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0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篇
儿科学   3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33篇
内科学   7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9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12篇
肿瘤学   1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目的 分析伴有11q23/混合谱系白血病(mixed lineage leukemia,MLL)基因重排的儿童急性體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的临床和实验室特点.方法 采用骨髓细胞短期培养法和R显带技术对234例初诊AML患儿进行核型分析;采用逆转录-多重巢式聚合酶链反应(多重PCR)技术检测MLL融合基因以及MLL部分串联重复;采用双色MLL基因探针,对其中2例核型分析具有11q23易位而多重PCR检测MLL融合基因呈阴性的患儿样本进行间期双色荧光原位杂交(dual-color fluorescencein situ hybridization,D-FISH)MLL重排检测.结果 R显带提示234例初诊AML患儿中,20例(M5 14例、M4 4例、M2 2例)有涉及11q23的易位,包括t(9;11)(p22;q23)12例,t(1;11)(q21;q23)3例,t(6;11)(q27;q23)2例,t(11;19)(q23;p13)、t(5;11)(q31;q23)和t(X;11)(q24;q23)各1例.多重PCR证实其中18例有MLL的融合转录本,有2例阴性,但D-FISH均检出MLL重排;在其余AML患儿的样本中检出8例(M5 4例、M4 2例、M2和M6各1例)有MLL部分串联重复.本组AML患儿中,11q23/MLL重排的总检出率11.97%(28/234),其中85.7%(24/28)的病例为M4/M5亚型.本组28例伴有11q23/MLL重排患儿,治疗后完全缓解率为53.8%,与对照组(以同期伴有其他异常核型和正常核型的AML-M4/M5患儿共27例作为对照)的90.5%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2例患儿接受了强烈化疗,分别生存达81和66个月.4例接受了异基因干细胞移植,已分别生存21、20、16和11个月,至今仍在完全缓解中.本组28例伴有11q23/MLL重排患儿的中位生存期为11个月,对照组为15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伴有11q23/MLL重排的AML患儿和单核系白血病高度相关.11q23易位和MLL部分串联重复是相互排斥的,二者预后均较差.采用强烈化疗和异基因干细胞移植有望获得较好疗效.多重PCR联合染色体核型分析和D-FISH技术是对初诊AML患者进行各种MLL重排筛检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2.
目的探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治疗白血病患儿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Allo-HSCT)后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的疗效。方法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血液肿瘤科3例aGVHD患儿在糖皮质激素加免疫抑制剂治疗基础上联合hUC-MSC治疗。3例患儿接受1~6次MSC输注,MSC均来源于第三方脐带组织。每次输注MSC细胞数均为2.0×107个(250mL)。结果 3例患儿接受MSC输注后2例获得完全缓解(CR)、1例获得部分缓解(PR),总有效率(CR+PR)为100%。3例患儿在MSC治疗后免疫抑制剂缓慢减量。随访中位时间186d,100d内aGVHD均无复发。目前病情仍稳定并存活。结论第三方来源的hUC-MSC对于治疗白血病患儿Allo-HSCT术后aGVHD具有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53.
 目的 探讨WT1反义寡核苷酸(WT1-ASO)对白血病细胞生长抑制作用。方法 合成一段与WT1基因转录本翻译起始序列互补的、含18个碱基的WT1反义寡聚核苷酸序列,以200 μg/ml与白血病细胞系K562和U937共培养,同时设立WT1-SO组及单纯培养基对照组,锥虫蓝拒染实验确定活细胞数,测定细胞生长曲线,观察WT1-ASO对白血病细胞生长抑制作用,实时定量RT-PCR技术检测相应细胞系中WT1基因表达水平变化。结果 WT1-ASO能够特异性抑制WT1表达的K562细胞的生长,与WT1-SO组及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WT1-ASO对WT1低表达的U937细胞生长无明显抑制作用,WT1-ASO能够特异性下调K562细胞中WT1基因表达水平。结论 WT1-ASO能够特异性抑制表达WT1基因的白血病细胞生长,下调其WT1基因表达,可以应用于白血病治疗。  相似文献   
54.
