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96篇
  免费   345篇
  国内免费   161篇
耳鼻咽喉   33篇
儿科学   75篇
妇产科学   29篇
基础医学   161篇
口腔科学   36篇
临床医学   518篇
内科学   483篇
皮肤病学   30篇
神经病学   47篇
特种医学   96篇
外科学   221篇
综合类   867篇
预防医学   476篇
眼科学   56篇
药学   275篇
  16篇
中国医学   428篇
肿瘤学   55篇
  2024年   69篇
  2023年   219篇
  2022年   295篇
  2021年   277篇
  2020年   198篇
  2019年   164篇
  2018年   122篇
  2017年   99篇
  2016年   86篇
  2015年   90篇
  2014年   189篇
  2013年   132篇
  2012年   132篇
  2011年   148篇
  2010年   155篇
  2009年   132篇
  2008年   110篇
  2007年   116篇
  2006年   133篇
  2005年   167篇
  2004年   130篇
  2003年   123篇
  2002年   96篇
  2001年   89篇
  2000年   63篇
  1999年   60篇
  1998年   47篇
  1997年   47篇
  1996年   37篇
  1995年   30篇
  1994年   25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4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3篇
  1964年   1篇
  1963年   1篇
  1956年   2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目的:本研究探讨丹参多酚酸盐对慢性肾脏病(CKD)肾脏保护作用,并探讨其对肾脏纤维化的作用及分子机制。方法:将SPF级SD大鼠随机分为四组,每组6只,随机分为:(1)假手术组(Sham);(2)5/6肾切除组(CKD);(3)5/6肾切除+丹参多酚酸盐组100 mg/kg(CKD+Salvianolate);(4)5/6肾切除+吡非尼酮组(250 mg/kg)(CKD+Pirfenidone)。建立5/6肾脏切除的CKD大鼠模型,分别给予丹参多酚酸盐以及吡非尼酮进行干预,检查肾脏功能、肾脏损伤和纤维化指标。免疫组化和western-blot检测大鼠肾脏中Wnt/β-catenin和TGF-β1/Smad3以及α-SMA和E-cadherin的表达水平。结果:丹参多酚酸盐改善CKD肾功能,降低血清肌酐(Scr),血尿素氮(BUN)水平。组织病理显示丹参多酚酸盐减轻肾小管损伤和细胞外基质(ECM)成分的沉积。丹参多酚酸盐能显著抑制上皮-间质转化(EMT)的标志蛋白α-SMA的表达,促使E-cadherin恢复。Wnt/β-catenin和TGF-β1  相似文献   
42.
目的:观察17β-雌二醇对家兔失血性休克(HS)后肠系膜微循环的改善作用,并探讨相关机制。方法:32只家兔随机分为模型组、生理盐水治疗组、山莨菪碱治疗组和17β-雌二醇预防组,每组8只。采用Chaudry方法制作家兔HS模型,同时记录各组家兔肠系膜微循环变化,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各组家兔肠黏膜病理形态表现并采用Chiu氏评分法进行评估,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组家兔肠黏膜组织中白细胞介素6(IL-6)和CD68巨噬细胞阳性表达率,ELISA法测定各组家兔血清17β-雌二醇、乳酸和IL-6水平。结果:休克治疗2 h后,山莨菪碱治疗组和17β-雌二醇预防组家兔肠系膜血液流态优于生理盐水治疗组(P<0.05)。模型组家兔可见黏膜腺体萎缩,绒毛柱状上皮细胞浆粉染、糜烂;生理盐水治疗组家兔可见肠黏膜上皮部分脱落、断裂,绒毛结构不完整,肠腔内有较多脱落的黏膜组织;山莨菪碱治疗组家兔可见腺体轻度萎缩,绒毛轻度水肿,固有层轻度分离;17β-雌二醇预防组家兔可见肠黏膜腺体大致正常,绒毛、固有层水肿。模型组家兔Chiu氏评分高于其他3组(P<0.05),生理盐水治疗组家兔Chiu氏评分高于17β-雌二醇预防组和山莨菪碱治疗组(P<0.05)。山莨菪碱治疗组和17β-雌二醇预防组家兔肠黏膜组织中IL-6和CD68巨噬细胞阳性表达率均低于生理盐水治疗组和模型组(P<0.05)。17β-雌二醇预防组家兔血清17β-雌二醇水平明显高于其他组(P<0.05),17β-雌二醇预防组家兔血清乳酸和IL-6水平低于其他组(P<0.05),山莨菪碱治疗组和17β-雌二醇预防组家兔血清乳酸和IL-6水平均低于生理盐水治疗组(P<0.05)。结论:17β-雌二醇对HS家兔肠系膜微循环损伤具有改善作用,其机制可能是17β-雌二醇通过减少乳酸生成、降低巨噬细胞浸润和抑制炎症因子IL-6释放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43.
