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2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15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11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23篇
  2021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治疗组采用改良后外侧入路小切口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治疗髋关节疾病患者8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后外侧入路行人工THA 79例.发现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切口平均长度较短,围手术期出血量、引流量均少,术后早期功能恢复较快;术后及随访时两组假体位置均良好.认为改良小切口微创技术可选择性用于部分病例的人工全髋关节置术,创伤小,围手术期出血少,切口小且不影响假体位置,术后早期功能恢复快.  相似文献   
62.
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治疗重症膝关节疾病118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118例重症膝关节疾病(132膝)患者行人工膝关节置换术(TKA),随访10个月~6 a(平均30个月),并应用HSS膝关节评分系统判定疗效.结果 手术优良率为91.8%,4例术后并发感染(均对症治疗后痊愈).认为TKA治疗重症膝关节疾病有效、安全,手术宜采用髌旁股内侧肌下缘切口(注意将髌骨增生骨质予以清除)及后方稳定型人工假体,术后注意预防感染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63.
目的 比较自制含万古霉素的骨水泥占位器和Link感染治疗型占位器的疗效,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慢性感染Ⅱ期翻修中占位器的选择.方法 26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患者,年龄32~82岁,平均69.5岁.彻底清创、取出假体后,14例置入含万古霉素的骨水泥占位器,12例采用Link感染治疗型占位器.术后静脉滴注抗生素2周后,改为口服抗生素6周;术后定期复查血白细胞、红细胞沉降率(ESR)和C-反应蛋白(CRP).Ⅱ期行人工髋关节翻修术.手术前、后以Harris髋关节评分标准评估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26例患者在彻底清创、取出假体、自制含万古霉素的骨水泥占位器或Link感染治疗型占位器置入后,伤口均Ⅰ期愈合.Ⅱ期翻修手术间隔时间平均5.2个月(3~11.5个月),翻修术后随访平均20.8个月(12~33个月),未出现感染复发征象.Harris髋关节评分Ⅰ期术前平均27.9分,Ⅱ期术前平均52.9分,最后随访时平均83.6分(P<0.05).含万古霉素骨水泥占位器患者Ⅱ期术前有1例断裂,Link感染治疗型占位器患者Ⅱ期术前无断裂.结论 (1)Ⅱ期翻修术具有感染清除率高、缓解疼痛、有效保留关节功能等优点,是治疗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有效方法;(2)使用自制含万古霉素的骨水泥占位器和Link感染治疗型占位器,均能有效感染控制和恢复部分患肢功能;(3)Link感染治疗型占位器术中操作简便,治疗间歇期患肢功能恢复较好,但置管易堵,不能长期缓释抗生素,费用较高,适用于体质较好、感染不严重、两次手术间隔期患肢功能要求较高的患者.  相似文献   
64.
背景:前期实验构建了骨形态发生蛋白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双基因活化纳米骨浆。 目的:观察骨形态发生蛋白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双基因活化纳米骨浆在动物体内成骨的基因表达和骨形成效果。 方法:取昆明小鼠24只,在其中12只右侧大腿后群肌袋内注入骨形态发生蛋白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纳米骨浆,左侧大腿后群肌袋内注入空白质粒+纳米骨浆或纳米骨浆;在剩余12只小鼠右侧大腿后群肌袋内注入骨形态发生蛋白2+纳米骨浆,左侧大腿后群肌袋内注入空白质粒+纳米骨浆或纳米骨浆。术后2,4周取材作影像学检查、组织学观察和分子生物学检测。 结果与结论:术后各时间点骨形态发生蛋白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纳米骨浆组、骨形态发生蛋白2+纳米骨浆组均有骨样组织形成;骨形态发生蛋白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纳米骨浆组局部有明显骨形态发生蛋白2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mRNA表达,并且碱性磷酸酶水平、成骨速度及新生骨量明显优于骨形态发生蛋白2+纳米骨浆组(P 〈 0.05);空白质粒+纳米骨浆组、纳米骨浆组无明显成骨表现。表明纳米骨浆经骨形态发生蛋白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质粒或骨形态发生蛋白2质粒活化后,在体内具有了一定的成骨能力,且前者在成骨速度和质量方面较后者明显增强。  相似文献   
65.