目的报道自2005年来在190例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儿发现的7例t(8;21)(q22;q22)M2亚型中cCD79a异常表达的细胞生物学特征。方法分析7例t(8;21)(q22;q22)M2伴cCD79a异常表达的双表型AML患儿细胞形态学、免疫学、细胞遗传学、分子生物学(MICM)分型及临床特征,取同期诊断的20例t(8;21)的AML-M2患儿作为对照组。结果 83例t(8;21)(q22;q22)AML-M2患儿占同期连续190例AML患儿的43.7%,其中有7例伴有cCD79a异常表达,占8.4%。伴有cCD79a异常表达的t(8;21)(q22;q22)的AML-M2患儿其骨髓细胞形态学均显示为急性粒细胞白血病M2,分类中原始细胞均显著增多;免疫表型均为髓系伴B淋系表达;CD34为高表达阳性;均有t(8;21)(q22;q22)染色体改变,且常伴有染色体复杂易位或缺失等改变;融合基因AML1/ETO检测均为阳性;临床治疗对兼顾髓系和淋系的联合治疗方案效果较好。结论 t(8;21)M2是儿童AML中的最常见类型,易伴有B淋巴细胞表型共表达。  相似文献   
55.
目的 探讨肾母细胞瘤基因(WT1)衍生肽负载树突状细胞(DC)诱导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对白血病CD34+细胞的体外清除效应.方法 合成一段针对HLA-A*0201锚位的WT19聚肽,体外负载来源于HLA-A*0201*健康人的DC后,诱导产生WT1肽特异性CTL(A组),以噻唑盐(MTT)比色法观察其对WT1表达阳性白血病患者(HLA-A* 0201+者3例,HLA-A*0201-者3例)骨髓CD34+细胞、健康人(HLA-A*0201+者2例,HLA-A*0201-者1例)外周血CD34+细胞和白血病NB4、K562及U937细胞株的体外杀伤效应,粒细胞-巨噬细胞系集落形成试验观察其对白血病患者骨髓CD34+细胞和健康人外周血CD34+细胞粒细胞-巨噬细胞系集落形成单位(CFU-GM)形成的影响.设立单独DC诱导CTL(B组)和IL-2诱导T细胞(C组)作为对照.结果 在效靶比为20:1时,A组CTL对3例HLA-A*0201+白血病患者骨髓CD34+细胞和NB4细胞的杀伤活性(分别为55.3%±2.8%,67.1%±3.2%、49.4%±3.8%和55.0%±3.7%)明显高于对3例HLA-A*0201-白血病患者骨髓CD34+细胞、健康人外周血CD34+细胞及K562、U937细胞的杀伤活性(均<20%),并明显高于B组和C组CTL(均P<0.01).2例HLA-A*0201+白血病患者骨髓CD34+细胞经A组CTL处理后CFU-GM集落相对形成率分别为17.8%±4.0%和20.8%±3.4%,明显低于经B组CTL处理后(分别为88.9%±3.4%和91.8%±5.7%,均P<0.01);HLA-A*0201-白血病患者骨髓CD34+细胞、健康人外周血CD34+细胞经A组和B组CTL处理后CFU-GM集落相对形成率差异尤统计学意义.结论 WT1肽特异性CTL能够以HLA-1类抗原限制方式杀伤高表达WT1基因的白血病CD34+细胞,且能特异性抑制其CFU-GM集落形成,WT1基因的表达产物可以作为清除白血病CD34+细胞靶点.  相似文献   
56.
57.
目前关于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相关蛋白1(IGFBP rP1)基因的研究报道主要见于实体瘤[13],尚无与白血病发生、发展的相关报道。我们利用实时定量逆转录酶式聚合反应(QRT PCR)技术,检测白血病患者不同病程中IGFBP rP1基因mRNA的表达水平,并与WT1、RbAp46基因进行相关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58.
