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8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6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95篇
内科学   5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8篇
预防医学   11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6篇
  2000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71.
南征  周芳  闫东辉  苏建荣  周妍妍 《疾病监测》2019,34(12):1117-1121
目的了解北京一家三级医院临床分离无乳链球菌的血清型、耐药性、毒力基因的特征及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特征。方法收集2018年一家医院住院患者分离到的无乳链球菌,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方法进行分子血清型分型和毒力基因检测,用MLST方法进行分子分型,通过VITEK 2药敏分析仪对菌株耐药性进行分析。结果该院2018年分离到31株无乳链球菌,MLST以序列分型(ST)10为主,占29.03%,其次为ST17、ST19、ST1、ST12、ST24和ST485,另有2株菌为新的ST;血清型分型以Ⅰb 为主,占45.16%,其次为Ⅲ、Ⅴ及Ⅰa型。 31株无乳链球菌中对氨苄西林、奎奴普汀、利奈唑胺和万古霉素全敏感,对四环素耐药率最高(64.52%),其次为左氧氟沙星(58.06%)和克林霉素(38.71%)。 克林霉素耐药仅发现于Ⅰb 和Ⅴ型。本研究的31株无乳链球菌,hylB、cylE、cfb和lmb毒力基因检测均为阳性;毒力基因bac和fbsA在不同分型中携带率有差异,其中bac及fbsA在Ⅰb型中携带率较高。结论本研究基于MLST分型和血清分型,表明不同型别间耐药性和毒力基因的差异,提示Ⅰb和Ⅴ型的耐药性及Ⅰb型的毒力需要引起关注。  相似文献   
72.
目的回顾性分析ABO血型不相合对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噬血细胞综合征(HPS)后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2017年于该院血液科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HPS的患者32例,统计移植后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发生率。结果 ABO血型相合组16例患者中11例在移植后出现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BO血型不相合组16例患者中13例在移植后出现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O血型不相合组中主要不相合6例、次要不相合6例、主次要不相合1例,三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BO血型不相合对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HPS后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发生率并无影响。  相似文献   
73.
目的 比较血液病患者外周血白细胞、血浆和血清的EB病毒载量,探讨应用患者血清或者血浆检测EB病毒载量的可行性。方法 采集125例血液病患者的静脉血,分别进行外周血白细胞、血浆和血清的分离,应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三种标本中病毒载量,以外周血白细胞EB病毒载量为金标准,血浆和血清检测结果与之比较,进行分析。结果 血浆和血清的EB病毒载量与外周血白细胞病毒载量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患者血浆或血清进行血液EBV DNA定量检测,将成为代替外周血白细胞的一种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74.
目的分析159株临床分离的非重复碳青霉烯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探究体外联合药敏试验对碳青霉烯耐药铜绿假单胞菌表现不同作用的机制。方法收集来自不同患者的铜绿假单胞菌159株,亚胺培南及美罗培南耐药。采用三维水解试验检测β-内酰胺酶、聚合酶链式反应(PCR)等方法检测多重耐药菌可能存在的耐药机制。结果 159株临床分离的非重复碳青霉烯耐药铜绿假单胞菌,通过三维实验检测,其中15株产MBL、13株产AmpC酶。体外联合药物敏感试验,加入MC-207,110后约38%的菌株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MIC下降4个梯度。检测试验菌株,21株携带IMP基因,18株携带ampC基因;检测OprD2通道蛋白,159株中约有48%的菌株OprD2丢失。结论北京友谊医院碳青霉烯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的主要原因不是IMP、AmpC水解酶;碳青霉烯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的重要原因可能是外排泵及外膜孔道蛋白。  相似文献   
75.
目的:比较血液病患者外周血白细胞、血浆和血清的 EB 病毒载量,探讨应用患者血清或者血浆检测 EB 病毒载量的可行性。方法采集125例血液病患者的静脉血,分别进行外周血白细胞、血浆和血清的分离,应用荧光定量 PCR 技术检测三种标本中病毒载量,以外周血白细胞 EB 病毒载量为金标准,血浆和血清检测结果与之比较,进行分析。结果血浆和血清的 EB 病毒载量与外周血白细胞病毒载量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应用患者血浆或血清进行血液 EBV DNA 定量检测,将成为代替外周血白细胞的一种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76.
