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98篇 |
免费 | 27篇 |
专业分类
儿科学 | 14篇 |
基础医学 | 4篇 |
临床医学 | 7篇 |
内科学 | 15篇 |
皮肤病学 | 1篇 |
特种医学 | 24篇 |
外科学 | 3篇 |
综合类 | 37篇 |
预防医学 | 8篇 |
药学 | 11篇 |
中国医学 | 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篇 |
2023年 | 6篇 |
2022年 | 8篇 |
2021年 | 10篇 |
2020年 | 9篇 |
2019年 | 6篇 |
2018年 | 7篇 |
2017年 | 3篇 |
2016年 | 7篇 |
2015年 | 10篇 |
2014年 | 6篇 |
2013年 | 5篇 |
2012年 | 3篇 |
2011年 | 5篇 |
2010年 | 8篇 |
2009年 | 5篇 |
2008年 | 3篇 |
2007年 | 5篇 |
2006年 | 2篇 |
2005年 | 3篇 |
2004年 | 4篇 |
2003年 | 3篇 |
2002年 | 4篇 |
1999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探究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用于评估女性乳房乳头乳晕血供特点的可行性,为乳房整形手术提供乳头乳晕的血供参考。方法从2012年3月至2019年10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影像数据库中收集女性乳腺DCE-MRI图像资料,选择未发现肿物的正常乳房的DCE-MRI图像进行研究。在西门子工作站将患者乳腺DCE-MRI图像通过图像减影获取乳房血管图像,分别对轴位、冠状位和矢状位的最大密度投影(MIP)图像进行评估,结合三维MIP图像识别所有供应乳头乳晕的血管。乳头乳晕的血供被划分为内上、内侧、内下、外上、外侧、外下、中央、上方和下方9个象限,对各个象限血管进行统计和分析,并测量血管至乳房皮肤表面投影的最大距离。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通过卡方检验分别比较左侧与右侧乳房的乳头乳晕复合体(NAC)血供象限分布构成比。计算血管到皮肤距离的平均值、标准差及95%置信区间,通过方差分析比较各象限血管至皮肤距离的差异。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共收集到245例患者490只女性乳房DCE-MRI图像,其中97例患者97只乳房发现有乳腺肿物,其余393只为正常乳房(97例单侧乳房、148例双侧乳房),将其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年龄23~72岁,平均43.7岁。393只乳房(左侧200只、右侧193只)共发现有637条(左侧311条、右侧326条)乳头乳晕供应血管。在637条血管中,内上象限269条(42.2%),外上180条 (28.3%),内侧57条(8.9%),下方37条(5.8%),中央30条(4.7%),内下25条(3.9%),外下25条(3.9%),上方11条(1.7%),外侧3条(0.5%)。卡方检验表明左侧乳房和右侧乳房在NAC血供象限分布构成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6.4,P=0.602)。除中央象限血管以外,所有血管到皮肤表面投影最大距离的平均值为0.91 cm, 95%置信区间为0.86~0.96 cm。方差分析表明各象限供血血管到皮肤投影的最大距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1.4,P<0.001)。结论 DCE-MRI可以清晰地显示乳头乳晕的血供来源。乳头乳晕血供主要来源于内上象限和外上象限的血管,血管在皮下约1 cm深度走行。 相似文献
12.
