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篇
  免费   6篇
基础医学   2篇
内科学   12篇
综合类   32篇
预防医学   1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6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海南省毛阳地区囊虫病血清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海南省囊虫病的感染情况和流行特征,采用猪囊尾蚴皮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以下简称皮试、酶标),结合现场询问登记的方法,对既往报告猪带绦虫病感染较重的中部地区毛阳镇三个黎族自然村居民进行囊虫病血清流行病学调查,共调查306人,结果皮试阳性37人,酶标检查阳性15人,囊虫病免疫学阳性率2.3%,但未见有明显囊虫病症状者,调查结果提示该地区存在较严重的囊虫病感染,主要以无临床症状的隐性感染为主。  相似文献   
52.
海南省中部地区人体重要寄生虫病的现状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和分析海南省中部山区人体寄生虫病的流行现状和趋势,评价十多年来的防治效果,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按《关于全国人体重要寄生虫病现状调查实施细则》进行;使用Spss10.0软件,对调查资料进行统计学处理。蛄果2002年在海南省中部通什市和琼中县共粪栓l653人,总感染率为76.83%,共查见寄生虫15种。其中华枝睾吸虫卵和美丽筒线虫卵为本地区首次发现,土源性线虫的流行特征为黎族感染最高。苗族次之;学生感染最高,农民次之;文盲感染最高,之后随着学历的提高而感染下降;女性感染明显高于男性。钩虫感染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升高;鞭虫、蛔虫感染学龄期少年儿童较多。结论本次调查结果反映了海南省中部山区当前人体重要寄生虫感染呈下降趋势,钩虫感染率较高,应作为优先防治的病种,并采取综合性的防治措施,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53.
54.
2010年海南省报告疟疾78例,发病率为0.09/万, 流动人口血检阳性率高于本地居民, 居民抗体阳性率高于学生,现症病例均得到规范治疗, 间日疟根治服药率为96.56%, 高危人群预防服药率为94.15%。杀虫剂喷洒4 086户, 保护人口 26 843人; 杀虫剂浸泡/喷洒蚊帐153 116顶, 保护人口250 851人。2010年海南省消除疟疾措施有效, 但应加强疟疾疫情报告、 病例核实、 疫点处理、 流动人口疟疾防治、 疟疾监测等工作。  相似文献   
55.
目的 了解海南省居民心脏病死亡及潜在减寿情况。方法 收集海南省2017 年8个国家监测点常住居民的心脏病死亡资料,应用SPSS 21.0软件进行相关统计分析;采用2010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进行标化。分别计算死因构成比、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期望寿命和潜在减寿年数。结果 2017年海南省8个监测点的常住居民因心脏病死亡2 396人,占总死亡人数的18.55%,年均粗死亡率为77.36/10万,标化死亡率为109.74/10万。其中男性为 1 345例,女性为1 051例,男女比例为1.3∶1;海南省2017年的期望寿命为81.1岁;海南省2017年因心脏病造成的潜在减寿年数为19 848.4年,60~<65岁年龄组最高,为2 740.1年。结论 海南省2017年因心脏病造成的潜在减寿年数较高,疾病负担较重,因而通过对心脏病高危人群进行适当的干预具有重要的公共卫生学意义。  相似文献   
56.
目的分析和评价海南省疟疾防治试点对策和措施对控制疟疾的作用。方法通过收集1991~2010年海南省10个疟疾防治试点月报表、流动人口报表等资料,使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海南省10个疟疾防治试点20年本地居民共血检375 963人次,平均年血检率为18.71%,其中主动病例侦查血检301 395人次,占80.17%,被动病例侦查血检74 568人次,占19.83%;检出阳性病人10 915例,阳性率为2.90%,其中恶性疟3 448例,占31.59%,间日疟7 444例,占68.20%,混合感染23例,占0.21%。疟疾年带虫发病率(API)从1991年的28.39‰下降至2010年的0.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海南省疟疾防治试点采取的综合性防治措施能有效降低疟疾发病率,控制恶性疟流行,它为热带山林地区恶性疟控制提供了经验,为海南省的疟疾防治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相似文献   
57.
目的对第五轮海南省全球基金疟疾项目实施一年进行效果评价。方法根据海南省疟疾疫情报告、项目月报表、季报表、基线调查及2007年度专项调查资料统计分析。结果第五轮海南省全球基金疟疾项目覆盖全省16个市县,2007年发病数较上年同期下降8.36%,无疟疾死亡病例报告。1年完成发热病人血检148012人次,病例(含疑似病例)治疗50239人次(间日疟35328例,恶性疟14911例),项目地区居民带虫率较基线调查水平1.19%降低至1.12%。24h内疟疾病例规范治疗的比例较基线调查水平20.09%上升到24.22%、疟疾病例1周内报告的比例较基线调查水平19.6%上升到24.64%,达到了项目第一年的目标要求。结论海南省实施第五轮海南省全球基金疟疾项目成效显著。  相似文献   
58.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和鉴定疟原虫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同一反应体系中建立能同时检测和鉴定恶性疟、间日疟及混合感染的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方法,并用于现场采集血样检测。先以恶性疟原虫小亚单位核糖体核糖核酸基因为靶片段,设计1对针对恶性疟原虫的特异性引物,建立RT-PCR检测恶性疟原虫方法,在此基础上,增加1条针对间日疟原虫的种特异性引物,使在同一反应体系中,能够同时扩增恶性疟原虫和间日疟原虫的特异片段。恶性疟原虫和间日疟原虫模板在同一反应体系中分别被扩增出预期大小为359bp和449bp特定扩增带,健康人血样和空白对照均未见扩增带。用建立的RT-PCR检测方法对现场采集128份血样进行检测,与镜检的阳性符合率为9609%,14份镜检为阴性的发热病人全血标本中2份RT-PCR检测为间日疟阳性。RT-PCR检测疟原虫方法具有敏感性高、特异性强的特点,对疟疾诊断、镜检质量控制和流行病学研究具有较大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