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11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8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1.
多黏菌素是糖肽类抗生素,对多药耐药革兰阴性菌有效。近年来多黏菌素的群体药动学研究不断丰富。本文对当前已发表的多黏菌素B群体药动学研究进行综述,为其临床应用和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目前已有报道共15项,分别在多药耐药革兰阴性菌感染等重症感染、不同肾功能、接受肾脏移植、接受持续性肾脏替代治疗、体外肺膜氧合、肥胖及囊性纤维化等患者中开展了多黏菌素B的群体药动学研究,其中7项研究将患者肌酐清除率纳入多黏菌素B药物清除率的协变量,3项将患者体质量纳入最终模型作为协变量。与早期的群体药动学研究结论相反,近期研究结果显示,患者的肌酐清除率是显著影响多黏菌素B血浆清除率的因素之一;目前多黏菌素B给药剂量是基于患者体质量设置,但体质量与药物清除率的相关性目前尚存争议。因此,为达到目标药物暴露量并避免肾脏毒性发生,有必要在患者用药期间进行血药浓度监测。  相似文献   
12.
owen[1]首先将其命名为间充质干细胞(BM—MSCs),最初认为它只能分化为同胚层的细胞,后来研究证实其分化潜能是超越胚层界限的。BM—MSCs属于多能干细胞,来源于中胚层,具有很强的多向分化潜能,具有干细胞的共性。对BM—MSCs分化潜能的研究已成为国内外研究机构的热点。目前BM—MSCs向肝细胞的分化已有研究,但仍处于初步阶段。本文就BM—MSCs体外诱导分化为肝细胞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温胃舒配合三联疗法缓解肺结核患者抗结核治疗所致的严重胃肠道反应的情况。方法治疗组采用合肥神鹿药业公司生产的温胃舒颗粒配合三联疗法对出现严重胃肠道反应的肺结核患者进行治疗,对照组只采用三联疗法,细致观察记录两组患者短期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在临床症状改善上明显较对照组快,尤其是胃胀和恶心症状改善情况差别明显。结论温胃舒配合三联疗法能在短期内有效缓解肺结核病人因抗结核治疗出现的严重胃肠道反应。  相似文献   
14.
目的系统评价腹腔镜右半肝切除术(LRH)与开腹右半肝切除术(ORH)治疗肝肿瘤的手术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系统检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CNKI和万方数据库,收集LRH与ORH治疗肝肿瘤疗效比较的文献。按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筛选随机或非随机同期试验、提取资料并评价质量后,使用RevMan 5. 3进行统计分析。连续变量通过均值差(MD)及其95%CI计算,二分类变量通过比值比(OR)及其95%CI计算。结果共纳入8篇病例对照研究(无随机对照试验),共591例患者,LRH组219例,ORH组372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ORH组相比,LRH组术中出血量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降低、住院时间缩短(P <0. 05,P <0. 01),手术时间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对肝恶性肿瘤患者随访,LRH组与ORH组的术后1年生存率、术后2年生存率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 0. 05)。结论 LRH在肝脏手术治疗中是安全、可行的,虽然LRH的手术时间长于ORH组,但与ORH相比,LRH具有创伤小、术中出血量较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住院时间短等特点,且在术后1年生存率、术后2年生存率方面与ORH组无明显差异。由于纳入研究数量和质量存在局限性,上述结论仍需大样本、高质量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壶腹部肿瘤局部切除的疗效。方法自1999年~2004年间9例壶腹部肿瘤患者行局部切除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病理报告标本切缘均无癌残留,无手术死亡。术后胆漏1例,经保守治疗痊愈。随访7例,随访时间8—45个月,2例分别手术后11、20个月死于其它疾病;1例术后14个月复发死亡。术后1年生存率(6/9)66%,2年生存率(4/9)44%。结论适应于肿瘤直径(2.0cm,无淋巴转移和局部浸润的壶腹部肿瘤,尤其对高龄合并内科疾病患者不失为一种比较理想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6.
17.
背景:肝细胞生长因子是体外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肝干细胞方向分化的关键性细胞因子。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不仅能提高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速度及其寿命,且能在增殖过程中保留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多向分化潜能。目的:探讨肝细胞生长因子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联合诱导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肝样细胞的可行性。方法:取大鼠股骨骨髓,用直接贴壁法分离纯化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并体外传代,流式细胞仪及成骨诱导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进行鉴定。将细胞按以下分组进行成肝诱导:①M0组:不添加任何因子。②M1组:20μg/L肝细胞生长因子。③M2组:20μg/L肝细胞生长因子+5μg/L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④M3组:20μg/L肝细胞生长因子+10μg/L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⑤M4组:20μg/L肝细胞生长因子+20μg/L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变化,在不同分化阶段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检测不成熟肝细胞表型标志甲胎蛋白和成熟肝细胞表型标志细胞白蛋白的表达。结果与结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诱导后呈肝样细胞形态改变。甲胎蛋白在诱导第7天细胞基本为阳性着色,在诱导第14天时表达降低,21d表达为阴性。细胞白蛋白在诱导第14天细胞开始表达,而后持续。M0对照组未见阳性染色,同一时间点,M3、M4组细胞阳性染色率高于M2组(P<0.05)。提示肝细胞生长因子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具有体外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肝样细胞分化的作用,二者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放疗与介入治疗对胰腺癌的疗效,对患者血浆β-内啡肽(β-EP)、前列腺素E2(PGE2)、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及远期生存率的影响。方法以该院就诊的100例胰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病历资料,将其分为观察组(n=52)与对照组(n=48)。其中对照组使用介入治疗,而观察组患者使用介入治疗与放疗,对比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65,P=0.018)。观察组患者各种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患者血浆β-EP、PGE_2、CGRP水平,疼痛评分及肿瘤坏死体积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治疗后,观察组PGE_2、CGRP水平,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而β-EP水平及肿瘤坏死体积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3年生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放疗与介入治疗可降低胰腺癌患者血浆β-EP、PGE_2、CGRP水平,减轻患者疼痛,改善患者生存质量,治疗效果显著,安全可靠,该方法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以丙烯酸树脂为膜材制备载药蒙脱石/丙烯酸树脂微球并考察其体外释放性能。方法以盐酸倍他洛尔为模型药物,采用O/O溶剂挥发法制备蒙脱石载药微球,通过正交实验设计,考察柠檬酸三乙酯及甘油用量、乳化剂与膜材比例及用量、内外相体积比等因素对微球载药量、包封率、体外释放性能的影响,采用扫描电镜对其外观形态进行表征。结果所得微球外观圆整,粒径分布较均匀,平均粒径为20.7μm,平均载药量为14.31%±0.47%,平均包封率为94.35%±1.01%。结论该法制备载药蒙脱石丙烯酸树脂微球是可行的,体外释放研究表明微球具有一定的缓释作用。  相似文献   
20.
良性胆管狭窄(benign biliary stricture,BBS)多见于胆囊切除术后、肝移植术后、胆道手术后、慢性胰腺炎及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等,胆管损伤的修复和愈合是以广泛的瘢痕形成和纤维化为特征[1],处理不当时可导致胆管狭窄甚至完全闭塞,出现反复发作的胆管炎及梗阻性黄疸,如长期未经有效治疗,将产生肝损害、肝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