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篇
  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7篇
皮肤病学   1篇
外科学   13篇
综合类   19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13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目的 探讨腹膜后腹腔镜手术对上尿路病变患者血清淀粉酶(serum amylase,AMS)、脂肪酶(serum lipase,LPS)的影响。方法 68例上尿路病变患者于腹膜后腹腔镜下经左侧手术入路者38例为左侧组,右侧手术入路者30例为右侧组,检测2组术前及术后1、2、4d血清AMS、LPS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 2组术中均无胰腺损伤发生,术后AMS升高11例(左侧组10例,右侧组1例);左侧组术后1dAMS((322.4±245.5)u/L)高于术后2d((220.5±166.7)u/L)(P<0.05),且均明显高于术前((75.2±62.2)u/L)及右侧组相应时间点((82.4±76.5)、(80.3±57.6)u/L)(P<0.01),术后4d时AMS((87.3±55.2)u/L)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d胰腺超声检查未见异常;右侧组手术前及手术后各时间点AMS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前、后及2组间LPS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膜后腹腔镜手术对LPS水平无明显影响,但左侧入路可引起AMS一过性增高。  相似文献   
22.
目的 分析外科治疗腹腔结核致肠穿孔患者的临床情况。方法 收集河北省胸科医院2008—2016年收治的43例经手术病理确诊的腹腔结核伴肠穿孔患者,所有患者经胸部X线摄影或CT扫描检查均为可疑肺结核。描述性总结分析其术前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测及各项检查、术中探查及手术方式、术后治疗及并发症、治疗结果、随访结果等临床资料。结果 43例患者术后病理证实均存在腹腔结核,其中32例非急诊患者临床诊断明确者18例,11例急诊患者术前均未明确诊断;术中探查均存在肠穿孔,其中术前考虑单纯肠梗阻3例、肠梗阻伴肠穿孔30例(8例急诊和22例非急诊患者术前经诊断性穿刺诊断肠穿孔)、单纯肠穿孔10例。40例(93.0%)因病变范围广泛、感染严重行Ⅰ期肠切除+造瘘术,其中12例切口感染患者经切口换药、引流后治愈;8例发生肠瘘患者除2例(保守治疗、二次手术各1例,年龄均>65岁)因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外,余6例经治疗后预后良好;2例发生肠梗阻患者1例行二次手术、1例保守治疗后治愈;余18例患者造瘘术后恢复良好。2例(回盲部肿物伴穿孔1例,腹腔感染较轻1例)行回盲部切除+回结肠吻合术;1例因近回盲部出现回肠局部单一穿孔,且同时并发腹腔淋巴结结核、局部淋巴结节和穿孔部位回肠粘连,但腹腔感染较轻的患者行回肠部分切除+肠吻合术,术后无严重并发症。抗结核治疗12个月后均治愈停药。37例患者停药后随访18~24个月,4例患者失访,随访期内16例患者有间断轻微腹痛症状,其他患者一般情况均良好。结论 腹腔结核伴肠穿孔是严重的消化道结核并发症,规范的抗结核药物治疗是基础,而外科手术是有效治疗的首选方式,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3.
目的 探索miR-199b-5p在骨肉瘤中的预测和诊断作用。方法 运用RT-PCR方法检测骨肉瘤患者组织中miR-199b-5p和DRAM的表达水平;利用生物信息学预测工具预测miR-199b-5p的靶基因;分析DRAM与miR-199b-5p的表达关系。结果 miR-199b-5p在组织中有表达,和癌旁正常组织相比,肿瘤组织中的miR-199b-5p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 < 0.05);miR-199b-5p与患者的性别、发病年龄、病变部位、肿瘤分型和分期无明显关系(P > 0.05)。研究还发现DRAM在各种组织中均有表达,而DRAM mRNA表达在两者中无明显差异,DRAM与miR-199b-5p呈负相关的表达关系。结论 本研究表明miR-199b-5p可以作为骨肉瘤一个诊断标志物,而DRAM可能是miR-199b-5p的调控靶基因。  相似文献   
24.