沙美特罗/丙酸氟替卡松对哮喘儿童肺功能的改善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沙美特罗/丙酸氟替卡松对哮喘儿童肺功能改善情况。方法:采用德国Jaeger公司的MasterscreenIOS测定仪,对61例支气管哮喘患儿在沙美特罗/丙酸氟替卡松治疗前后进行通气肺功能(F-V)和脉冲振荡(IOS)检测。观察用力肺活量(FVC)、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最大呼气流速(PEF)、呼出25%肺活量时最大呼气流量(FEF25)、呼出50%肺活量时最大呼气流量(FEF50)、呼出75%肺活量时最大呼气流量(FEF75);呼吸阻抗(Zrs)、气道总阻力(R5)、中心气道阻力(R20)、响应频率(Fres)。结果:沙美特罗/丙酸氟替卡松治疗后FVC、FEV1、PEF均明显升高(P<0.001),而Zrs、R5、R20、Fres均明显降低(P<0.05),两者检查结果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吸入沙美特罗/丙酸氟替卡松能改善哮喘儿童的肺通气功能,降低气道阻力,是治疗儿童哮喘的理想药物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儿童哮喘在吸入沙美特罗替卡松同时一次性肌肉注射维生素D37.5 mg治疗前后血清25-羟基维生素D[25(OH)D]的变化。方法:选取2012年10月至2014年6月在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哮喘门诊就诊的哮喘急性发作初治患儿69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6例和观察组33例。两组均给予沙美特罗替卡松每次一吸(50μg/100μg),2次/天;观察组仅第1天加用维生素D330万IU肌肉注射一次。两组均在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后取静脉血清采用化学发光法测定25(OH)D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后血清25(OH)D水平升高,虽未达到理想水平,但可纠正哮喘患儿存在的25(OH)D不足或缺乏,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血清25(OH)D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25(OH)D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哮喘患儿给予一次性维生素D330万IU肌肉注射可以纠正其存在的25(OH)D不足或缺乏,可能是改善哮喘患儿临床预后的积极补充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我国2010年度0~14岁细菌感染患儿病原菌构成及耐药性。方法收集2010年1-12月129所成员单位医院的儿科及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山东大学齐鲁儿童医院0~14岁住院患儿细菌感染的临床分离菌株,依据2010年CLSI标准的常规鉴定和纸片扩散法(K-B),测定菌株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采用WHO-NET软件对收集到的细菌监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收集细菌25 110株,其中革兰阴性菌14 910株占59.4%,革兰阳性菌10 200株占40.6%;分离细菌在前5位的依次为大肠埃希菌占15.1%、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占14.4%、金黄色葡萄球菌占11.9%、肺炎克雷伯菌占11.3%、铜绿假单胞菌占7.6%;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SCN)检出率分别为21.9%、83.1%,未发现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耐药和中介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链球菌属未发现对利奈唑胺、万古霉素、替考拉宁中介和耐药株;产ESBLs大肠埃希菌占27.6%、肺炎克雷伯菌占36.0%、阴沟肠杆菌占33.4%;肠杆菌科均出现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奇异变形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达25.3%。结论 4年儿童细菌耐药监测结果提示了细菌耐药趋势,对儿童细菌感染性疾病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摘要】〖HTK〗2016年RSNA大会中,乳腺影像学是重要组成部分。乳腺论文在数量方面较往年明显增加,且有更多新技术和进展在乳腺检查中得到应用。与往年相比,今年的热点和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乳腺对比增强光谱X线成像(CESM)和乳腺断层摄影(DBT)方面的论文数量明显增多,并且新增了乳腺X线成像技术在评估乳腺癌治疗疗效方面的应用;②MRI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不同模型扩散加权成像(DWI)的对比应用及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 MRI)半定量和定量分析在乳腺癌预后评估的应用,另外还新增了对乳腺MR波谱成像与乳腺癌预后因子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的相关研究;③超声方面增加了高分辨率乳腺超声断层成像,但论文数量不多。