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12篇
神经病学   1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7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近年来腔内影像学技术突飞猛进,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病理生理演变提供了丰富的信息。既往研究集中于早期检测识别冠状动脉易损斑块,但这些易损斑块对临床事件的阳性预测值很低。现总结近年来在冠状动脉易损斑块领域内的大量临床相关研究,阐述易损斑块对临床事件的预测价值及其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疾病自然进程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22.
目的:探讨血清γ-谷氨酰转移酶(GGT)水平与老年(≥65岁)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远期死亡率的关系。方法:选取2012-01至2013-01在北京安贞医院接受PCI的老年冠心病患者1 674例。根据血清GGT水平按三分位法将患者分为三组:GGT 20 U/L组(n=570),20~36 U/L组(n=549), 36 U/L组(n=555)。比较三组患者3年随访期内死亡率。结果:随访期内共有146例患者死亡。GGT 20 U/L组、20~36 U/L组和 36 U/L组的全因死亡率分别为5.3%、8.6%和12.4%(P=0.000);心原性死亡率分别为2.5%、4.2%和4.5%(P=0.146);非心原性死亡率分别为:2.8%、4.4%和7.9%(P=0.000)。校正混淆因素后,GGT 20~36 U/L组和 36 U/L组全因死亡风险分别是20 U/L组的1.719倍(95%CI:1.086~2.721,P=0.021)和2.508倍(95%CI:1.627~3.865,P=0.000)。GGT 20~36 U/L组和 36 U/L组非心原性死亡风险分别是20 U/L组的1.587倍(95%CI:0.842~2.991,P=0.153)和2.828倍(95%CI:1.588~5.035,P=0.000)。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Log GGT是老年冠心病患者PCI术后3年全因死亡(HR=4.707,95%CI:2.427~9.126,P=0.000)和非心原性死亡(HR=18.901,95%CI:7.730~46.214,P=0.000)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PCI术前血清GGT水平升高的老年冠心病患者,PCI术后远期全因死亡和非心原性死亡风险增高。  相似文献   
23.
目的:探讨消异康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大鼠自体子宫内膜移植建立实验性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对异位内膜进行肉眼、病理形态学、超微结构和细胞内雌激素、孕激素受体(ER、PR)的免疫组化观察。结果:消异康能缩小异位内膜面积,使之萎缩退化,晚期伴间质化生,降低异位内膜细胞内雌激素、孕激素浓度。结论:消异康能调节子宫内膜异位症紊乱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24.
目的探讨非糖尿病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早期血糖增高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357例AMI患者临床资料,根据其入院空腹血糖(FBS)水平,将其分为血糖正常组(FBS<7.0 mmol/L,n=112)、血糖轻度升高组(7.0 mmol/L≤FBS<11.1 mmol/L,n=152)和血糖高度升高组(FBS≥11.1 mmol/L,n=93),对比分析各组患者住院并发症、病死率、梗死面积、心肌酶及左心室功能.结果血糖增高组患者的住院并发症、病死率、复合壁梗死发生率及心肌酶显著高于血糖正常组(P<0.01),且空腹血糖升高程度与以上各项指标成正相关.而在左室功能方面,血糖增高组显著差于正常组(P<0.01),且与血糖增高程度成负相关.结论AMI患者早期血糖增高提示病情重,梗死面积大、并发症多、预后差及病死率高.  相似文献   
25.
慢性咽炎的中医药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回顾近 10年中医药文献 ,从病因病机、实验、临床及其他疗法研究进展四个方面 ,系统总结了慢性咽炎中医药研究治疗概况 ,建议明确治疗机制 ,继续改革剂型 ,临床诊断加入中药药敏实验  相似文献   
26.
1 病例报告 患者女,61岁.主因心前区不适2个月,于2009年8月7日入院,诊断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可疑不稳定心绞痛.第3天行冠状动脉造影术.患者既往无过敏史,术前用泛影葡胺行碘过敏试验阴性.造影结果示右冠轻度狭窄,前降支及回旋支未见明显狭窄病变.  相似文献   
27.
患者男,76岁,因活动后胸闷30年,起搏器术后13年来院复查.入院诊断为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hypertrophic obstructive cardiomyopathy,HOCM),永久起搏器术后.患者于入院前30年活动后感胸闷、呼吸困难、乏力、心悸、头晕,无胸背部疼痛,无咳嗽及咯血,休息约30 min可缓解,胸骨左缘第3、4肋间听诊可及Ⅳ级收缩中晚期粗糙吹风样杂音,向腋部和心底部传导,体力活动或作Valsalva动作可使杂音增强.  相似文献   
28.
目的:探讨非糖尿病急性心肌梗死(AMI)早期血糖增高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58例非糖尿病AMI患者临床资料,根据其入院空腹血糖(FBS)水平,将其分为血糖正常组(FBS〈7.0mmol/L。n=112)、血糖轻度升高组(7.0mmol/L≤FBS〈11.1mmol/L,n=82)和血糖高度升高组(FBS≥11.1mmol/L,n=64),对比分析各组患者住院并发症、病死率、梗死面积、心肌酶及心功能状况。结果:血糖增高组患者的住院并发症、病死率、复合壁梗死发生率及心肌酶高于血糖正常组(P〈0.01),而在心功能方面,血糖增高组低于血糖正常组(P〈0.01),血糖升高程度与以上各项指标均有关。结论:非糖尿病AMI患者早期血糖增高提示病情重、梗死面积大、并发症多、预后差及病死率高。关键词心肌梗塞急性病血糖非糖尿病  相似文献   
29.
目的探讨CD40/CD40L在冠心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以及环孢素A(Cs A)对CD40/CD40L是否具有抑制作用。方法 71例冠心病或疑诊为冠心病患者分为急性心肌梗死(AMI)组19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18例,稳定型心绞痛(SAP)组17例,正常对照(N)组17例。提取各组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CD40/CD40L表达水平,筛选出CD40/CD40L高表达组并给予不同浓度Cs A(H1:0 mg/L;H2:0.01 mg/L;H3:0.1mg/L;H4:1 mg/L)处理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处理组CD40/CD40L的表达水平。结果与N组相比,其他3组CD40表达水平均升高(均P<0.05),UAP组、AMI组较SAP组升高,UAP组与AMI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D40L的表达在不同病变程度组间依次升高,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MI组CD40/CD40L表达水平最高。不同浓度Cs A处理后H1组CD40表达率高于H3组、H4组(均P<0.05)。CD40L表达率在H1组显著高于其他3组(均P<0.05)。结论 CD40/CD40L可能参与冠心病的发生发展,Cs A可通过抑制CD40/CD40L从而延缓冠心病发展及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30.
目的:分析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围术期应用比伐芦定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30 d内出血事件发生情况及其独立预测因素。方法:连续入选天津市胸科医院2016-05-2017-10期间PCI术中应用比伐芦定的冠心病患者706例,应用普通肝素患者710例。随访30 d,统计出血事件。根据出血与否将比伐芦定组患者分为出血组与无出血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应用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30 d内出血事件的独立预测因素。结果:30 d内出血事件发生率比伐芦定组与普通肝素组相似(2.3%∶3.4%,P>0.05),但比伐芦定组患者CRUSADE评分,合并糖尿病、高血压、贫血、中重度肾功能不全、心肌梗死病史、PCI病史、消化道出血病史比例明显高于普通肝素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OR:8.954,95%CI:1.885~42.528,P=0.006)、贫血(OR:4.746,95%CI:1.407~16.000,P=0.012)是比伐芦定组患者30 d内出血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PCI围术期应用比伐芦定抗凝治疗30 d内出血事件发生率较低,特别是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