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9篇 |
免费 | 11篇 |
国内免费 | 2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1篇 |
儿科学 | 21篇 |
妇产科学 | 2篇 |
基础医学 | 1篇 |
临床医学 | 19篇 |
内科学 | 3篇 |
外科学 | 10篇 |
综合类 | 23篇 |
预防医学 | 3篇 |
药学 | 2篇 |
中国医学 | 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3年 | 2篇 |
2022年 | 4篇 |
2021年 | 4篇 |
2020年 | 4篇 |
2019年 | 1篇 |
2018年 | 3篇 |
2017年 | 4篇 |
2016年 | 1篇 |
2015年 | 4篇 |
2014年 | 1篇 |
2013年 | 3篇 |
2012年 | 3篇 |
2011年 | 1篇 |
2010年 | 7篇 |
2009年 | 10篇 |
2008年 | 8篇 |
2007年 | 9篇 |
2006年 | 9篇 |
2005年 | 2篇 |
2004年 | 3篇 |
2003年 | 2篇 |
2001年 | 1篇 |
2000年 | 3篇 |
1996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应用肠外营养治疗新生儿疾病12例。临床观察无任何不良反应,检测未发现代谢并发症。患儿体重平均增加216g,血浆白蛋白平均增加4.57g·L ̄(-1),结果表明,对新生儿进行肠外营养时,应根据新生儿的日龄、体重、疾病计算合理的配方,用脂肪和葡萄糖作为能源底物,脂肪供能占总热量的30%,最大不超过50%,氮热卡比值1:150~250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62.
目的:观察补肾健脾活血法对合并肌少症人工股骨头置换患者髋关节功能、步速及平衡能力的影响。方法:自2019年6月至2020年12月纳入符合骨质疏松症及肌少症诊断标准的人工股骨头置换患者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0例,对照组接受康复训练;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补肾健脾活血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髋关节Harris评分、Fugl-Meyer平衡量表评分及步速。结果:术后3月和6月,治疗组Harris评分平均分值分别为74.98、80.53,对照组分别为69.45、76.15,治疗组Harri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月和6月,治疗组平均步速为0.89 m/s和1.15 m/s,对照组为0.83m/s和1.05m/s,治疗组步速快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月和6月,治疗组平均Fugl-Meyer平衡量表分值为6.73和7.70,对照组为5.83和6.70,治疗组Fugl-Meyer平衡量表分值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肾健脾活血法能够有效改善合并肌少症人工股骨头置换患者的髋关节功能和平衡能力,提高患者的活动能力,有利于减少术后跌倒及再骨折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63.
64.
目的:研究L-精氨酸(L-Arg)对宫内发育迟缓(IUGR)大鼠肾脏 Pax2表达的影响。方法:孕鼠随机分为 3 组:正常对照组、IUGR 组和干预组。正常对照组母鼠全程以普通饲料(含 21% 蛋白)喂养。IUGR 组和干预组大鼠孕期均采用低蛋白饲料(含 10% 蛋白)喂养。仔鼠出生后,IUGR 组母鼠常规饲料喂养;干预组母鼠在常规饲料喂养的基础上,于部分饮水中每日添加 L-Arg 200 mg/kg。取 7 d、21 d、2月和 3月龄仔鼠肾脏组织,用免疫组化和 Western blot 法检测 Pax2 表达。结果:免疫组化显示正常对照组仔鼠在各时间点均未见明显 Pax2 表达。IUGR 组、干预组仔鼠2月龄和 3月龄时,两组大鼠在肾小球和肾小管区可见 Pax2 阳性细胞,且 3月龄鼠的 Pax2 表达比 2月龄的更显著(P<0.05);干预组的 Pax2 表达低于同龄IUGR组(P<0.05)。Western blot 检测发现,3 组仔鼠肾脏在 7 d 和 21 d 均未见 Pax2 蛋白明显表达。到 2月龄和 3月龄时,干预组和 IUGR 组仔鼠肾组织 Pax2 蛋白表达均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增多,但干预组的表达低于 IUGR 组(P<0.01)。结论:IUGR 大鼠成年后肾脏 Pax2 基因有再表达现象;用L-Arg 干预后Pax2 表达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65.
早产儿宫外生长发育迟缓状况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中早产儿宫外生长发育迟缓(EUGR)的发生情况,探讨与早产儿EUGR有关的因素,为早产儿制定更为合理的营养支持策略提供指导。方法 对2005年9月至2006年12月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NICU中住院的94例早产、低出生体重儿进行体重的监测,并将其与中国15城市不同胎龄新生儿体重百分位数标准进行比较;统计早产儿住院期间合并症的发生情况,应用多因素回归分析法,探讨与EUGR有关的高危因素。结果 94例早产儿中,出生时为宫内发育迟缓(IUGR)的占35.1%,出院时存在EUGR的占72.3%,EUGR的发生率明显高于IUGR。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与EUGR有关的高危因素包括消化道出血、感染及是否应用肠外营养。结论 NICU中早产儿EUGR的发生率很高,应引起医务人员的重视。防治早产儿常见合并症并积极应用肠外营养,有助于减少EUGR的发生。 相似文献
66.
67.