目的 总结人工全髋关节置换并发症、失误原因及对策。方法 通过54例病例分析其发生原因并阐明不同的治疗对策。结果 经过不同措施处理的40例患者中有37例取得较好效果。结论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虽已较广泛开展,但仍需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准确选择假体,提高手术技巧。术前的髋关节CT应作为了解髋臼底厚薄的常规检查。  相似文献   
66.
目的 比较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 THA)中行髋臼原位重建及高髋关节中心技术治疗Crowe Ⅱ、Ⅲ型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 DDH)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012年8月至2015年12月于我科行THA治疗Crowe Ⅱ、Ⅲ型DDH合并髋关节骨性关节炎(Tonnis Ⅲ期)的37例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髋臼重建方式分组:其中髋臼原位重建组17例,高髋关节中心重建组20例。比较两组病人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Harris评分、影像学假体松动率。结果 37例病人平均随访41个月(25~63个月)。髋臼原位重建组的手术时间和手术出血量分别为(119±16) min、(413±36) ml,高髋关节中心重建组的手术时间和手术出血量分别为(92±21) min、(389±44) ml,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9.561,P=0.021;t=0.682,P=0.231)。两组术后的Harris评分均较术前显著提高,但两组间术前及末次随访的Harri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髋臼原位重建组中有2例少量植骨吸收,两组随访未见影像学假体松动。结论 高髋关节中心技术的手术时间较髋臼原位重建更短,两种技术治疗Crowe Ⅱ、Ⅲ型DDH的中期临床疗效较好,均可显著恢复病人的髋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67.
目的 评估大清生物纸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THA)后止血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2012年10月至2013年3月39例行THA患者采用传统止血加大清生物纸进行止血,将2012年3月至9月行THA手术的41例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传统止血.比较两组患者术后24 h引流量、输血量、术前与术后l天血红蛋白(Hb)下降值区别.结果 试验组术后输血量、24 h引流量、Hb下降值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结论 大清生物纸在THA术中具有较好的止血效果后良好安全性.  相似文献   
68.
陈旧性寰枢脱位伴有脊髓压迫症临床不少见,按常规行颅骨牵引,后路减压内固定,通常不能使复位满意,脊髓压迫症状也难得以缓解。我院于2004年6月对1例陈旧性寰枢椎脱位伴有脊髓压迫症的患者行经口咽前、后路二期手术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9.
背景: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已被广泛应用于骨组织工程治疗骨缺损或骨不连,但是直接应用外源性骨形态发生蛋白2修复骨缺损效果不理想。 目的:观察转染pIRES-骨形态发生蛋白2的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持续合成并分泌骨形态发生蛋白2的情况。 方法:全骨髓贴壁法分离培养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脂质体介导下将真核表达质粒pIRES-骨形态发生蛋白2导入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结果与结论:ELISA结果显示,随着pIRES-骨形态发生蛋白2转染时间的延长,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泌的骨形态发生蛋白2逐渐增多,至转染后10~12 d达高峰,转染后15 d,仍可见较多骨形态发生蛋白2的表达。说明转染pIRES-骨形态发生蛋白2的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持续稳定分泌骨形态发生蛋白2。  相似文献   
70.
目的通过16例微创全膝关节置换术了解其疗效。方法用膝关节髌骨内侧切开方法完成全膝关节置换,手术的核心是不损伤股四头肌,必须不以任何方式破坏伸膝装置,本组病例平均切口长度9.5 cm。结果与传统手术方法相比在出血量、术后功能恢复等方面有较多优点。结论微创技术应用于全膝关节置换能减少病人的创伤,加速了患者术后的康复,较快恢复膝关节功能,是一个值得推广的手术方式。在具备较丰富全膝关节置换技术的基础上该术式的适应症是可以适当扩大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