44.
[摘要] 目的探讨不同厚度铜附加滤过在骨骼数字化X线摄影(digital radiograph,DR)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对人体等效体模进行头颅、脊柱、骨盆、四肢等部位的DR检查,其中头颅、脊柱、骨盆等厚部位应用电离室自动曝光控制(automatic exposure control,AEC)系统为AEC组,四肢、关节等不使用AEC的薄部位检查为非AEC组。选择无附加滤过、0.1 mm、0.2 mm、0.3 mm不同厚度铜附加滤过进行曝光。比较不同厚度铜附加滤过检查的表面入射剂量值、图像质量评分值以及管电流量值。 结果非AEC组4种不同厚度铜附加滤过表面入射剂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经两两比较,无附加滤过时表面入射剂量大于0.1 mm、0.2 mm、0.3 mm铜附加滤过时,0.1 mm铜附加滤过时表面入射剂量大于0.3 mm铜附加滤过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AEC组4种不同厚度铜附加滤过的图像质量评分值、管电流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EC组4种不同厚度铜附加滤过时表面入射剂量和管电流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经两两比较,无附加滤过时表面入射剂量大于0.3 mm铜附加滤过时,管电流量小于0.3 mm铜附加滤过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EC组4种不同厚度铜附加滤过的图像质量评分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铜附加滤过可以在保证诊断质量的前提下有效降低骨骼系统DR的检查剂量,实现骨骼系统DR的低剂量检查。  相似文献   
45.
46.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探索中药治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EGFRIs)相关皮疹的用药规律。方法:检索外文数据库PubMed、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EMBASE和中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disc)、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Wangfang)、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中关于中药治疗EGFRIs相关皮疹的随机对照试验,对随机对照试验中所用的中药进行频率统计,选取出现频率大于2%的药物,运用Spearman相关分析探索中药的配伍规律,并采用聚类分析挖掘相关聚类方剂组成。结果:最终纳入22项研究的中药方剂,其中频率大于2%的药物有15个,频率最高的是金银花;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相关性较强的药对有9组,相关性极强的是荆芥和生地;聚类分析结果显示3组聚类方剂。结论:中药治疗EGFRIs相关皮疹有规律可循,辨证用药多以祛风、清热、除湿药为主,配伍严谨。聚类分析和Spearman相关分析是挖掘用药规律的可行性方法,但仍需要更多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  相似文献   
47.
背景与目的 抗血栓治疗被认为是结肠息肉切除术后出血的危险因素。然而,抗血栓治疗对大结肠息肉患者术后迟发性出血的影响尚未完全明确。因此,本研究探讨抗血栓治疗及其相关因素对大结肠息肉患者行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后迟发性出血的影响,以期提高医生对该类患者围手术期管理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9年1月—2022年12月因大结肠息肉(>10~20 mm)行EMR的157例患者资料,根据EMR期间是否接受抗血栓治疗、使用抗血栓药物类型、术前是否停用抗血栓药物,分别将患者分为抗血栓组(n=51)与非抗血栓组(n=106)、抗凝组(n=33)与抗血小板组(n=36)、停药组(n=35)与未停药组(n=41)。比较各组间术后迟发性(24 h至30 d内)出血发生率及出血时间点的差异,并通过Kaplan-Meier曲线分析各组间术后30 d累积出血发生率。结果 抗血栓组与非抗血栓组迟发性出血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9.61% vs. 5.66%,χ2=7.32,P=0.01);抗血栓组的出血时间点明显早于非抗血栓组(t=2.17,P=0.047);抗血栓组术后30 d累积出血发生率明显高于非抗血栓组(χ2=6.18,P=0.01)。抗凝组与抗血小板组迟发性出血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4.24% vs. 27.78%,χ2=0.11,P=0.74),两组在出血时间点、术后30 d累积出血发生率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25,P=0.80;χ2=0.13,P=0.72)。停药组与未停药组迟发性出血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4.29% vs. 29.27%,χ2=3.97,P=0.046),未停药组在出血时间点方面明显早于停药组(t=3.03,P=0.01);停药组术后30 d累积出血发生率明显低于未停药组(χ2=4.36,P=0.04)。结论 抗血栓治疗可能导致大结肠息肉EMR后迟发性出血发生率升高,但术后迟发性出血发生率与抗血栓药物类型无明显关系。术前适当停药可能是降低患者术后出血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48.
