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6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6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30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8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背景:临床所见的骨性关节炎的软骨缺损大多为不规则的、深至软骨下的陈旧性骨缺损,但目前关节软骨缺损动物模型多为新鲜骨缺损。目的:观察制动时间和缺损大小对兔关节软骨陈旧性缺损的影响。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4-04/2006-05在南方医科大学创伤骨科组织工程实验室完成。材料:6周龄新西兰大白兔6只,随机分为6,12周观测组两组,每组3只6侧膝关节。干预:无菌操作下显碌露两侧股骨髁关节面,用牙科钻打圆形孔,每孔直径4mm,深度约3mm,达软骨下骨,术毕下肢固定,笼中自由喂养,后膝伸直位制动12周复制的膝关节陈旧性软骨缺损模型。主要观察指标:制动6,12周模型取出关节软骨缺损区标本进行大体观察和组织学切片观察。结果:6只兔均进入结果分析。兔关节软骨及周围组织情况:12周时炎症反应较6周轻,纤维瘢痕化较6周明显:12周时出现增生性改变,尤其是关节周围的肌腱、关节囊、韧带、滑囊等结缔组织较6周时更易形成瘢痕、粘连、纤维化等陈旧性损伤组织学改变。12周后可见自行修复不完全,缺损明显。结论:构建的兔后膝股骨髁关节面软骨缺损直径4mm,深度约3mm,达软骨下骨,符合实验要求,适用于骨性关节炎的基础实验。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探讨游离膝降动脉穿支皮瓣、隐动脉穿支皮瓣及股前外穿支皮瓣修复足背及前足软组织、复合组织缺损的疗效。方法纳入2010年8月至2014年10月35例足背及前足组织缺损患者,创面面积为9 cm×4.5 cm~26 cm×13 cm。采用游离膝降动脉穿支皮瓣修复12例(A组),游离隐动脉穿支皮瓣修复8例(B组),游离股前外穿支皮瓣修复15例(C组)。若为开放性损伤,则在皮瓣移植术前应用负压封闭引流装置覆盖5~7 d。结果术后34例皮瓣全部成活,仅1例(女童,7岁)股前外穿支皮瓣远端1/3坏死,2周后经削痂植皮后创面愈合。术后随访3~38个月,平均12.3个月。皮瓣修复后外形大多令人满意,术后3个月A组有3例、B组有2例进行二次修薄手术。A组有1例出现小腿持续肿胀,1例出现供区切口愈合不良;B组有5例出现供区肢体持续肿胀,3例出现供区切口愈合不良,4例供区远端出现皮疹。结论游离膝降动脉穿支皮瓣及游离隐动脉穿支皮瓣修复后大多需行二次修薄手术。游离股前外穿支皮瓣质地好,切取面积大,可避免二次修薄手术,受区影响较小,但仅可用于单纯足背或前足软组织覆盖。游离膝降动脉穿支皮瓣可制备皮-骨或皮-肌(肌腱)复合瓣用于修复足部复合组织缺损。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 利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PCR)方法筛选骨形态发生蛋白-2(rhBMP-2)诱导比格犬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s)成骨分化的miRNAs,探讨过表达miRNAs对成骨分化的影响.方法 选取4只比格犬分离BMSCs原代,取培养至第3代BMSCs分为2组:对照组(用基础培养基培养)和实验组(在基础培养基中加入rhBMP-2培养7d,诱导细胞成骨分化).采用碱性磷酸酶染色法验证细胞成骨分化情况,采用Q-PCR法筛选成骨分化细胞与对照组细胞差异表达的miRNAs;随机选择其中一种低表达miRNA(miR-125b),采用Lipofectamine2000进行转染,其中实验组1转染miR-125bmimics以过表达miR-125b,其阴性对照实验组2转染mimics-NC,验证过表达miR-125b 7 d后对rhBMP-2诱导的比格犬BMSCs成骨分化的影响. 