25.
目的:通过免疫组化SP方法检测膀胱癌组织T淋巴瘤侵袭转移诱导因子1(Tiam1)表达,探讨Tiam1与膀胱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方法检测50例正常膀胱及233例膀胱癌患者肿瘤组织中Tiam1表达变化,分析膀胱癌组织中Tiam1表达与膀胱癌分期、分级、复发的关系及其预测价值。结果:正常膀胱组织及膀胱癌组织中均有Tiam1蛋白及RNA的不同表达,膀胱癌组织中呈过表达(P0.05),高分期、高分级、淋巴结阳性及复发患者Tiam1表达量分别高于低分期、淋巴结阴性及无复发患者(P0.05),多因素相关分析表明,Tiam1是膀胱癌患者进展及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Tiam1在膀胱癌进展、复发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6.
布氏显微镜血液检查(1滴血)可分为活血分析和干血分析。活血分析是指检查分析血液当中的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形态和数量的变化以及活血血浆成份内容的增加及数量的改变。血小板针状体的出现是肝脏应激状态的标志。本次研究是通过对出现血小板针状体的60名住院病人与对照组的对比分析,以进一步探讨血小板针状体的出现对肝脏损伤诊断的意义。 1 材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选择60例出现血小板针状体的住院病人为观察组。其中男46例,女14例,平均年龄50.2±4.9岁(34~56岁)。对照组选择30例未出现血  相似文献   
27.
立克次体病头痛为病人最突出的临床表现。往往病人经抗立克次体治疗,发热退到正常体温后,仍有一定时期(5~10d)的头痛表现。作者用桂利嗪片治疗36例病人获得满意疗效,缓解期为1~3d。治疗组36例,非治疗组36例。治疗组用桂利嗪片50mg口服,tid,非治疗组则以一般性对症支持治疗。治疗组15例用药后1d头痛消失;14例第1天明显减轻,第2天头痛消失;7例第2天头痛明显减轻,第3天头痛完全消失。而非治疗组14例第3天头痛明显减轻,第5天头痛完全消失;16例第5天头痛明显减轻,第8天头痛完全消失;6…  相似文献   
28.
患儿女,9岁。因阵发腹痛,腹胀,呕吐停止排气,排便三天入院。查体,T:37.4℃,P:88次/分,R:19次/分,BP:13.3/8.7kPa。腹略膨隆,未见胃肠型及蠕动波,全腹均有轻度压痛,轻度的反跳痛,未触及条索状团块,振水音阴性,肠鸣音未  相似文献   
29.
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EDF)作为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超家族成员,通过抑制内皮细胞的增殖和迁移、诱导相关的凋亡信号通路和增加肿瘤细胞分化程度,从而发挥抑制肿瘤发生、发展及其转移的生物学功能.研究表明,PEDF在骨骼的正常生理和病理过程发挥重要调节作用.PEDF为基础的免疫治疗方法可以成功的用于治疗骨肉瘤(OS),并极大抑制了OS的进展和控制肺部转移.  相似文献   
30.
目的探讨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治疗继发型肺结核的安全性、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9月~2013年12月完成的全胸腔镜下以肺叶切除为主的手术治疗继发型肺结核患者78例。记录中转开胸、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引流液总量、带管时间、并发症和随访情况等。结果全组患者8例中转开胸,其余均在全胸腔镜下完成手术,手术平均时间(161.4±58.3)min;术中平均出血量(325.3±102.5)ml,术后平均引流液总量(1060.5±450.8)ml;术后平均带管时间(8.6±3.7)天;术后平均住院时间(10.4±3.9)天。出现术后并发症8例,其中肺漏气4例,引流液较多3例,切口延迟愈合1例。随访时间平均25.8个月,症状消失或好转,无复发、死亡患者。结论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治疗继发型肺结核是一种安全、可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