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篇
  免费   6篇
基础医学   2篇
内科学   12篇
综合类   32篇
预防医学   1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6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41.
为了解和分析海南省人体钩虫感染的现状和流行特征,评估10多年来的防治效果,为制定今后的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根据《全国人体重要寄生虫病现状调查实施细则》进行。全省整群随机抽样5个市、县15个点,采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和钩蚴培养法对7924人进行调查,结果查见钩虫感染者2629人,钩虫感染率为33.18%。感染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汉、黎、苗、回各民族钩虫感染率分率别为15.27%、43.80%、60.85%和12.55%;职业以农民感染率为最高,地区以中部山区感染率为最高,农村居民感染率明显高于城镇居民。1449份钩虫幼虫鉴定结果:单纯美洲钩虫(N.a)感染者占94.20%;单纯十二指肠钩虫(A.d)感染者占0.83%;美洲钩虫与十二指肠钩虫混合感染占4.97%,N.a∶A.d=17.11∶1。本次调查结果显示,我省人群钩虫感染率和感染度总体呈下降趋势,但中部地区钩虫感染率仍然居高不下,是今后防治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42.
目的了解海南省居民代谢综合征(MS)流行病学特征及其相关危险因素,为预防和控制MS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抽样方法抽取海南省8个市县18岁以上常住居民并进行问卷调查,测量身高、体重、血压,血脂、空腹血糖等生化指标。分析代谢综合征及其危险因素的流行病学分布特点及其相关性。结果共计调查4879人,18岁及以上人群代谢综合征患病率为11.8%(标化率6.0%)。男性(13.1%)高于女性(10.8%)(P0.05),城市(15.3%)高于农村(9.8%)(P0.01)。患病率随着年龄增长而升高(P0.01),不同婚姻状况和职业间MS患病率差异有统计意义(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中心性肥胖(OR=11.63.95%CI:8.82~15.34),性别(OR=1.80,95%CI:1.32~2.45),红肉摄入过量(OR=0.71,95%CI:0.57~0.89),饮酒中的有害饮酒行为(OR=1.81,95%CI:1.19~2.73)和年龄均与MS密切相关。受检者中患有1种组分占28.3%,以高血糖最高(34.8%);2种组分占18.6%,以高血压+高血糖和高血糖+血脂异常最高(21.8%);3种以上组分占10.9%,以"超重/肥胖+高血糖+血脂异常"比例最高(30.2%)。因子分析显示中心性肥胖、超重/肥胖;血脂异常(LDL-C和TC);高血压和高血糖4个因子对MS的累计方差贡献率为76.2%,其中肥胖属于首要因素(22.08%)。结论海南省居民MS是以肥胖为首要因子的多种组分综合作用结果,应加强对肥胖症,尤其是中心性肥胖为主的综合性慢性危险因素的筛查和干预。  相似文献   
43.
广州管圆线虫病为人兽共患的食源性寄生虫病,人感染后可引起头痛、头晕、恶心、呕吐、颈部僵硬等脑膜炎刺激症^[1],严重者可致痴呆,甚至死亡。该病早期主要流行于热带、亚热带地区和东南亚与太平洋诸岛^[2]。随着福寿螺入侵我国大陆南方各省、区与人们饮食方式多样化后^[3],  相似文献   
44.
为了解和分析海南省西部地区人体肠道寄生虫病流行现状和趋势,评估10年来的寄生虫病防治成就,为今后制定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按照《全国人体重要寄生虫病现状调查实施细则》方法和要求,在海南省西部地区4个中签点进行调查。人体肠道寄生虫病总感染率为59.32%,发现7种肠道寄生虫种,其感染率分别为:蛔虫20.10%、鞭虫40.64%、钩虫20.73%、蛲虫40.49%(190494)、粪类圆线虫0.05%、小杆线虫0.24%、华枝睾吸虫0.2%。不同调查点、性别、职业、民族、年龄间感染率都有极显著性差异(P<0.005)。钩虫感染以单纯美洲钩虫感染为主占90.87%,蛔虫未受精卵占40.88%。寄生虫以单一感染、双重感染、三重感染、四重感染者分别占人数的59.08%、30.45%、9.49%、0.99%,以低年龄组感染率为高。海南省西部地区人体肠道线虫感染率仍较高,今后该地区防治工作应以土源性线虫为重点、尤其是鞭虫。  相似文献   
45.
海南省自1988年由广东省的地级行政区建省以来,对经济的发展定位经过了多年的探讨与摸索,其间,走过不少弯路。终于在去年经中央批准以在海南省建设国际旅游岛为目标。为此各行各业均以支持这个目标的实现而分工协作,力争有所促进而不是阻碍,寄生虫病防治是疾病控制的重要内容,是保障进出岛人群的身体健康、为顺利建设国际旅游岛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46.