结果 成功建立比格犬BMSCs培养方法;rhBMP-2诱导比格犬BMSCs成骨分化7d后,进行Q-PCR筛选,获得表达差异相对于对照组达到2倍以上的miRNAs 41个,其中表达上调的有13个,表达下调的有28个;实验组1相对于实验组2,细胞中miR-125b表达上调4.13倍(P<0.05).转染7d后,ALP染色结果显示:实验组1细胞质中深蓝色粗大颗粒明显少于实验组2. 结论 采用Q-PCR方法筛选比格犬BMSCs成骨分化的miRNAs系统高效、准确.筛选获得的miRNAs中,miR-125b过表达能够显著抑制比格犬BMSCs的成骨分化.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不携带大隐静脉的游离膝降动脉穿支皮瓣修复肢体末端组织缺损的疗效及技术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8月至2014年4月,采用不携带大隐静脉的游离膝降动脉穿支皮瓣修复18例肢体末端组织缺损患者资料,男16例,女2例;年龄7~63岁,平均32.4岁;8例足部、10例手部组织缺损;2例为陈旧性损伤矫形后单纯软组织缺损,16例为开放性损伤并伴软组织感染,其中5例合并骨折或骨缺损;皮肤软组织缺损面积2.0 cm×8.0 cm~9.0 cm×12.0 cm,均采用对侧下肢游离膝降动脉穿支皮瓣/复合皮瓣修复。皮瓣切取时尽量携带股内侧皮神经,术前利用多普勒超声定位皮瓣血管穿支与大隐静脉的体表投影,采用逆向分离法保护穿支切取皮瓣,并将大隐静脉主干及隐神经保留在供区。结果术后18例皮瓣均成活并获3~30(平均10.3)个月随访;切取皮瓣面积2.5 cm×9.0 cm~9.5 cm×13.0 cm,平均5.6 cm×10.8 cm;无一例发生静脉危象。2例采用游离皮-骨瓣移植后的骨缺损区(受区),术后未发生骨髓炎,3个月后骨瓣植入区均骨性愈合;另3例骨折患者采用内固定治疗,术后2~3个月骨折愈合。受区皮瓣两点辨别觉7.0~12.0 mm,10例手部损伤患者臂肩手残疾问卷评分为34~79分,平均51分,8例足部损伤患者日本骨科协会足部疾患评分为61~78分,平均70.5分。供区除5例游离植皮外;13例均直接缝合,其中12例遗留线性瘢痕,1例出现大腿供区切口愈合不良,经3周换药后愈合;皮瓣供区肢体远端无感觉异常或皮疹。膝降动脉皮穿支体表投影点与大隐静脉垂直距离平均为3.7 cm。结论不携带大隐静脉的膝降动脉穿支皮瓣可修复肢体末端组织缺损,供区损伤小、隐蔽,穿支血管变异少,可恢复受区感觉。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干扰素-γ(IFN-γ)诱导的炎症环境中,骨骼肌纤维内质网应激(ERS)与非折叠蛋白反应(UPR)的激活对肌纤维免疫行为的调控作用。方法 体外培养的C57BL/6小鼠原代成肌干细胞,经马血清分化成多核肌管后分成以下10组:1.对照组;2.IFN-γ组;3.衣霉素(TM)组;4.毒胡萝卜素(TG)组;5.IFN-γ+4-苯基丁酸(4-PBA)联合处理组;6.IFN-γ+TG+4-PBA联合处理组;7.IFN-γ+4μ8c联合处理组;8.IFN-γ+TG+4μ8c联合处理组;9.IFN-γ+GSK2606414联合处理组;10.IFN-γ+TG+GSK2606414联合处理组,并进行对应的处理。利用Real-time PCR检测相关肌细胞因子基因水平;免疫荧光观察UPR关键分子:真核翻译起始因子2α(eIF2α)、肌醇需要酶1α(IRE1α)、转录激活因子6(ATF6)在肌纤维内的表达;Western blotting检测肌细胞相关免疫分子和肌细胞因子及UPR关键分子;Luminex分析肌纤维内促炎症的肌细胞因子的蛋白水平。