腹腔镜胆道手术患者双管型喉罩通气的可行性   总被引:38,自引:0,他引:38  
目的 探讨双管型喉罩(PLMA)用于腹腔镜胆道手术患者通气的可行性。方法 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或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患者80例,年龄21-63岁,ASAⅠ或Ⅱ级,随机分为PLMA组和气管导管(TT)组,每组40例。用纤维支气管镜观察PLMA的到位情况。记录患者插管时、插管后3min、拔管时和拔管后3min的平均动脉压和心率,间歇正压通气15min时和气腹15min时的气道峰压(Ppeak)、潮气量(Vτ)和呼气末CO2分压(PETCO2)。结果 两组的插管时间、间歇正压通气15min时和气腹15min时的Ppeak、VT、PETC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首次插管后通气成功率均为95%,纤维支气管镜确认PLMA首次正确到位率为87.5%。PLMA组插管时、插管后3min、拔管时和拔管后3min的平均动脉压和心率较TT组降低(P〈0.05或0.01)。拔管时TT组65%出现呛咳或挣扎反应,术后2、24h咽痛发生率分别为22.5%、25%,而PLMA组均无拔管反应和术后咽痛。结论 与气管导管相比,双管型喉罩操作简便,应激反应小,通气可靠,可避免术后咽喉部并发症。  相似文献   
49.
目的 通过分析65岁以上老年人及50岁以下青年人急性心肌梗死(AMI)直接经皮冠状动脉内成形术(PICA)在院主要并发症及在院死亡率,初步判断疗效及预后,为老年AMI患者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连续行直接PTCA的AMI患者根据年龄分成两组,其中包括37例65岁以上老年组及45例50岁以下青年组,分析各年龄组一般临床特征及冠状动脉病变特征,比较在院主要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死亡率。结果 在一般临床特征及冠状动脉病变特点方面,随年龄老化,不利因素显著增加,在院期间发生主要心血管事件总例数率,两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65岁为46%,≤50岁为7%,P<0.05),在院期间死亡率(≥65岁为16%,≤50岁为2%,P<0.05)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65岁以上老年患者直接PTCA有较高的恶性心脏事件发生率及死亡率。在院期间直接PTCA预后与年龄密切相关。合并心源性休克可能是AMI患者直接PTCA治疗的主要死亡原因。  相似文献   
50.
目的:通过检测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在儿童原发性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FSGS)肾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肾小管间质病理变化的关系,以了解TGF-β与bFGF在原发性FSGS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选择肾活检明确诊断为原发性FSGS患儿的肾组织共43例,其中不伴有肾小管间质病变的FSGS肾组织共16例,设为实验1组;伴有肾小管间质病变的FSGS肾组织共27例,为实验2组。另将同期因孤立性血尿入院肾活检证实为非FSGS、病理改变较轻的肾组织作为对照组,共17例。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细胞/生长因子TGF-β、bFGF在各组中的表达。通过方差分析(ANOVA)和相关分析法分析细胞/生长因子的表达与FSGS肾组织病理变化的关系以及细胞/生长因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结果:TGF-β、bFGF在各组肾组织中均有表达,表达量在对照组、实验1组和实验2组中依次升高,各组间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TGF-β和bFGF的表达与肾小管间质指数呈正相关,相关系数依次为0.763和0.661。此外,TGF-β和bFGF两者的表达量经相关分析也显示呈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587。结论:TGF-β和bFGF在原发性FSGS患儿肾组织中高表达;随着FSGS的发展,它们在肾组织中表达量不断增加,促使肾小管间质向纤维化发展,而且两者在促进肾脏纤维化具有一定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