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386篇 |
免费 | 231篇 |
国内免费 | 122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16篇 |
儿科学 | 37篇 |
妇产科学 | 15篇 |
基础医学 | 178篇 |
口腔科学 | 31篇 |
临床医学 | 530篇 |
内科学 | 277篇 |
皮肤病学 | 9篇 |
神经病学 | 105篇 |
特种医学 | 55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2篇 |
外科学 | 286篇 |
综合类 | 945篇 |
预防医学 | 379篇 |
眼科学 | 15篇 |
药学 | 367篇 |
7篇 | |
中国医学 | 360篇 |
肿瘤学 | 12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2篇 |
2023年 | 106篇 |
2022年 | 111篇 |
2021年 | 123篇 |
2020年 | 88篇 |
2019年 | 117篇 |
2018年 | 88篇 |
2017年 | 55篇 |
2016年 | 79篇 |
2015年 | 72篇 |
2014年 | 169篇 |
2013年 | 164篇 |
2012年 | 195篇 |
2011年 | 262篇 |
2010年 | 179篇 |
2009年 | 184篇 |
2008年 | 175篇 |
2007年 | 183篇 |
2006年 | 185篇 |
2005年 | 148篇 |
2004年 | 158篇 |
2003年 | 131篇 |
2002年 | 96篇 |
2001年 | 112篇 |
2000年 | 93篇 |
1999年 | 48篇 |
1998年 | 39篇 |
1997年 | 35篇 |
1996年 | 40篇 |
1995年 | 45篇 |
1994年 | 45篇 |
1993年 | 33篇 |
1992年 | 21篇 |
1991年 | 17篇 |
1990年 | 18篇 |
1989年 | 17篇 |
1988年 | 12篇 |
1987年 | 17篇 |
1986年 | 14篇 |
1985年 | 7篇 |
1984年 | 9篇 |
1983年 | 7篇 |
1981年 | 6篇 |
1980年 | 4篇 |
1975年 | 1篇 |
1965年 | 1篇 |
1961年 | 1篇 |
1960年 | 1篇 |
1959年 | 2篇 |
1956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7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目的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原发性肝癌组织中PI3K和ERK2的表达,并探讨其在肝癌发生发展过程中临床病理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50例肝癌、15例非癌肝组织中的PI3K和ERK2表达情况。结果ERK2、PI3K阳性表达率在肝癌组织明显高于非癌肝组织,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组织分化程度、病理分型、AFP值、肝硬化、肝内转移、癌栓、大体形态、肿块最大径等临床病理特征参数没有相关性。但在高分化肝癌中,两者的表达评分有相关性。结论ERK和PI3K途径在肝癌发生过程中均存在异常且两者可能存在某种协调关系。 相似文献
102.
目的 在肝癌手术中,探讨如何尽可能保留正常的肝组织,避免肝功能衰竭发生的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8年1月-2006年5月在我院手术治疗的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715例。其中癌肿局限于Ⅶ、Ⅷ段并累及肝右静脉者23例(3.2%),行Ⅶ、Ⅷ段联合切除术11例。总结并观察了术中失血量、术后并发症及术后生存时间。但是如果存在口径粗大的肝右后下静脉,则可以采用Ⅶ、Ⅷ段联合切除术,而不会发生Ⅵ段充血的危险。这种手术难度高,开展的不多。我们总结了相关的经验。结果 在11例行Ⅶ、Ⅷ段联合切除术,术中平均失血300ml(200-1200ml),输血3例,输血量均少于2U,无手术后死亡及致命性肝功能衰竭发生。所有癌肿都获得完整切除,所有患者平均生存31个月,平均无瘤生存时间11个月。尚有5例患者生存未复发。结论 Ⅶ、Ⅷ段联合切除术不但能够保留正常肝组织,而且也是一种能够彻底切除肿瘤的术式。尽管切除了肝右静脉,但就某些特定的患者而言,此术式是安全有效的,且复发率和死亡率都较低。 相似文献
103.
对山西省昔阳县471人检测HBsAg、抗-HBs、抗-HBc三项HBV感染标志,其阳性率分别为10.19%、34.61%和19.11%,HBV总感染率为52.65%,表明昔阳县为乙型肝炎高发地区。HBsAg、抗-HBs阳性率和HBV感染率年龄分布呈一特殊模式:均随年龄增长而上升,至30岁年龄组为高峰,后HBsAg阳性率随年龄增长而下降;而抗-HBs阳性率和HBV感染率略有下降,到50岁年龄组又升至一个高峰。HBsAg阳性率农民显著高于干部,HBV感染率也以农民为最高(59.55%)。食品从业人员由于受历次检查的筛选,HBV感染率最低(37.50%);男女性别HBV感染机会相同。分析三项HBV感染标志的传染源作用和HBV感染情况,为制订乙型肝炎防治重点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4.