结果 IFN-γ诱导的炎症环境中,肌纤维H-2K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对采用肱骨近端锁定钢板(LPHP)或肱骨近端内锁定系统(PHILOS)与其他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PHFs)的疗效进行Meta分析,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通过计算机检索MEDLINE(1966年至2011年12月)、EMbase(1966年至2011年12月)、Cochrane图书馆(2011年第4期)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2001至2011年)等,搜集有关LPHP/PHILOS和其他内固定治疗PHFs的各种对照研究,对纳入的文献选择Neer评分、Constant-Murley功能评分、肩关节疼痛和功能障碍指数(SPADI)量表和美国肩肘外科医师(ASES)评分、异位骨化发生率、感染率、肱骨头缺血坏死率、骨折延迟愈合率、螺钉松动率、钢板断裂率、肩峰下撞击征发生率、肱骨头半脱位发生率、肩关节活动受限发生率、肩关节疼痛发生率、二次手术率作为Meta分析的评价指标,采用RevMan 5.0进行分析. 结果 共纳入18项研究1133例患者.LPHP/PHILOS与其他内固定治疗PHFs相比,螺钉松动率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OR=0.23,95% CI(O.07,0.74),P=O.01].LPHP/PHILOS与其他内固定治疗PHFs的Neer评分优良率、异位骨化发生率、感染率、肱骨头缺血坏死率、骨折延迟愈合率、钢板断裂率、肩峰撞击征发生率、肱骨头半脱位发生率、肩关节活动受限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LPHP/PHILOS与其他内固定在特定条件下各有利弊,不能盲目扩大LPHP/PHILOS的临床适应证,治疗方案要结合患者的病情甚至经济情况综合考虑.  相似文献   
19.
肱骨近端骨折(proximal humeral fracture,PHF)占骨折发病总数的5%,而且在老年人骨折发病率中排名第3[1].可用于肱骨近端骨折治疗的传统内固定物包括三叶草钢板、T型钢板、1/3管型钢板等.利用传统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一大缺陷是由于螺钉松脱而导致骨折再次移位,特别是在骨质疏松患者中此比例更是高达16%~27%[2-3].过去针对骨量丢失的肱骨近端三、四部分骨折的治疗方法只有肩关节置换,然而固定后大、小结节的坏死导致预后功能的不确定性也限制了低要求的骨量丢失患者采用半肩关节置换[4-5].  相似文献   
20.
目的用自体富血小板血浆(PRP)、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s)和纤维蛋白胶(FG)构建可注射型组织工程骨并从放射学方面评价其修复自体兔桡骨缺损的效果。方法36只新西兰兔随机分为A、B、C三组,每组12只。所有动物术前1周抽取耳背中央动脉血提取PRP。A组于术前1~2个月抽取双髂骨处骨髓并培养出BMSCs,在体外与FG及自体PRP构建成可注型组织工程骨,植入自体桡骨1.5cm节段性骨缺损,为实验组。B、C两组分别植入PRP FG、FG于同样骨缺损处为对照组。另取4只桡骨同样部位和大小骨缺损旷置作为空白组。术后4、8、12周时摄前臂正位X线片。用放射影像学评分和图像分析X线阻射影比较骨缺损的修复情况。结果A、B两组骨缺损放射影像学评分以及新生骨痂的密度在4、8、12周均优于C组(P<0.05),A、B两组之间在放射影像学评分上无明显差别(P>0.05),但在新生骨痂密度上,A>B>C(P<0.05)。空白组术后16周骨缺损无愈合。结论PRP对骨缺损愈合有明显促进作用,复合PRP的可注射型材料与BMSCs构建组织工程骨可修复兔桡骨节段性骨缺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