目的探讨富血小板血浆(PRP)对肩袖损伤模型大鼠肩袖相应肌肉脂肪浸润的干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30只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PRP组,每组10只。假手术组仅予以切开皮肤,暴露肩袖组织后缝合,于冈上肌组织多部位肌肉内注射0.9%氯化钠注射液0.5ml,每2d注射1次;模型组和PRP组暴露肩袖组织后予以切断冈上肌肌腱,然后缝合皮肤。模型组于冈上肌组织多部位肌肉内注射0.9%氯化钠注射液0.5ml,每2d注射1次;PRP组于冈上肌组织多部位肌肉内注射PRP0.5ml,每2d注射1次。将新鲜获取的健侧及造模侧冈上肌组织进行称重,获得肌肉湿重比。采用油红O染色观察3组大鼠冈上肌组织中脂肪形成情况,随机选取冈上肌组织中腹部5个区域,采用ImageJ软件计算每个区域内20根肌纤维的横截面积。采用qRT-PCR法检测3组大鼠成脂指标[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C/EBPβ)、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γ)]、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丝氨酸/苏氨酸激酶(Akt)、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点(mTOR)mRNA表达水平,采用Westernblot法检测3组大鼠C/EBPβ、PPARγ、PI3K、Akt、mTOR蛋白表达水平。结果造模8周后,模型组大鼠冈上肌肌肉湿重比小于假手术组和PRP组(均P<0.01),PRP组大鼠冈上肌肌肉湿重比大于假手术组(P<0.05)。对3组大鼠冈上肌病理切片脂肪浸润情况进行观察,模型组大鼠冈上肌中脂滴形成较假手术组明显增多,且肌肉组织出现萎缩;PRP组冈上肌中脂滴形成数量较模型组明显减少,且肌肉组织萎缩程度也较轻。模型组大鼠肌纤维横截面积小于假手术组和PRP组(均P<0.01),PRP组肌纤维横截面积大于假手术组(P<0.01)。模型组大鼠C/EBPβ、PPARγ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均高于假手术组(均P<0.05),而PRP组大鼠C/EBPβ、PPARγ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均低于模型组(均P<0.05)。模型组大鼠PI3K、Akt、mTOR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均高于假手术(均P<0.05),而PRP组大鼠PI3K、Akt、mTOR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均低于模型组(均P<0.05)。结论PRP可以抑制PI3K/Akt/mTOR信号通路,从而抑制脂肪转录因子的表达,减少肩袖损伤后脂肪浸润的发生。 相似文献
68.
69.
肠外营养对危重新生儿脂质过氧化及超氧化物歧化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危重新生儿应用肠外营养对机体脂质过氧化、超氧化物歧化酶及新生儿行为神经测试(NBNA)评分的影响,探讨危重新生儿使用脂肪乳的合适剂量及时机.方法选择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患儿45例,并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治疗A组及治疗B组,每组15例;除给予相同的对症、支持治疗外,治疗A、B组还分别给予含脂肪乳2 g/(kg·d)和1 g/(kg·d)的"全合一"部分肠外营养(PN)3 d,对照组患儿给予静脉点滴葡萄糖溶液.治疗A、B组分别于用PN前、每次输完PN后检测血清丙二醛(MDA)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对照组在相对应的时间内检测相应的指标.3组HIE患儿均于生后7~10 d行NBNA.结果治疗组HIE患儿第1、2次使用PN后,MDA值较对照组增高,且与脂肪乳剂量有关.输脂肪乳2 g/(kg·d)时MDA的增高与对照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输脂肪乳1 g/(kg·d)时MDA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A、B两组间差异亦有显著性(P<0.05).输脂肪乳2 g/(kg·d)时SOD较对照组明显下降,差异有显著性(P<0.01);输脂肪乳1 g/(kg·d)时SOD与对照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HIE患儿在未给予PN的情况下,体内MDA的含量呈一动态变化的过程.3组HIE患儿NBNA评分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脂肪乳1 g/(kg·d)的剂量在HIE患儿是安全的.脂肪乳的使用应避开体内脂质过氧化的高峰期,建议在生后第2天以后开始使用. 相似文献
70.
目的:了解长沙市学龄儿童打鼾的发生情况,探讨打鼾与注意力缺陷、多动冲动等行为问题之间的关系。方法:在长沙市5个行政辖区随机抽取1 736名6~12岁儿童,对受试儿童进行睡眠状况和父母版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诊断量表的调查。结果:1 736名学龄儿童中频繁打鼾的发生率为5.7%,其中男童为7.5%,高于女童的3.8%(χ2=18.782,P<0.01);6~9岁组为7.2%,高于10~12岁组的3.7%(χ2=9.666,P<0.01)。打鼾组白天嗜睡发生率为31.5%,高于无打鼾组的25.9%(χ2=6.678,P<0.01)。频繁打鼾组喉头哽咽、呼吸暂停、张口呼吸、睡眠多汗、不明原因觉醒或憋醒等症状的发生率均高于偶尔打鼾组、从无打鼾组(χ2分别=37.035,27.745,51.341,30.975,45.972,均P<0.01)。注意力缺陷的发生率在打鼾频繁组、偶尔组及从无组分别为31.3%,16.2%,13.9%; 多动冲动的发生率分别为18.2%,9.9%,8.8%,二者组间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χ2=20.592,P<0.01; χ2=9.067, P<0.05)。结论:长沙市学龄儿童打鼾发生率较高,打鼾与注意力缺陷、多动冲动等行为问题相关,应关注儿童打鼾及其心理行为发育状况。[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09,11(7):562-565]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