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8篇
  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1篇
皮肤病学   68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7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3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目的:探讨祛斑类化妆品祛斑功效的评估方法。方法:选择40例黄褐斑受试者,采用研究者评估、受试者自评和仪器测量的评估方法对某公司祛斑化妆品祛斑功效进行评估。结果:医生评估和爱试者自评可反映受试者整体色斑的变化,仪器测试可以客观地反映靶部位色斑的改变。结论:靶部位色斑的仪器测量结合研究者和受试者的评价是祛斑化妆品用于祛斑功效评价的简单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2.
药物超敏综合征1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加深对药物超敏综合征的认识。方法:回顾分析17例药物超敏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7例患者均以皮疹、发热为首发症状,于用药后2-6周发生;其中伴浅表淋巴结大者12例、肝细胞损害者16例、肺损害者2例、肾损害者1例、白细胞升高者13例、血嗜酸粒细胞增多者14例;可疑致病药物为:别嘌呤醇9例、卡马西平3例、氨苯砜(DDS)3例、解热镇痛药2例。结论:临床用药过程中,如出现高热、浅表淋巴结大、血细胞异常、嗜酸粒细胞明显增高、全身性皮疹、内脏损害者应高度警惕药物超敏综合征。  相似文献   
53.
目的建立单纯疱疹病毒的荧光多重实时PCR检测及分型技术,为生殖器疱疹的诊断及病毒分型提供快捷、敏感、特异的方法。方法以细胞培养法为对照,用Smart Cycler System作为实验平台,以DNA探针荧光标记技术建立荧光多重实时PCR,用于检测生殖器疱疹患者临床标本中的1型和2型单纯疱疹病毒(HSV1、HSV2)DNA。结果荧光多重实时PXR检测HSV1和HSV2 DNA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为100%,可检测出低至1~5拷贝的HSV DNA,30min左右即可完成整个检测过程.而细胞培养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0.10%和100%。结论基于Smart Cycler System的荧光多重实时PCR是一种易于操作、扩增效率高、封闭式的核酸扩增技术,可用一次PCR反应就能快速、敏感、准确地对临床标本中的单纯疱疹病毒进行检测和分型。  相似文献   
54.
报告1例获得性穿通性足部溃疡。患者女,66岁,长期嗜酒。双足反复出现水疱及穿通性溃疡,左足内翻畸形,双小腿中段以下浅感觉减退,病程长达44年。足部X线检查发现趾骨骨质吸收和致残性关节病。  相似文献   
55.
慢性荨麻疹病因复杂,约3/4的患者不能找到明确的原因.1既往的过敏原检测方法灵敏度不高,患者需忍受痛苦(体内实验),或出现假阳性或假阴性较多(体外实验),且检测种类比较局限,没有统一的标准,再加上个体差异等因素,容易导致检测的准确率不高.生物共振仪为荨麻疹患者无痛苦找到过敏原提供了可能.笔者应用该仪器对慢性荨麻疹患者进行过敏原检测,为治疗和预防提供依据和途径.  相似文献   
56.
报告1例儿童孤立性肥大细胞瘤。患儿男,8个月,皮疹为左足底大拇趾根部皮肤淡红色斑块,皮损组织病理及免疫组化检查确诊为肥大细胞瘤。肥大细胞瘤是肥大细胞增生症中少见的一型,仅涉及单个皮肤损伤没有系统性病变的肥大细胞瘤称为孤立性肥大细胞瘤。  相似文献   
57.
目的考察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的流行病学状况并探讨其预防措施。方法以我院2006-2009年上报告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的249例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为考察对象,按照药品不良反应类型、药理作用、年龄、性别、剂型进行分类、整理、归纳和总结。结果β-内酰胺类累及系统-器官涉及皮肤及其附件、中枢神经系统、消化系统、血液系统、泌尿系统等。其中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中枢神经系统、胃肠道反应容易发现,消化系统、血液系统、泌尿系统的反应具有隐匿性。结论用药前了解既往过敏史,尽可能地减少联合用药,选择合理地给药方法,按照说明书剂量给药是防止抗菌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58.
目的 探讨组织蛋白酶B在光老化皮肤中的表达意义。方法 6例成人曝光和非曝光皮肤标本,采用免疫组化法定位及对比组织蛋白酶B的表达。体外培养原代人皮肤成纤维细胞,甲氧沙林 + UVA法体外诱导培养细胞光老化。衰老相关-β-半乳糖苷酶染色证明老化诱导成功。Western印迹技术及RT-PCR对比检测光老化成纤维细胞及正常成纤维细胞组织蛋白酶B蛋白及基因表达。结果 6例成人曝光和非曝光活体皮肤均见组织蛋白酶B阳性染色,和非曝光部位相比,曝光部位皮肤阳性染色A值降低。Western印迹结果示,成纤维细胞光老化诱导组蛋白表达较UVA诱导组、甲氧沙林孵育组及空白组明显下调。光老化成纤维细胞诱导后1周,组织蛋白酶B与内参的灰度比由28.099 ± 0.054下降为25.103 ± 0.102,诱导后3周灰度值进一步下降为17.693 ± 0.099。实时定量RT-PCR结果示,光老化细胞组织蛋白酶B mRNA表达下调为正常组的64%(P < 0.05)。结论 组织蛋白酶B在光老化皮肤及老化成纤维细胞中表达降低,且有时间依赖性,与光老化皮肤自我修复能力下降有关。  相似文献   
59.
目的:探讨皮肤Rosai-Dorfman病的临床及病理学特征。方法:报告2例病例并予组织病理学检查和免疫组化染色观察。结果:1例22岁女性,左面颊、臀部、下腹及双下肢红色或淡黄色丘疹、斑块和结节4个月,皮损呈卫星簇状分布。另1例56岁女性,右面颊部起红色肿物伴轻痒1年余,伴游走性多关节疼痛,皮损周边可见卫星状分布暗红色斑疹、丘疹。两例PPD试验阳性,组织病理均有真皮内窦组织细胞增生,免疫组化染色均示S-100阳性、CD68阳性及CD1a阴性。结论:皮肤Rosai-Dorfman病临床特征为皮损呈卫星簇状分布和多数皮损内有散在粟粒至绿豆大黄色物质,组织病理特征为真皮和(或无)皮下脂肪组内存在增生的窦组织细胞。目前无有效的治疗方法,但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60.
目的:建立复方尿素地米乳膏中醋酸地塞米松的高效液相色谱含量测定方法,提高制剂的质量控制标准。方法:采用WELCHROMC18柱(5um,4.6mm&#215;250mm),流动相:甲醇-水(70:30);流速:1.0mL/min;柱温28℃;检测波长240nm。结果:醋酸地塞米松的线性范围为:0.01203-0.1203mg/mL(r=0.9999),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83%,RSD为0.95%(n=6);醋酸地塞米松在5批次乳膏中的标示百分含量为98.2%-104.8%。结论:该含量测定方法稳定,重现性好,可作为复方尿素地米乳膏的质量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