目的 了解土源性线虫病流行动态及影响因素,为制定土源性线虫病防治策略与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06-2010年,在海南省五指山市毛阳地区每年监测人数不少于1000人;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检查粪便中的土源性线虫卵,用透明胶纸肛拭法检查3~12周岁儿童蛲虫卵;采用改良饱和硝酸钠漂浮检查法检测土壤中的蛔虫卵.结果 土源性线虫的总感染率从2006年的51.02%下降至2010年的27.97%,总下降率为45.18%;其中钩虫、蛔虫、鞭虫感染率从2006年的43.81%、3.88%和10.54%分别下降至2010年的25.94%、0.19%和2.03%,分别下降了40.79%、95.10%和80.74%.感染者和人群的虫卵算术均数及几何均数均逐年下降.各种虫的重度及多重感染者也逐年减少,但年长者、农民和文盲的钩虫感染率仍较高,分别为62.77%、33.24%和63.64%.儿童各年蛲虫感染的差异不大,平均感染率为39.79%.结论 土源性线虫感染率呈逐年下降趋势,农民钩虫感染率仍然较高,必须采取综合性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47.
目的 了解海南省城乡儿童蛲虫感染情况,为制定儿童蛲虫病的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抽取的海南省城乡1 696名儿童连续3d采用透明胶纸肛周粘贴法,进行蛲虫感染检查及问卷调查,收集蛲虫感染相关危险因素,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 696名儿童3次连续检查累计总感染率为51.24%.其中县级市、乡镇、小学、私立学校和幼儿园的儿童蛲虫感染率分别明显高于省级市、城区、幼儿园、公立幼儿园的儿童(P值均<0.05).感染率随年龄增长而增高,男、女童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校园卫生条件、个人卫生习惯及家庭状况较好的儿童蛲虫感染率较低;反之较高.结论 海南省城乡儿童蛲虫感染率较高,蛲虫感染与地区、托管机构、年龄、卫生环境和个人卫生习惯、家庭状况密切相关.应采取综合性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48.
目的 试图在近年疟疾发病率已降至零的海南山区搜索残余疟疾病人,以检验当地疟疾发病率降至零的可靠性,为评估海南省消除疟疾的进展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海南东南部原高疟山区万宁市南桥镇以及三更罗镇的两个行政村及其邻近的南林农场和新中农场的三个作业区,以经常上山住宿的高危人群作为调查检测对象,同时采用两种检测方法,即疟疾快速诊断试验(RDT)和聚合酶链反应(PCR)进行检测.结果 总共调查检测480人,PCR检测全部为阴性;RDT检测发现两例间日疟阳性反应.但经厚血膜镜检复查均为阴性,予以否定.结论 调查结果从一个个侧面证实当地疟疾传播确已下降至很低的水平,对当地发病率监测结果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从而为海南省消除疟疾的评估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49.
目的 进一步了解海南省死因监测数据的真实情况,为科学制定公共卫生策略和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捕获 - 再捕获方法开展调查,共分为三步:第一步,在海南省22个市、县(区)各选取满足以下条件的3个乡镇(街道):人口数量和社会经济水平接近本县(区)各乡镇(街道)的平均水平,从3个乡镇(街道)中随机选择一个乡镇(街道)作为调查点,点内所有住户作为调查对象,在《人口死亡信息登记管理系统》中查询调查点死亡时间在2015 - 2017年的一批随机样本(“捕获”),将其做标记。第二步,通过入户调查和查阅地民政和公安部门收集常住居民死亡信息,收集死亡时间在2015 - 2017年的随机样本(“再捕获”),与“捕获”样本进行比对,发现漏报病例后,收集基本信息、死亡信息和生前诊断信息等。第三步,计算漏报率,剔除粗死亡率低于5‰的调查点。结果 共计12个乡镇的116个自然村纳入分析,共收集到死亡个案5 021例,死因监测系统查询到个案4 583例,两种方式中重复个案3 496例。全省2015 - 2017年的漏报率估计为27.44%、22.70%和24.46%,平均漏报率为24.97%(95%CI = 23.74%~26.24%)。漏报率高的前3位地区是海口市琼山区(49.21%)、龙华区(41.55%)、昌江县(39.29%);漏报率低的3个地区为白沙县(0.56%)、五指山市(4.62%)、万宁市(9.63%)。调查点间漏报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721.25 ,P<0.001)。年份、城市与农村、性别、年龄组间漏报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都P>0.05)。结论 海南省死因监测系统中漏报率较高,各市、区(县)都存在漏报现象,但漏报率高低存在地区差异。建议强化死因监测系统的培训和督查力度,将死因监测质量与绩效和奖惩机制挂钩,同时开展死因监测系统评估。  相似文献   
50.
目的了解海南省疟疾的流行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掌握疟疾流行规律和趋势;为评价防治效果和制订疟疾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地理分布和疟疾发病情况,选择万宁市南宁农场、琼中县和平镇、白沙县青松乡、乐东县乐中农场、东方市江边乡作为监测点,开展发热病人血检、小学生间接荧光抗体(IFA)检测、疟疾病例流行病学调查、媒介按蚊密度调查、媒介按蚊抗性监测等相关影响因素。结果2006~2010年监测点疟疾发病数分别为362、310、211、95和19例;发热病人血检率各年分别为18.24%、19.72%、12.83%、11.80%和15.32%;检出疟原虫阳性率2006~2010年分别为3.07%、2.31%、1.43%、0.41%和0.01%;5个监测点5年共个案调查1 745例疟疾病人,其中在乡镇医院初诊的1 137例,占65.16%;在村医初诊的581例,占33.30%。结论今后应继续加大监测工作力度,加强镜检培训以提升乡镇医务人员疟疾病例诊断能力,及时发现传染源,避免二代病例的产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