2014年 | 80篇 |
2013年 | 49篇 |
2012年 | 85篇 |
2011年 | 99篇 |
2010年 | 71篇 |
2009年 | 57篇 |
2008年 | 66篇 |
2007年 | 80篇 |
2006年 | 81篇 |
2005年 | 82篇 |
2004年 | 65篇 |
2003年 | 64篇 |
2002年 | 46篇 |
2001年 | 51篇 |
2000年 | 69篇 |
1999年 | 89篇 |
1998年 | 76篇 |
1997年 | 66篇 |
1996年 | 63篇 |
1995年 | 75篇 |
1994年 | 51篇 |
1993年 | 62篇 |
1992年 | 43篇 |
1991年 | 37篇 |
1990年 | 31篇 |
1989年 | 32篇 |
1988年 | 20篇 |
1987年 | 21篇 |
1986年 | 15篇 |
1985年 | 41篇 |
1984年 | 32篇 |
1983年 | 31篇 |
1982年 | 23篇 |
1981年 | 15篇 |
1980年 | 22篇 |
1979年 | 8篇 |
1965年 | 5篇 |
1963年 | 5篇 |
1958年 | 7篇 |
1956年 | 14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3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了解2017年中国城乡居民死亡风险,探讨死因别累积死亡率在死因分析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多减量寿命表方法计算死因别累积死亡率,结合死因别死亡率、死因构成对中国居民死亡风险进行描述及对比分析。结果 2017年中国居民各系统死亡风险排前四位的分别为循环系统疾病、肿瘤、呼吸系统疾病、损伤与中毒,占全部死亡的85%以上(城市88.05%,农村89.65%)。2017年中国农村居民死亡风险高于城市,其全死因累积死亡率达到5%,50%的年龄均小于城市居民。婴幼儿时期死亡风险占比较高的疾病类型为起源于围生期的情况,青少年时期为损伤与中毒。随着年龄的增长,肿瘤、循环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逐渐上升为主要死因。2017年城市居民恶性肿瘤死因别累积死亡率为21.15%,累积率为43.47%,相对误差为105.54%。农村居民恶性肿瘤死因别累积死亡率为18.16%,累积率为34.47%,相对误差为89.78%。结论 2017年中国居民死亡情况具有城乡差异、年龄差异,循环系统疾病、肿瘤死亡风险较大。死因别累积死亡率是衡量某一时点某人群死亡风险的指标,可在未引入外部信息的情况下消除人口构成的影响,客观准确的评价各... 相似文献
33.
目的:探讨针刺背俞穴、腹募穴对脑瘫患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疗效分析,观察其对患儿肺功能、血清免疫指标的影响,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将脑瘫合并反复呼吸道感染的112例住院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6例。所有患儿治疗前均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对症治疗,对照组给予玉屏风颗粒,每次1/3袋,每天3次,口服。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背俞穴、腹募穴针刺治疗。观察两组患儿肺功能、血清免疫指标变化,并评价疗效。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92.86%,对照组有效率为76.79%,观察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血清免疫球蛋白含量、T淋巴细胞亚群和肺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免疫球蛋白A(immunoglobulin A,IgA)、IgG、IgM含量均有显著提高(P0.05),表明两种疗法均能提高患儿血清免疫球蛋白含量;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CD_4~+、CD_4~+/CD_8~+升高,CD_8~+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CD_4~+、CD_4~+/CD_8~+高于对照组,CD_8~+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两种疗法均能显著提高T淋巴细胞亚群,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两组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FVC)、1秒用力呼气容积(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FEV1)、最大呼气流量(peak expiratory flow,PEF)水平显著升高(P0.05),说明两组均能有效提高患儿肺功能;治疗后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说明针刺俞募穴+玉屏风颗粒治疗对肺功能的影响优于单独玉屏风颗粒治疗。结论:针刺俞募穴辅助治疗脑瘫患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疗效显著,能显著提高患儿免疫功能和肺功能。 相似文献
34.
