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98篇 |
免费 | 27篇 |
专业分类
儿科学 | 14篇 |
基础医学 | 4篇 |
临床医学 | 7篇 |
内科学 | 15篇 |
皮肤病学 | 1篇 |
特种医学 | 24篇 |
外科学 | 3篇 |
综合类 | 37篇 |
预防医学 | 8篇 |
药学 | 11篇 |
中国医学 | 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篇 |
2023年 | 6篇 |
2022年 | 8篇 |
2021年 | 10篇 |
2020年 | 9篇 |
2019年 | 6篇 |
2018年 | 7篇 |
2017年 | 3篇 |
2016年 | 7篇 |
2015年 | 10篇 |
2014年 | 6篇 |
2013年 | 5篇 |
2012年 | 3篇 |
2011年 | 5篇 |
2010年 | 8篇 |
2009年 | 5篇 |
2008年 | 3篇 |
2007年 | 5篇 |
2006年 | 2篇 |
2005年 | 3篇 |
2004年 | 4篇 |
2003年 | 3篇 |
2002年 | 4篇 |
1999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762例儿童呼吸系统变态反应性疾病皮肤点刺试验检查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成都地区呼吸系统变态反应性疾病儿童常见过敏原分布情况,为预防和治疗儿童呼吸系统变应性疾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ALK公司点刺试液进行皮肤点刺试验,同时应用生理盐水和组胺液进行阴性和阳性对照。结果 762例行皮肤点刺试验,447例皮试阳性,皮试阳性率58.7%。螨(粉尘螨、屋尘螨及热带螨)过敏原皮试阳性率明显高于其他过敏原(检验,P〈0.01)。随着年龄增长,呼吸道变态反应性疾病儿童对吸入性变应原更为敏感。哮喘患儿SPT阳性率明显高于非哮喘组患儿。结论儿童呼吸系统变态反应性疾病通常由过敏原诱发,吸入性过敏原为常见过敏原,螨为首要过敏原。过敏原是哮喘发病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2.
1临床资料1.1一般情况本组129例均属单胎头位足月妊娠,无妊娠合并症及妊娠并发症。孕妇年龄20~40岁,平均年龄24岁,所选病例全部为初产妇。新生儿窒息的诊断标准为:1min APgar评分≤7分,其中4~7分为轻度窒息,1~3分为重度窒息。胎儿宫内窘迫的诊断标准为听诊胎心率<120次/min。第 相似文献
63.
患者男性,53岁.2008年8月27日下午5点30分进行矿井作业时被煤斗车拖拽数十米,腹部被轨道和地面矿石反复撞击,腹壁破裂脏器脱出.伤后30 min被送入当地医院,立即全身麻醉下急诊剖腹探查.手术发现上腹25.0 cm长横行破口,胃和横结肠脱出.胃幽门前后壁各有3.0 cm×3.0 cm全层破口,横结肠中部、升结肠肝曲下方各有2.5 cm×3.5 cm全层破口,小肠3处1.5 cm×1.5 cm~3.0cmx3.0 cm全层破口,腹腔有胃肠液、食渣和粪性污染,积血200 ml. 相似文献
64.
子宫收缩(宫缩)乏力造成胎盘剥离面出血,是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临床上控制产后出血的方法很多。2004~2005年,我们应用水囊填塞术治疗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30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5.
66.
67.
