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43篇 |
免费 | 6篇 |
国内免费 | 6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1篇 |
临床医学 | 68篇 |
内科学 | 4篇 |
神经病学 | 1篇 |
特种医学 | 8篇 |
外科学 | 12篇 |
综合类 | 26篇 |
预防医学 | 15篇 |
药学 | 11篇 |
中国医学 | 5篇 |
肿瘤学 | 4篇 |
出版年
2023年 | 1篇 |
2022年 | 1篇 |
2021年 | 7篇 |
2020年 | 2篇 |
2019年 | 6篇 |
2018年 | 3篇 |
2015年 | 4篇 |
2014年 | 4篇 |
2013年 | 6篇 |
2012年 | 11篇 |
2011年 | 15篇 |
2010年 | 16篇 |
2009年 | 8篇 |
2008年 | 8篇 |
2007年 | 9篇 |
2006年 | 5篇 |
2005年 | 3篇 |
2004年 | 7篇 |
2003年 | 9篇 |
2002年 | 10篇 |
2001年 | 9篇 |
2000年 | 3篇 |
1999年 | 1篇 |
1998年 | 1篇 |
1996年 | 1篇 |
1994年 | 1篇 |
1993年 | 3篇 |
1991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 毫秒
11.
目的 调查2 0 0 3年5月宁波市江东区某小学发生多人发热事件及其发生原因。判断是否为SARS病例。方法 对该小学4 89名小学生和周边2所小学1380名学生采用统一方法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结合实验室和X线检查。结果 本次调查共发现6 5名发热小学生,白细胞计数大多正常,淋巴细胞百分率增加,X线检查显示3名学生肺部有模糊阴影,其余学生均两肺清晰无异常,病人分布有一定的聚集性。经过2d的集中医学观察,除2名留观学生体温在37 4℃(1名为上呼吸道感染、1名为扁桃体炎) ,其他学生体温均在37℃以下症状,白细胞计数、x线检查均正常。结论 发热病例不符合SARS诊断标准,考虑本次发病为多种原因引起的,一般病毒性感染引起的短暂发热可能性最大. 相似文献
12.
超声引导经皮穿刺微波凝固治疗周围型肺癌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经皮穿刺微波凝固治疗(PMCT)周围型肺癌的可行性及其疗效.方法对12例周围型肺癌患者的16个肿瘤结节行超声引导PMCT,一般先用60W、100s,然后30~40W、300~600s,直径≥3 cm的肿瘤一次多点凝固.结果治疗后肿瘤结节均有不同程度缩小,内部血流信号消失或减少;增强CT检查9个肿瘤结节无强化,7个部分强化;治疗后4例活检治疗区肿瘤完全坏死;治疗后1个月5例临床症状消失,7例症状减轻;随访6~40个月(平均20个月),7例存活;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超声引导PMCT治疗周围型肺癌是一种安全、可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超声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对脾动脉瘤(SAA)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脾动脉瘤患者的超声表现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DFI)图像特征,所有患者均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结果 13例SAA患者中,单发11例,多发2例,2例患者2个瘤体,共15个SAA;超声误诊2个,准确诊断13个,诊断准确率为86.7%(13/15)。SAA的超声特征性表现为:脾动脉管径局限性扩张,瘤体内充满彩色血流信号,与脾动脉相通。结论超声能方便、准确、无创地显示SAA及瘤体内的血流动力学改变,适合临床对SAA进行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价超声对原发性胆囊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我院经手术和病理确诊的52例原发性胆囊癌患者超声检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2例原发性胆囊癌超声检查诊断准确率为82.7%(43/52),误诊率为17.3%(9/52),其中4例误诊为胆囊炎,3例误诊为胆囊息肉,2例误诊为胆囊腺肌症.结论 超声检查对于胆囊癌诊断准确率较高,对临床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参数预测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的应用价值。方法 56例乳腺癌患者分别于新辅助化疗前及第2次化疗结束后进行超声造影检查。记录超声造影参数及4~6个周期新辅助化疗后的病理学疗效,比较新辅助化疗前、后超声造影参数的差异及不同病理学疗效分组间超声造影参数的差异。结果 56例乳腺癌病灶经新辅助化疗2个周期后的超声造影峰值强度(17.82±3.29 db)低于化疗前(23.80±3.74 db),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948,P0.001)。化疗前、后两次乳腺癌病灶超声造影峰值强度变化率与病理反应分级呈正相关(spearman r=0.839,P0.001)。4~6个周期新辅助化疗后的病理有效组与无效组的峰值强度变化率分别为0.28±0.07和0.16±0.04(t=5.27,P=0.026)。结论超声造影参数中峰值强度变化率有助于预测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的疗效。 相似文献
16.
雾化吸入硫酸沙丁胺醇溶液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评价雾化吸入硫酸沙丁胺醇溶液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的疗效。方法76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36例,给予临床症状评分并测定基础肺功能。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低流量给氧,抗炎,二羟丙茶碱平喘,氨溴索祛痰,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硫酸沙丁胺醇溶液2 mL+生理盐水2 mL,氧驱动雾化吸入,2次/d。于治疗后分别于第5天、第10天评价临床治疗效果并检测肺功能参数(FEV1)。结果治疗后第5天、第10天2组病人的喘息症状、哮鸣音、FEV1均明显好转,2组间治疗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肺功能亦明显改善。结论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的临床常规治疗之外,雾化吸入硫酸沙丁胺醇溶液,能迅速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肺功能亦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钼靶摄影及其两者联合应用对乳腺导管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57例乳腺导管癌病灶的高频超声及钼靶摄影的影像资料,比较两者独立诊断及联合诊断乳腺导管癌的敏感性。结果:高频超声诊断乳腺导管癌敏感性86.8%(223/257),钼靶摄影诊断乳腺导管癌敏感性为82.1%(211/257),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联合钼靶摄影的诊断敏感性为96.9%(249/257),与单独应用钼靶摄影、超声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高频超声和钼靶摄影联合应用可提高乳腺导管癌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18.
肝脏疾病弹性成像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弹性成像为肝脏疾病的诊断提供了新的方法,通过测量肝组织弹性模量的差异,从而达到无创性诊断肝脏疾病的目的:尤其是Fibroscan在分期诊断慢性丙型肝炎肝纤维化、监测肝硬化及门静脉高压发展中表现出优异的诊断价值;此外,磁共振弹性成像、声脉冲辐射力成像技术已初步应用于肝脏疾病的诊断.本文针对弹性成像的理论基础及肝脏疾病弹性成像临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9.
正早在1991年,由Ophir等[1]率先提出超声弹性成像这一技术,其基本原理是根据组织受力后形变程度的不同来显示组织的不同硬度,从而反映疾病发生、发展情况,为临床诊疗提供帮助。随后在1998年,由Catheline等[2]和Sarvazyan等[3]提出的剪切波弹性成像技术,其原理是声源振动产生声波,当声波在传播途径上被反射或吸收时,会产生声辐射力,该力会使组织粒子产生横向振动,从而产生剪切波,通过跟踪剪切波的传播速度得到组织弹性的绝对值——杨氏模量(E=3ρct2),从而定量分析、比较各组织间的弹性差异,辅助临床诊断。超声弹性技术历经早期传统的静态型弹性成像,如应变成像(strainelastography,SE)、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