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7篇
  免费   51篇
  国内免费   34篇
耳鼻咽喉   2篇
儿科学   34篇
妇产科学   9篇
基础医学   47篇
口腔科学   4篇
临床医学   136篇
内科学   43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21篇
外科学   44篇
综合类   255篇
预防医学   109篇
眼科学   6篇
药学   100篇
  1篇
中国医学   70篇
肿瘤学   15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32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32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30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34篇
  2014年   57篇
  2013年   59篇
  2012年   73篇
  2011年   60篇
  2010年   58篇
  2009年   36篇
  2008年   45篇
  2007年   57篇
  2006年   50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5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 总结实性肿块型肺隔离症的CT表现特点、临床特点、病理特征.方法 对外院误诊为肺肿瘤后经来我院经病理证实的9例肺隔离症的临床和CT资料、病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9例中,女性5例,男性4例,中位年龄46岁.CT显示病变位于左肺下叶6例,位于右肺下叶3例.患者临床症状表现为反复咳嗽、咳痰5例,反复咯血3例,腰痛1例.均为叶内型.我院对病变行CT增强扫描、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清晰的显示异常供血动脉及与邻近结构的关系.结论 肺隔离症临床症状无特异性,初诊误诊率较高,CT增强扫描及MPR、MIP对鉴别肺隔离症有重要价值.对临床高度可疑或确诊为肺内型PS可行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32.
目的:通过构建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因子SERPINA3K的原核表达载体,并将其转化到Rosetta-g ami2感受态细胞中,表达重组SERPINA3K,从而为对其功能的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方法:以小鼠MS-1细胞cDNA为模板通过PCR的方法扩增Serpina 3k基因的表达全片段,再将其插入到原核表达载体pET-41a中,酶切并测序鉴定重组体.将构建好的重组质粒转化大肠杆菌Rosetta-gami2感受态细胞,表达产物用Western blot鉴定.结果:原核表达载体pET-4 1a-Serpina 3k成功构建,可在大肠杆菌Rosetta-gami2中高效表达,得到重组蛋白SERPINA3K,经Western blot鉴定正确.结论:成功构建SERPINA3K原核表达载体且获得表达,为研究SERPINA3K生物学活性及产品开发提供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33.
目的 探讨鼻中隔矫正术联合冷冻疗法治疗合并鼻中隔偏曲的变应性鼻炎(AR)的疗效.方法 对48例合并鼻中隔偏曲的AR患者进行鼻中隔矫正手术并辅以筛前神经区域黏膜冷冻治疗作为治疗组,同期单纯行鼻中隔矫正术患者26例为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症状评分及术后复发情况.结果 2组患者术后1周至6个月症状评分较术前均显著下降(P<0.05),术后1个月症状评分降至最低,之后略有回升.2组相比,术后1个月内症状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3个月及6个月治疗组症状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2组并发症发生率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对照组术后6个月内复发率为15.4%,治疗组无复发,2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鼻中隔矫正术联合冷冻治疗合并鼻中隔偏曲的变应性鼻炎疗效显著,操作简便,而且还能减少或延缓患者的复发.  相似文献   
34.
目的研究右半结肠癌肿瘤浸润与淋巴结转移规律,为早期右半结肠癌手术范围的改进提供依据。方法前瞻性收集根治性切除24例右半结肠腺癌患者的病理资料,采用淋巴结显示技术(LRT)检获手术标本的淋巴结;HE及CK20免疫组化法检测淋巴结转移情况,分析不同分期各站各组淋巴结转移的差异。结果 24例标本共检获淋巴结492个,平均20.5个/例。HE检查转移率41.6%(11/24),淋巴结转移度12.4%(61/492);CK20免疫组化染色检查转移率66.7%(16/24),淋巴结转移度17%(87/492)。随着浸润深度加深,中枢方向及肠管旁淋巴结转移率及转移度均有增高趋势。肠旁淋巴结主要转移在距离肿瘤10 cm范围内。pT1期者N1、N2、N3各站中及肠旁无淋巴结转移,pT2期淋巴结转移发生在N1、N2站及肠旁10 cm以内,无一例转移至N3站及肠旁>10 cm组。结论 LRT可以明显提高淋巴结的检出数;该技术结合CK20免疫组化检测技术能较精准的检测右半结肠癌淋巴结,明确其转移规律,指导临床结肠癌的治疗;针对早期右半结肠腺癌患者(如T1、T2期者),尤其是肝曲结肠癌,可采取缩小范围的手术。  相似文献   
35.