【摘要】目的:探讨胸部CT影像上COVID-19肺炎患者恢复期病灶密度和范围的演变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经3~6次胸部CT复查及临床均提示肺炎有好转并最终出院的68例COVID-19患者(RT-PCR或抗体阳性)的病例资料,病例年龄31~81岁,平均51.6岁。分别汇总138个不同病灶多次复查的胸部CT影像,其中包括病灶相邻两次CT复查影像290组。由两位胸部影像诊断医师(年资分别为4年及10年)针对好转病灶的密度及范围变化特点,分析病灶动态演变模式和对比病灶恢复早期(第一次显示好转的胸部CT)和恢复晚期(最后一次胸部CT)的演变情况。结果:290组好转胸部CT图像上,显示病灶的吸收好转主要有5种模式:①病灶范围基本不变伴密度明显减低者占46.1%;②病灶范围明显减小伴密度明显减低者占35.2%;③病灶范围明显减小伴密度局部减低、合并条索灶形成者占9.0%;④病灶范围基本不变伴密度局部减低合并条索灶形成8.3%;⑤病灶范围明显减小伴密度基本不变者占1.4%。138例病灶纵向研究发现,实性及混合病灶恢复早期多表现为密度明显减低(69.4%),晚期多表现为范围缩小伴条索影形成(52.0%);纯磨玻璃病灶恢复期主要表现为密度及范围同步递减(67.8%)。结论:COVID-19患者CT图像上病灶在恢复期的变化具有一定特点,在恢复早期和晚期不同病灶的密度及范围变化分别具有一定的规律,多数病灶密度逐渐减低是主要的特征性改变。 相似文献
68.
目的:探讨损害控制性复苏在抢救严重肝脏损伤伴大失血患者的救治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4年1月31例严重肝脏损伤伴大失血患者(男性20例,女性11例;年龄19~75岁,平均32.7岁)应用损害控制性复苏(限制性液体复苏、止血性复苏、损害控制手术)救治情况,统计其治疗结果,包括复苏结果、最终效果以及术后并发症。结果31例均出血控制后成功复苏;24例在术后送入ICU前即达到初期复苏目标[心率≤120次/min,血压90/60mmHg,中心静脉压6~8mmHg,尿量0.5~1ml/(kg· min),血红蛋白80~100g/L,红细胞压积0.3~0.35],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发病3例(9.69%);治愈26例,死亡5例(16.13%),主要死亡原因为合并伤及术后并发症。结论应用损害控制性复苏策略救治严重肝脏损伤伴大失血,及早纠正低体温、酸中毒、凝血障碍,可显著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69.
目的:利用动态增强 MRI 的血流动力学参数评估孤立性肺结节,并探讨该方法在鉴别肺结节的良恶性的应用价值。方法:搜集2013年8月-2014年5月期间在本院行动态增强 MRI 扫描的孤立性肺结节的患者47例(其中恶性结节31例,良性结节16例)。先行全肺常规平扫,然后利用三维快速容积扫描技术(LAVA)对病灶和纵隔进行灌注扫描,测量注药前和注药后15期病灶的信号强度,拟合得到时间-信号曲线(T-SI 曲线),计算注药后第1、2、4min 信号增强比(SI1%、SI2%、SI4%)和最大信号增强比(MER),达到峰值信号的时间(Tmax),最大上升斜率(SS)以及廓清率(wash-out)。结果:恶性结节的平均强化量 ME、SI1%、SI2%、SI4%、MER、SS、Tmax 均与良性结节具有显著性差异(P <0.05),其中 SI1%、SI2%、SI4%、MER、Tmax、SS 具有非常显著统计学差异(P <0.01)。T-SI 曲线可以分为4种类型,恶性结节以 A 型和 B 型为主,占30/31,良性结节主要是 B 型、C 型为主,占12/16,D 型曲线能够确定结节为良性。结论:利用DCE-MRI 可以反映血流动力学参数,作为鉴别恶性病变、良性病变的有潜在前景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70.
目的:探讨婴幼儿反复喘息常见原因,并进一步指导临床诊治。方法:对常规诊治无明显好转的持续或频繁反复喘息的67例患儿行电子支气管镜检查。结果:镜下见气管支气管内膜炎19例,内膜炎伴有炎性狭窄的11例;支气管异物11例;气管、支气管软化19例;支气管肺发育不良3例,支气管内膜结核1例,会厌囊肿1例,喉乳头状瘤1例,管外受压(胸腺)1例。结论:对反复多次咳喘或常规治疗效果欠佳的喘息患儿应积极寻找病因并进一步检查,除炎症以外,气管、支气管软化及支气管异物也是相对多见的原因,电子支气管镜检查是进一步明确此类患儿病因的有效方法。[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10,12(6):447-449]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