目的探讨血培养阳性混合菌感染的病原菌的分布及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收集2010~2013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临床床检验中心分离血培养阳性的混合菌感染病原菌,病原菌鉴定采用生物梅里埃VITEKcompact2自动鉴定系统,药敏试验采用肉汤微量稀释法。结果血培养阳性的混合菌感染病例共分离原菌102株共51组混合菌每组均为两种菌,混合感染菌株组合前3位的分别是大肠埃希菌+屎肠球菌8例(15.7%),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各3例(5.9%)。鲍曼不动杆菌+大肠埃希菌、鲍曼不动杆菌+屎肠球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粪肠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屎肠球菌+肺炎克雷伯菌各2例(3.9%)。革兰阴性杆菌60株(58.8%),革兰阳性球菌38株(37.3%),真菌4株(3.9%)。前5位的菌分别是大肠埃希菌21株(20.6%),屎肠球菌16株(15.7%),铜绿假单胞菌10株(9.8%),鲍曼不动杆菌9株(8.8%),肺炎克雷伯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各8株(8.1%)。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检出率为75%,耐万古霉素屎肠球菌(VRE)为18.8%。结论血培养阳性混合菌感染以革兰阳性菌合并革兰阴性菌和两种革兰阴性菌合并感染两种组合为主,革兰阴性菌所占比率高于革兰阳性菌,病原菌的耐药情况比较严重,应定期对病原菌的耐药性进行监测,以便指导临床合理应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77.
目的探讨血红蛋白对人乳头瘤病毒(HPV)DNA检测结果的影响程度及有效的干预措施,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19年1月就诊于北京友谊医院妇科门诊的女性患者宫颈脱落细胞标本,其中20例未溶血,且HPV-DNA检测为阳性的标本作为HPV阳性组,20例未溶血,且HPV-DNA检测为阴性的标本作为HPV阴性组,再根据试验需要,制备成含不同水平(0.0、2.5、5.0、10.0、20.0 g/L)的血红蛋白标本。采用荧光定量PCR对HPV-DNA进行定性和定量检测,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定性检测结果显示,HPV阳性组中,血红蛋白水平为2.5和5.0 g/L时,HPV-DNA结果均为阳性,符合率为100%,血红蛋白水平为10.0和20.0 g/L时,HPV-DNA分别有13个和0个阳性结果,符合率分别为65%和0%。定量检测结果显示,HPV阳性组中,血红蛋白水平为2.5和5.0 g/L时,所有标本HPV-DNA扩增循环阈值(Ct值)的偏倚均小于7.5%,血红蛋白水平为10.0和20.0 g/L时,分别有40%和95%标本HPV-DNA扩增Ct值的偏倚超过7.5%。HPV阴性组中,HPV-DNA定性和定量检测结果在不同水平血红蛋白标本中均一致。结论血性宫颈脱落细胞标本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HPV-DNA检测结果,严重血性标本应预先处理后再进行检测。  相似文献   
78.
79.
目的 研究体外利奈唑胺联合米诺环素对万古霉素耐药肠球菌(VRE)的防突变浓度(MPC)及耐药机制的影响,为临床治疗万古霉素耐药肠球菌引起的严重感染,减少突变耐药菌产生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30株肠球菌属菌株(包括20株万古霉素耐药肠球菌)进行利奈唑胺和米诺环素最低抑菌浓度(MIC)测定和两种药物棋盘微量稀释法联合药敏试验,选2株进行体外时间-杀菌曲线试验。选取万古霉素耐药的屎肠球菌N27、N40及标准菌株ATCC29212,琼脂平板稀释法测定单药利奈唑胺或米诺环素以及两药联用时的MPC。PCR扩增检测联用前后筛选的利奈唑胺耐药肠球菌的最常发生耐药突变的基因片段:23SrRNA基因V区2049bp-2767bp片段。对V区产物酶切、测序鉴定突变位点和数目,检测突变频率、比较筛选后菌株耐药性的改变,评价利奈唑胺联合米诺环素对减少利奈唑胺耐药肠球菌产生的影响。 结果 利奈唑胺联合米诺环素对30株肠球菌属联合药敏试验结果有协同、累加作用的分别为27.6%、46.7%;联用前后筛选出的稳定耐药株大多检测出G2576U突变,且利奈唑胺MIC值随着G2576U突变数量的增多而增高。3株菌联用米诺环素后利奈唑胺对肠球菌MPC浓度,和联用利奈唑胺后米诺环素对肠球菌MPC浓度与单药相比均有明显下降。筛选出的耐药菌株MIC值和联用后耐药频率相比也有大幅下降。 结论 利奈唑胺和米诺环素单药使用容易产生耐药菌株,联合使用可降低各自单药对万古霉素耐药肠球菌的MPC,减少耐药突变菌的富集生长,控制感染的同时减少细菌耐药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8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