本文按照不同成像技术对RSNA2016大会中乳腺成像方面的新进展及临床应用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体素内不相干运动(IVIM)技术联合扩散峰度成像(DKI)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137例女性患者(共153个病灶)行双侧乳腺多b值DWI检查(b=0~2000 s/mm2);分别使用IVIM、DKI模型获得病灶的真性扩散系数(D)、灌注相关扩散系数(D*)、灌注分数(f)以及平均扩散峰度系数(MK)、平均扩散系数(MD)和ADC值.分析这些参数在乳腺良恶性病变中的变化规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ROC)评估各参数的诊断效能.结果:良恶性病灶的D、f、MK、ADC和MD值的中位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00、0.020、0.000、0.000和0.000),良恶性病灶D*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80).D值与和MK、ADC和MD值在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中的可靠性相当,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大于0.1).当MK值及D、ADC和MD值的阈值分别取0.8073及0.9536×10-3、1.1436×10-3和1.5657×10 3mm2/s时,鉴别良恶性病灶的敏感度和特异度依次分别为(95.7%,84.2%)及(95.7%,81.6%)、(96.5%,84.2%)和(93.9%,84.2%).ROC曲线分析得出D值的诊断效能最大(AUC=0.91).联合D值和MK值的AUC这0.92.结论:采用1VIM和DKI模型获得的相关参数有助于乳腺良恶性病灶的鉴别,以IVIM模型中的真性扩散系数的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较高,联合真性扩散系数和扩散峰度系数的诊断效能最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急性发作期哮喘患儿诱导痰中白细胞介素-5(IL -5)水平变化及其与哮喘发作期病情分度的关系,探讨其在哮喘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和在临床诊治中的意义。方法:按随机分层设计,65例急性发作期哮喘患儿被分为 轻、中、重度发作组,34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采用超声雾化高渗盐水诱导痰液,以酶联 免疫法(ELISA)测定诱导痰中IL5水平,同时进行诱导痰中嗜酸细胞(EOS)计数,测定用力 呼气比值(FEV-1)。结果:哮喘急性发作期患儿诱导痰中EOS计数、IL-5 水平均高于健康儿童组,FEV-1则低于健康儿童组,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 0.05);而IL-5水平随发作程度的加重而明显升高,轻、中、重度发作各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重度哮喘患儿FEV-1低于轻、中度哮喘(P<0.05) 。痰液中IL-5水平与EOS计数之间呈显著正相关(r=0.482,P<0.05),与F EV-1值之间呈显著负相关(r=-0.647,P<0.01)。结论:诱导痰中IL-5水平可能较EOS计数更能准确反映哮喘患儿气道炎症和哮喘发作时的病情程度,可以作为临床评价哮喘病情和药物疗效的准确灵敏的指标。 相似文献
18.
成都地区婴幼儿喘息性疾病的病毒血清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近年成都地区婴幼儿喘息性疾病病毒感染的病原学情况。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对2007年7月~2009年6月本院内科的1200例1个月~3岁婴幼儿喘息性疾病患儿进行呼吸道合胞病毒(RSV)、腺病毒(AdV)、流感病毒(IFV)、副流感病毒(PIV)的IgM抗体测定,并对年龄、性别、季节和不同疾病的感染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1200例患儿中有243例病毒检测阳性,阳性率20.25%。其与疾病、季节、年龄的关系见表1~3。结论病毒依然是成都地区婴幼儿喘息性疾病主要病原,〈1岁婴儿病毒感染率较高,好发于冬春季节。以毛细支气管炎的检出率最高(24.7%),主要病原为RSV。临床上应重视婴幼儿喘息性疾病的病毒病原学研究。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血气分析与血清D-2聚体(D-D)、纤维蛋白原(Fbg)的相关性。方法将2015年1月至2017年11月间我院收治的急性加重期COPD 35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实验组,并将收治的35例COPD稳定期分为对照组,同期于我院接受健康体检者35名分为空白组,检测所有对象血气分析、D-D、Fbg等指标水平表现。结果实验组D-D与Fbg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空白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间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Pa O2明显低于对照组,Pa CO2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COPD患者中,通过定期监测D-D与Fbg水平,有助于控制患者病情的进展,改善疾病预后。 相似文献
20.
对25例反复喘息和慢性咳嗽以及反复呼吸道感染的患儿做电子支气管镜检查和治疗。诊断出气管支气管软化症9例,单纯支气管内膜炎症7例,支气管异物6例,支气管狭窄2例,肺出血1例。说明气管支气管软化症是儿童慢性咳嗽和反复喘息的主要病因之一,对反复咳喘的患儿,进行电子支气管镜检查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