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11篇
内科学   2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6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40 毫秒
21.
目的 :研究供体特异输注诱导同种异体小鼠移植心脏免疫耐受。方法 :建立同种异体小鼠移植心脏模型 ,实验组经下腔静脉输注供体小鼠脾细胞 ,观察小鼠移植的心脏存活天数和病理改变。结果 :实验组移植的心脏存活时间为 ( 15 2± 4 4)d ,对照组 ( 7 8± 1 3)d ,两组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组织学改变 :对照组可见大量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浸润 ,组织充血水肿 ,心肌变性、坏死、出血 ,病理分级为Ⅳ级。实验组可见多处炎细胞浸润病灶和心肌变性 ,病理分级为Ⅲ级。结论 :经下腔静脉输注供体脾细胞可诱导同种异体小鼠心脏移植免疫耐受  相似文献   
22.
建立兔急性压迫型不完全性截瘫模型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一种操作简单、创伤小、适合针刺研究的模型。方法采用导管胶囊压迫脊髓 ,椎管狭窄率 5 0 %~ 6 0 %之间 ,压迫 2 4h后 ,测定脊髓功能 <3级即达到实验要求的不完全性截瘫模型。结果模型建立后 6h,7d,1 5d做脊髓功能评定。模型组脊髓功能明显低于对照组 ,1 5d时无自行恢复意义。光电镜观察 3个阶段均有不同程度脊髓损伤改变。结论该模型与人体外伤后截瘫形成的时间过程基本保持一致 ,操作简单 ,创伤小 ,保持了完整脊柱和椎管 ,可减少针刺及抓捕过程中的继发损伤 ,适合针刺研究的脊髓损伤模型。  相似文献   
23.
目的 :观察强化生活方式干预对长沙市糖调节受损人群的效果。方法 :对长沙市2610名社区居民健康普查中筛选出的100例IGR患者,随机分为强化生活方式干预组和对照组,接受6个月的强化生活方式干预,在研究开始和结束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体格检查(包括身高、体重、腰围、臀围、血压)和生化指标(包括FPG、OGTT2hPG、血脂四项(TC、TG、H-LDL,L-LDL)、尿酸)。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干预组患者BMI值、腰/臀比、血压、FPG、OGTT2hPG、TC、TG、L-LDL、尿酸水平明显下降。HDL-C水平升高不明显。对照组的糖尿病6个月累积发病率为10%,而干预组未发现糖尿病。对照组6个月累积血糖转变为正常率为4%,低于干预组(18%)。结论 :强化生活方式干预可以改善长沙市居民的代谢相关指标,降低糖尿病发病风险,促进向正常血糖转化。  相似文献   
24.
不完全性截瘫兔不同组织β-内啡肽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 β 内啡肽 (β EP)在不完全性截瘫兔不同组织中的变化及在损伤修复中的意义。方法 :测定不完全性截瘫兔 6 h、7d和 15 d血浆、脊髓、下丘脑、垂体中β EP含量的动态变化。结果 :6 h、7d和 15 d截瘫组各组织β EP均高于对照组 (P均 <0 .0 1) ,且β EP升高随时间呈下降趋势 ,以垂体下降最快 ,其次是脊髓 ,下丘脑、血浆下降缓慢。损伤早期 (6 h) ,下丘脑与垂体β EP的分泌功能呈直线负相关 ,垂体与脊髓β EP呈直线正相关 ,下丘脑与血浆中 β EP呈直线正相关。截瘫恢复期 (15 d) ,垂体、脊髓 β EP含量显著下降 ,血浆、下丘脑 β EP下降缓慢并呈直线正相关。结论 :垂体是脊髓损伤中 β EP分泌最灵敏的组织 ,由于垂体β EP升高 ,导致脊髓的 β EP升高 ,参与脊髓损伤的继发过程 ;外伤早期一系列心血管功能异常可能与外伤刺激引起下丘脑分泌 β EP致血浆含量升高有关。  相似文献   
25.
肾小管功能检测在IgA肾病中的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肾小管功能检测在IgA肾病 (IgAN)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分析 32例IgAN患者的临床与病理资料 ,探讨肾小球及间质病理损害程度与肾小管功能 (尿NAG酶、尿LYS及尿渗透压 )的关系。结果 肾小管间质损害情况 :肾小管间质损害轻度者占 4 3 8% ( 1 4 / 32 ) ,中重度者占 34 4 % ( 1 1 / 32 ) ,无肾小管间质肾损害者2 1 9% ( 7/ 32 )。肾小管间质损害与肾小管功能的关系 :肾小管间质损害中、重度者尿NAG酶 ( 4 2 7± 2 4 1 )U/ (mmol·cr)、尿渗透压 ( 4 99 6 1± 1 2 4 6 7)mOSM/ (kg·H2 O) ;肾小管间质损害轻度者尿NAG酶 ( 1 75± 0 5 4 )U/ (mmol·cr) ,尿渗透压 ( 6 5 3 92± 2 4 1 86 )mOSM/ (kg·H2 O) ;无肾小管间质肾损害者尿NAG酶 ( 1 5 3± 0 4 3)U/ (mmol·cr) ,尿渗透压 ( 783 35± 1 6 3 4 3)mOSM/ (kg·H2 O)。肾小管间质中重度损害者同其他两组比较 ,其尿NAG酶及尿渗透压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尿LYS在各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常合并肾小管间质损害 ,肾小管功能中尿NAG酶及尿渗透压改变与肾脏肾小管间质损害程度成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26.