目的探讨肾动脉狭窄支架植入术的临床疗效.方法1997年1月~2004年12月,我院行支架介入治疗肾动脉狭窄27例.对27例术前、术后及随访期内血压、肾功能以及生活质量进行评估,并与同期单纯药物治疗肾动脉狭窄27例进行比较.结果介入组27例植入支架40枚,手术成功24例(88.9%,24/27),失败3例(11.1%,3/27),手术并发症5例(18.5%,5/27).术后在血压下降(包括收缩压舒张压)肌酐下降,肾小球滤过率增加方面,介入组获益率明显优于药物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术后随访6个月~8年6个月,中位数为1年9个月,介入组有19例能比较健康的生活和工作,药物组仅12例能维持生活和工作.结论支架介入治疗较单纯药物治疗肾动脉狭窄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35.
目的明确移植肾活检组织检测的供者HLA四分位基因分型结果的准确性及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2022年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进行肾移植后随访的受者资料, 对可疑排斥反应但缺乏供肾HLA四分位基因分型的38例肾移植受者进行移植肾穿刺, 提取移植肾穿刺组织DNA, 采用LABType SSO法, 进行HLA四分位基因分型检测, 与受者已知HLA基因型进行比对, 预测供者HLA基因型。采用Labscreen Single试剂盒进行供者特异性抗体(DSA)检测, 对38例肾移植的供、受者的临床基线资料、HLA分型资料、受者DSA抗体数据、移植肾病理学指标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8例受者中, 12例(31.58%)HLA-A、B、C、DR、DQ位点全部检测出;14例(36.84%)检出4个位点;10例(26.32%)检出3个位点;2例(5.26%)检出2个位点, 检出位点和移植时间存在负相关关系(rs=-0.707, P=0.001)。HLA位点检出率分别为A:78.94%(30例);B:65.78%(25例);C:84.21%(32例);DR:57.89%(22例);DQ:100%... 相似文献
36.
目的 探讨鼻咽癌放疗患者社交回避的引发因素,为制订针对性护理策略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描述性质性研究方法,以目的抽样法选取12例鼻咽癌放疗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患者进行半结构式访谈,根据内容分析法对资料进行分析并提炼主题。
结果 提炼出3个主题7个亚主题,即理想自我形象构建无能(包括面对面交流困难、潜在的负面评价),自我价值感削弱(现实的无效应对、社交活动参与度降低、加重家庭负担的愧疚感),社会支持缺乏(亲友认同支持不足、专业支持不足)。
结论 医护人员需重视鼻咽癌患者社交回避的影响因素,加强医院、社区、家庭的协同合作,增强患者的自我价值感,减轻鼻咽癌放疗患者社交心理负担,使其重返社交环境。 相似文献
37.
[目的]探讨棘突成型应用于后路椎间融合治疗下腰椎疾病可行性和临床效果.[方法]应用棘突成型于后路椎间融合结合后路椎弓根钉治疗下腰椎疾病77例:腰椎间盘突出症35例,椎弓根峽部裂并椎体滑脱21例,退行性腰椎滑脱11例,单纯椎管狭窄10例.观察术后临床和影像学结果.[结果]5例失随访,72例随访时间1~2年,平均17个月.随访期内,未发现有内固定松动、断钉断棒和椎间植骨块脱出,无滑脱复发.术前椎间隙高度(8.5±1.9) mm,术后2周(10.9±1.8) mm,最后一次随访(10.7±1.7) mm,术后与术前对比椎间隙明显增高(P<0.05),末次随访与术后对比椎间隙高度无明显丢失(0.4
相似文献
38.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结合仿真内镜成像在膀胱癌术前分期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经纤维膀胱镜或手术病理证实为膀胱癌患者75例.对患者术前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图像和仿真内镜图像进行分析,比较多层螺旋CT分期与病理分期的准确率.结果 75例患者共发现病灶94个.螺旋CT分期:T1 26例、T2a 27例、T2b 13例、T3 12例、T4 16例;病理分期:pT1 28例、pT2a 24例、pT2b 14例、pT3 12例、pT4 16例.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诊断膀胱癌准确率为89.4%(84/94);腔内息肉样病变,仿真内镜诊断敏感性96.6%(84/87);膀胱壁无蒂隆起性病变诊断敏感性为90.9%(10/11).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结合仿真内镜诊断膀胱癌分期准确率为94.5%(91/94),当肿瘤局限于膀胱壁内(≤T2b)时,诊断准确率为91.2%(51/56);肿瘤侵犯膀胱壁外结构时(≥T3),诊断准确率达100.0%(28/28).结论 多层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结合仿真内镜成像对膀胱癌术前临床分期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9.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