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829篇 |
免费 | 328篇 |
国内免费 | 114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20篇 |
儿科学 | 55篇 |
妇产科学 | 34篇 |
基础医学 | 201篇 |
口腔科学 | 30篇 |
临床医学 | 819篇 |
内科学 | 310篇 |
皮肤病学 | 43篇 |
神经病学 | 56篇 |
特种医学 | 132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3篇 |
外科学 | 192篇 |
综合类 | 1302篇 |
预防医学 | 707篇 |
眼科学 | 64篇 |
药学 | 538篇 |
11篇 | |
中国医学 | 643篇 |
肿瘤学 | 11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34篇 |
2023年 | 224篇 |
2022年 | 233篇 |
2021年 | 261篇 |
2020年 | 228篇 |
2019年 | 152篇 |
2018年 | 163篇 |
2017年 | 79篇 |
2016年 | 113篇 |
2015年 | 94篇 |
2014年 | 231篇 |
2013年 | 177篇 |
2012年 | 204篇 |
2011年 | 201篇 |
2010年 | 145篇 |
2009年 | 170篇 |
2008年 | 185篇 |
2007年 | 213篇 |
2006年 | 206篇 |
2005年 | 174篇 |
2004年 | 170篇 |
2003年 | 137篇 |
2002年 | 118篇 |
2001年 | 148篇 |
2000年 | 159篇 |
1999年 | 154篇 |
1998年 | 148篇 |
1997年 | 114篇 |
1996年 | 105篇 |
1995年 | 93篇 |
1994年 | 83篇 |
1993年 | 58篇 |
1992年 | 43篇 |
1991年 | 55篇 |
1990年 | 37篇 |
1989年 | 16篇 |
1988年 | 6篇 |
1987年 | 4篇 |
1986年 | 7篇 |
1985年 | 8篇 |
1984年 | 3篇 |
1983年 | 4篇 |
1979年 | 2篇 |
1976年 | 1篇 |
1974年 | 1篇 |
1973年 | 1篇 |
1972年 | 1篇 |
1964年 | 1篇 |
1960年 | 1篇 |
1959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2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21.
随着CT技术的不断改进和应用的日益普及,CT已成为胸部疾病诊断的一项重要手段。过去肺部CT图像主要用于观察气管、部分肺段支气管和肺门结构。随着CT技术的日益成熟和临床上对疾病诊断和治疗的要求,需要进一步在肺段水平上进行病变的更精确的定位。 相似文献
22.
集成技术在医院图书馆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结合医院图书馆实际,采用系统集成及光驱虚拟技术,构建不同系统协同工作的网络环境,实现了多个系统功能的互通,提高了图书馆现代化管理水平及综合服务能力,解决了图书馆建设中存在的管理水平低、服务手段落后及数据库资源闲置浪费等问题。本技术对资金和技术人员紧缺的中小型医院图书馆实现网络共享光盘数据库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3.
故障现象在使用或检测消化内镜时分别按压注水、注气阀,镜前端水气道出口水、气喷射不畅或无水、气喷出。无水:致使检查中无法冲洗镜前端物镜镜面、保持清晰的视野,造成图像模糊影响观察,易误诊或漏诊。无气:被检查对象(食管、胃、肠)管壁不能扩张致使管壁紧贴镜前端,物镜无法观察。 相似文献
24.
慢性脑缺血,又称慢性脑低灌注,是一组由脑灌注降低导致的慢性脑功能障碍综合征.引起慢性脑缺血的原因复杂,本文仅讨论存在血管危险因素和脑动脉硬化血管结构性改变引起的慢性脑缺血,概述慢性脑缺血引起的血脑屏障破坏、脑白质病变、神经元丢失等脑组织病理学改变的相关机制及一系列临床症状.慢性脑缺血作为一种功能可逆性、缺血性脑血管病,... 相似文献
25.
目的:探讨前馈控制对血小板低于20×109/L患者绝对卧床依从性的作用和临床价值。方法:将前馈控制方法应用于血小板低于20×109/L患者,以提升患者绝对卧床的依从性,同时对前馈控制实施前后进行对比。结果:应用前馈控制后提升了患者床上进食、床上大小便、床上洗漱等的依从性。结论:前馈控制方法规范了低血小板患者护理流程,加强了护士专业培训,提升了患者绝对卧床的依从性,实现了低血小板患者护理的零缺陷。 相似文献
26.
27.
电针心经对心肌缺血性家兔心力环面积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心力环面积为指标,静脉滴注垂体后叶素造成家兔心肌缺血动物模型,结果表明,电针心经地心脏功能的调节作用比电针肺经显著,有相对特异性,说明心经作为一条经脉,与心脏机能活动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28.
29.
30.
目的研究伏立康唑联合小剂量高三尖杉酯碱和格列卫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转变为急性白血病(急变期CML)合并肺曲霉菌感染(IPA)的疗效。方法选取CML急变期合并肺曲霉菌感染患者9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9例)和对照组(49例),两组均给予小剂量高三尖杉酯碱(HHT)和格列卫治疗;对照组加用氟康唑,观察组加用伏立康唑。结果恶性血液病疗效方面,观察组患者有效率为95.92%,对照组有效率为91.84%,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952,P〉0.05);IPA感染疗效方面,观察组患者有效率为81.63%,对照组有效率为65.31%,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137,P〈0.05);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55.10%和57.1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37,P〉0.05)。结论伏立康唑联合小剂量的HHT和格列卫可作为治疗急变期CML合并IPA感染者一线用药方案,高效且安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