张金  胡湘明  张晓琴 《山东医药》2005,45(13):56-57
2002年3月以来,我院采用意速治疗眩晕症患者125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7.
针灸中药治疗外伤性截瘫临床疗效对比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针灸督脉、神经干、脏腑俞募穴或华佗夹脊及一些常规穴位的方法,并与常规中药进行临床疗效对比观察,发现①无论是完全性还是不完全性截瘫,针灸均可取得良好疗效,并有优于常规中药的趋势;②不完全性截瘫单纯针灸治疗即可起到良好效果,常规中药的介入无明显意义;③针灸加中药治疗完全性外伤性截瘫有协同作用,有优于单纯针灸与中药的趋势。  相似文献   
28.
目的 分析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的血培养病原菌构成及药敏结果,为患者的临床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我科(广东省人民医院二区)2015年1月-2018年12月473例住院治疗的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作为对象,对其血培养结果进行病原菌分布和耐药性分析。结果 473例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血培养阳性97例,阳性率20.8%。共分离出病原菌102株,其中革兰阳性菌92株占90.20%,革兰阴性菌4株占3.92%,真菌6株占5.88%。链球菌属对青霉素、头孢曲松敏感率分别81.43%、87.30%,左氧氟沙星敏感率为79.37%,对克林霉素、红霉素、四环素耐药率较高,对氯霉素耐药率低。葡萄球菌对青霉素的耐药率为100%、对苯唑西林耐药率50%,克林霉素、红霉素次之,对左氧氟沙星、庆大霉素和利福平的耐药率较低,均<10.00%。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检出率较高,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4株占66.7%,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4株占50%,肠球菌属对青霉素、庆大霉素耐药率均为16.67%,对喹诺酮类敏感,对红霉素、四环素耐药率较高。均未见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利奈唑胺耐药菌株。真菌均对5-氟胞嘧啶、氟康唑、伊曲康唑、伏立康唑、两性霉素B均敏感。结论 链球菌和葡萄球菌是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主要致病菌。结合药敏分析结果,在经验性治疗感染性心内膜炎时,选用青霉素联合氨基糖苷类药物治疗存在较大风险,尤其对于急性重症感染合并耐药菌感染高危因素的患者,万古霉素是理想的选择。  相似文献   
29.
目的:观察糖尿病治疗仪联合甲钴胺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炎性细胞因子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高同型半胱氨酸(Hcy)的影响及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住院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在糖尿病基础治疗的同时,对照组:甲钴胺500μg,1次/日,肌肉注射。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糖尿病治疗仪对患者的中脘、命门、三焦俞、太溪、复溜、双侧足三里穴和三阴交穴进行磁热治疗,2次/日,每次20分钟;2周为一疗程,间隔3个月开展下一疗程治疗,共治疗三个疗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改善,神经传导速度,Hs-CRP,Hcy的变化,同时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进行TSS评分。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TSS评分、Hs-CRP、Hcy均显著降低,神经传导速度明显增加。结论:糖尿病治疗仪联合甲钴胺可显著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临床症状,同时更显著降低Hs-CRP及Hcy,疗效优于单独使用甲钴胺。  相似文献   
30.
目的:分析2011~2012年该院1110株大肠埃希菌对19种抗菌药物的药物敏感情况,以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和预防院内感染。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11~2012年临床送检的1110株大肠埃希菌感染的标本,分析大肠埃希菌在标本中的分布情况及在临床科室中的分布情况,并采用纸片琼脂扩散法和仪器法相配套的药物敏感卡进行药物敏感试验,测定大肠埃希菌菌株对19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结果(1)1110株大肠埃希菌中,来自痰液、尿液和创口分泌物的标本所占比例分别为35.23%、30.45%和10.63%。(2)1110株大肠埃希菌中,来自肾内科、儿科、普外科、泌尿外科所占比例最大,分别为21.44%、12.25%、10.54%、9.37%。(3)药物敏感分析显示,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的耐药性最低,耐药率分别为1.53%、1.89%,哌拉西林/他巴唑、头孢哌酮/舒巴坦次之,耐药率分别为15.59%、14.86%,其余药物耐药率较高,在30.00%~60.00%。(4)1110株大肠埃希菌中,2011年525株,2012年585株,2012年大肠埃希杆菌对19种抗菌药物的检出率(48.02%)高于2011年(39.83%)。结论大肠埃希菌感染的标本多来自呼吸系统和泌尿系统,科室分布较为广泛,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敏感性最高,临床上可选择亚胺培南、美罗培南作为治疗肠杆菌科细菌感染的首选用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