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12.
本文通过41例颌骨肿瘤和囊肿的全颌体层摄影与常规X线平片检查对比,表明前者上颌骨肿瘤和囊肿的检出率和诊断符合率远高于后者;而对下颌骨肿瘤和囊肿前者略优于后者,但全颌体层摄影不能完全取代常规X线平片. 相似文献
13.
14.
三种肠道清洁方法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建妙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1992,(12)
腹部泌尿系、胆系X线检查和结肠小肠双对比造影都必须严格清洁肠道粪便和气体。目前采用的肠道清洁方法甚多,但实际使用的主要为清洁灌肠法、口服中药法和缓泻药清洁肠道。为了提高肠道清洁效果及腹部X线检查的诊断质量,本文收集我院近年来采用的3种肠道清洁方法各200例进行效果观察。资料与方法一、资料来源:本组按随机抽样法从既往自然就诊的腹部X线检查病例中抽去600例。其中男352例,女248例。年龄为3~79岁。腹部平片125例;泌尿系造影210例,胆系造影113例,结肠和小肠双对比造影152例。二、方法:1.清洁灌肠法:检查前1小时用生理盐水1000ml灌肠。2.口服中药法:检查前晚上 相似文献
15.
多发性骨巨细胞瘤1例原发性多发性骨巨细胞瘤较为少见,作者遇1例并经手术病理证实,报告如下。某女,35岁。右下肢股骨内下部和右腿骨上部疼痛并出现包块3年,行走困难半年,近2个月疼痛加重入浙江省淳安县第一医院。查体:右下肢股骨下部内侧触及8.ocmX9.... 相似文献
16.
17.
真菌性鼻窦炎的CT诊断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胡建妙 《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2008,16(1):49-50
目的探讨真菌性鼻窦炎的CT影像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23例真菌性鼻窦炎的CT表现。结果本组23例真菌性鼻窦炎中真菌球20例,CT表现为受累鼻窦密度增高,内充以软组织影,18例中央可见点状、不规则细条状或云絮状高密度影,融合成团块状,边缘欠清楚,受累窦壁骨质有不同程度增生肥厚,3例上颌窦内壁可见骨质吸收,但残存骨端伴有骨质硬化。变应性真菌性鼻窦炎3例,均为全组鼻窦受累。所有被累及的鼻窦黏膜增厚,窦腔实变,CT表现为鼻窦腔散在均匀高密度影,呈磨玻璃样特征,周边为软组织影。受累鼻窦膨胀2例,窦壁骨质侵蚀1例。病变延伸到邻近结构2例。结论真菌性鼻窦炎具有CT特征表现,如病变鼻窦内团块状高密度影、斑点样钙化影或气泡影,病变常膨入附近鼻窦或鼻腔,鼻窦骨壁可伴有压迫性破坏或吸收等。其中以鼻窦病变内钙化斑最具特异性。CT扫描结合鼻内镜检查是诊断本病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9.
<正> 患者,男23岁。腹痛、腹泻8月余,为果酱样大便带有腥臭味。服“复方新诺明”,“黄连素”,“痢特灵”等药物治疗,症状时轻时重,严重时畏寒发热,腹痛剧烈,大便每日10~20次不等。查体:腹平,左下腹部压痛,无反跳痛及肌卫。肛门指检:直肠距肛缘8Cm处呈环状狭窄,为增生性肿块,有触痛,并见果酱色粪便。直肠镜检查:见肛缘上8Cm直肠壁呈环状菜花样肿块。血常规正常,大便常规见红血球“+”,白血球“卄”,脓球“+”。找阿米巴原虫(一)。结肠钡剂灌肠见:钡剂行至直肠上端受阻,呈右侧偏心性环状狭窄、边缘光滑,界限清楚。梗阻以上肠腔扩张。钡剂仅少量进入狭窄段。考虑为直肠癌。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