目的: 探讨肝内胆管结石并狭窄的手术治疗方法及其效果。方法: 总结8年间住院的165例肝内胆管结石并胆管狭窄患者的外科手术治疗情况。其中A组85例行肝叶(或肝段)切除的各种术式,同时行胆管空肠吻合40例,肝断面扩张胆管、肝门胆管与空肠双口吻合10例,T管和U管引流分别为21例和14例;B组80例行非肝叶(或肝段)切除术的各种术式,其中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23例,胆总管切开取石+U形管引流15例,胆肠吻合+胆总管取石42例。肝门部肝胆管狭窄整形46例。结果: A组无手术死亡;随访2~7年,术后残留结石4例,残石率4.71%;症状复发3例,复发率3.53%,无再手术者。B组无手术死亡;B组随访2~7年,术后残留结石12例,残石率15.00%。10例术后常有上腹隐痛或发热,症状复发率12.5%。术后经胆道镜取石5例,其余6例中有3例再次行肝叶切除治愈。结论: 肝段(叶)切除联合其他手术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较为理想而有效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05.
目的在动脉粥样硬化模型鼠中,观察达肝素对肾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进展及对植物血凝素样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LOX-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影响,探讨达肝素可能的抗动脉粥样硬化机制。方法以6周龄雄性C57BL/6J小鼠24只为对照,随机分为普通饲料组及高脂饲料组。雄性6周龄载脂蛋白E基因缺陷(Apo E-/-)小鼠36只,均予高脂饲料喂养至12周龄,随机分为模型组、低剂量肝素组[达肝素钠100 IU/(kg.d)]、高剂量肝素组[达肝素钠200 IU/(kg.d)],皮下注射连续4周(16周龄)后各组随机取6只处死。分离肾动脉,制成石蜡切片行HE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斑块情况及LOX-1蛋白的表达。用RT-PCR方法,检测肾动脉LOX-1 mRNA及VEGF mRNA的表达。用Western Blot分析法,检测肾动脉中LOX-1蛋白的表达。剩余小鼠继续原方案喂养4周(20周龄)后处死,肾动脉石蜡切片行HE染色,观察斑块情况。结果 Apo E-/-模型组在16周龄时出现轻度肾动脉粥样硬化。低剂量及高剂量达肝素均抑制肾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P<0.05)。Apo E-/-模型组LOX-1 mRNA、VEGF mRNA及LOX-1蛋白的表达水平较C57BL/6J普通饲料组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低剂量及高剂量达肝素治疗后,LOX-1 mRNA、VEGF mRNA及LOX-1蛋白的表达水平表达较模型组明显下降(P<0.05)。结论达肝素钠可能通过抑制LOX-1蛋白及VEGF表达的途径,抑制肾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 相似文献
106.
107.
中药葛根、酸枣仁制剂治疗多发性室性早搏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多发性室性早搏是各种心脏病比较常见的临床表现,除针对各种心脏病基本病因病理变化的治疗外,对心脏病表现的多发性室性早搏治疗的措施是大同小异的。各类抗心律失常药物的毒副作用,限制了临床上的应用。用纯中药制剂治疗多发性室性早搏是十分有前途的方法。现将我院心肌病门诊对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多发性室性早搏,用纯中药治疗效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8.
近年来病毒性心肌炎患者日益增多,其心脏彩超表现错综复杂,给诊断带来了很多困难,我院1992年1月~2002年1月收治吉林地区的病毒性心肌炎患者123例,其中男63例,女60例,年龄在18~73岁之间,均诊断明确,无其他相关疾病,其心彩超表现如下。 相似文献
110.
目的评价持续股骨髁上骨牵引结合经皮空心钉内固定治疗不稳定股骨头骺滑脱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7-03—2011-02诊治的18例不稳定股骨头骺滑脱,采用Russell牵引结合闭合复位经皮空心钉内固定治疗。其中急性发作16例,慢性急性发作2例;中度移位11例,重度移位7例。摄髋关节X线片评估骺板闭合时间,观察是否存在股骨头坏死、软骨溶解及髋内翻等并发症,末次随访时髋关节功能根据Harris评分标准进行评估。结果本组平均随访2.6(1.5~3.0)年,18例骺板闭合后均取出内固定材料。所有患儿均未行对侧预防性原位固定,3例术后对侧发作,行手术治疗。末次随访时髋关节X线片显示2例术后股骨头坏死,均为重度滑脱患儿,均未发生软骨溶解;其余16例髋关节功能大致正常,日常生活无明显影响;髋关节功能根据Harris评分标准评定:优5例,良10例,可1例,差2例,优良率83.3%。结论不稳定股骨头骺滑脱行早期Russell牵引结合闭合复位经皮空心钉内固定可减少股骨头坏死等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疗效肯定,且手术操作简单易行。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