本研究探讨HLA不全相合骨髓造血干细胞及外周造血干细胞、加入第三方脐血造血干细胞混合移植治疗小儿血液病的疗效。对2012年8月至12月我院5例难治性血液病患儿进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移植方式为HLA不全相合骨髓造血干细胞、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及脐血造血干细胞混合移植,观察混合移植中的第三方脐血干细胞对于移植后造血重建时间、STR嵌合度、GVHD发生情况及移植相关近期并发症的作用。结果表明,5例患儿移植后均获得造血重建,ANC〉0.5×10^9/L的中位时间是移植后11d,Pit〉20×10^9/L的中位时间移植后10d;外周血STR-PCR嵌合度检测显示,于移植后30d均达到稳定嵌合;5例患儿出现轻至中度GVHD症状,表现为Ⅰ-Ⅱ皮肤GVHD,其中2例患儿发生腹泻,出现Ⅰ-Ⅱ肠道GVHD,5例患儿均无肝功能损害。随访至2013年4月30日,中位随访时间137d(130d-250d),1例移植后131d死于严重出血性膀胱炎及多部位感染,其余4例均无病生存至今,存活时间分别为130、137、193、250d,中位生存时间134d。结论:HLA不全相合骨髓造血干细胞、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第三方脐血造血干细胞混合移植对提高小儿血液病的存活率、延长存活时间有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59.
目的:探讨miRNA-30a是否通过影响Th17细胞分化参与ITP发病;通过对miRNA-30a预测靶基因SOCS3的验证,进一步探讨miRNA-30a参与ITP发病的可能机制。方法:建立慢性ITP小鼠模型,检测其脾脏单个核细胞中miRNA-30a、RoRγt的表达并分析两者相关性;构建含靶基因mRNA 3′UTR的荧光素酶表达载体及含有miRNA的绿色荧光载体,通过Luciferase荧光检测、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Western blot验证SOCS3是否为miRNA-30a的靶基因。结果:实验组小鼠血小板计数在注射抗小鼠血小板血清(APS)48 h后下降至正常的20%,且至少可维持14 d。实验组小鼠脾脏单个核细胞中miRNA-30a及RoRγt表达较对照组升高(P<0.05),且两者存在正性相关(r=0.54)。pMDH-GFP-miRNA-30a与pMIR-report-UTR实验组的荧光素酶的活性明显低于pMDH-GFP空质粒与pMIR-report-UTR的对照组(P<0.05)。转染miRNA-30a质粒的EL4细胞中SOCS3在mRNA及蛋白水平与对照组均无差异。结论:miRNA-30a在ITP小鼠脾脏单个核细胞中表达升高,且与RORγt表达呈正相关性,它可能通过影响Th17细胞分化参与ITP发病;SOCS3能与miRNA-30a靶位点结合,却不是其功能靶基因。  相似文献   
60.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相关蛋白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binding protein related protein 1,IGFBP-rP1)基因在儿童急性白血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 (real-time 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PCR,RFQ-PCR )法检测168例(次)急性白血病患儿骨髓细胞中IGFBP-rP1 mRNA的表达水平,并与同期30例非白血病患儿作对照.根据儿童急性白血病的预后因素,分析IGFBP-rP1 mRNA的表达与患者临床预后的关系.结果: 初诊组急性白血病患儿的IGFBP-rP1 mRNA表达水平明显高于非白血病患儿(P<0.01).初诊组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cute myelocytic leukemia ,AML)患儿的IGFBP-rP1 mRNA表达水平高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 ,ALL)患儿(P=0.013).完全缓解(complete remission,CR)组AML患儿的IGFBP-rP1 mRNA表达最低,接近非白血病患儿组;复发组AML患儿的IGFBP-rP1 mRNA表达水平再度上升,明显高于CR时的表达水平.而ALL患儿的IGFBP-rP1 mRNA表达水平在初诊组、CR组及复发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IGFBP-rP1基因可能参与儿童AML的发生和发展,并有望成为新的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