目的了解南通市老年人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现状,并对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为制定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的相关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世界卫生组织QOL-BREF及自制量表为调查工具,对南通市60岁以上老年人群进行调查,共收集有效问卷714份。结果南通市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得分(x±s)分别是:生理领域64.99±11.19,心理领域61.05±9.84,社会关系领域65.74±10.18,环境领域59.06±10.41,QOL自评65.14±17.16,健康自评71.06±14.22。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睡眠状况、个性是否乐观、体育锻炼是影响老年人生理领域得分的主要因素;文化程度、医疗费用负担方式、食欲、人际关系、个性是否乐观、体育锻炼及对医疗保险制度的满意度是影响老年人心理领域得分的主要因素;婚姻状况、医疗保险费用的负担方式、人际关系、个性是否乐观、体育锻炼及对医疗保险制度的满意度是影响老年人社会领域得分的主要因素;文化程度、医疗费用负担方式、居住条件、人际关系、个体是否乐观、体育锻炼及对医疗保险制度的满意度是影响老年人环境领域得分的主要因素。结论完善医疗保障制度,鼓励老年人适当地参加体育锻炼,建立良好的社会关系,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6.
目的评估氢吗啡酮用于骨科术后镇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并与传统强阿片药舒芬太尼的镇痛效能和副作用进行比较。方法全麻下行骨科手术、术后接受24小时自控静脉镇痛患者114例。将114例患者随机分为氢吗啡酮组和舒芬太尼组,镇痛药液包含0.16 mg/ml盐酸氢吗啡酮或1μg/ml枸橼酸舒芬太尼。记录患者性别、年龄、身高、体重、手术部位、后静脉镇痛期间、记录用药剂量、静止和运动疼痛评分、镇静评分、心率、血压、脉搏氧饱和度以及不良反应。结果氢吗啡酮组患者术后各个时点患者心率(80±15)次/分,收缩压(113±15)mmHg,舒张压(65±10)mmHg,脉搏氧饱和度(98±1)%,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6小时氢吗啡酮组VAS评分低于舒芬太尼组,而术后18小时、24小时氢吗啡酮组VAS评分高于VAS组。术后6小时、18小时和24小时氢吗啡酮组PCA按压次数和药物用量均高于舒芬太尼组。两组患者以上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Ramsay镇静评分均为2(2,2),也未出现术后镇痛相关的呼吸抑制。氢吗啡酮组患者术后恶心呕吐和眩晕的发生率分别为7.1%和1.9%,与舒芬太尼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对术后镇痛的满意度均为5(4,5)。结论氢吗啡酮可以安全有效地用于成人骨科术后静脉自控镇痛,0.16mg/ml盐酸氢吗啡酮与1μg/ml枸橼酸舒芬太尼的镇痛效能和不良反应相似。  相似文献   
37.
目的比较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与尿激酶(UK)静脉溶栓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于2013年7月至2016年6月选择发病6 h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16例,随机分为rt-PA(0.6~0.9 mg/kg)治疗组58例与低UK(l万~1.5万IU/kg)治疗组58例,比较两组治疗前和治疗后24 h、7 d的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及日常生活(barthel)指数,以及治疗后7 d与14 d的mRS评分、治疗后24 h急性心肌梗死溶栓分级标准(TIMI)评分,并评价两组的疗效及脑出血发生率。结果治疗后24 h与治疗后7 d,两组的NHISS评分和Barthel评分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7d与治疗后14 d,两组的mR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24 h两组的血管再通情况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28 d,rt-PA组的总有效率(87.93%)略高于UK组(79.32%),rt-PA组SICH发生率(3.45%)略低于UK组(8.62%),P均0.05。结论 rt-PA与尿激酶治疗发病6 h之内的急性脑梗死均能取得良好的疗效,前者的安全性略高。  相似文献   
38.
目的探讨高原环境下外周血涂片中性粒细胞形态学检查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经临床确诊的急性化脓性感染、急性中毒、大面积烧伤、败血症、白血病等患者,按常规采集外周血涂片,瑞氏染色,油镜﹙10×100倍﹚观察中性粒细胞形态。结果在急性化脓性感染、急性中毒、大面积烧伤、败血症、白血病患者的外周血涂片中观察到11种异常中性粒细胞,结合相应疾病进行应用。结论外周血涂片中性粒细胞形态学检查对急性化脓性感染、急性中毒、大面积烧伤、败血症、白血病等患者的诊断、治疗、预后评估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对高原地区血细胞形态学检查整体水平的提高有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39.
40.
目的通过对儿童多发性硬化(MS)系统随访,总结其躯体、心理预后及视力特点。方法回顾性收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近10年来经McDonald诊断标准评估确诊的MS病历,对病程3年以上的MS病例进行系统的随访,随访内容包括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估(ADL),扩展的功能障碍量表评分(EDSS),神经心理评估(抑郁、焦虑、注意力、社会生活能力)和智力检测,眼科检查[最佳矫正视力、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测量视神经纤维层(RNFL)厚度、图形视觉诱发电位(P-VEP)]等,对预后进行综合分析。 结果23例MS患儿进入分析。男10例,女13例,平均起病年龄7.7岁;复发缓解型20例,进展复发型2例,继发进展型1例。23例均复发,次数1~10次。平均随访7.7(3.6~14)年,均行ADL评分,完全依赖和中度依赖各1例,均为进展复发型;16例行EDSS评分,EDSS 0分 11例,EDSS≤2.5分4例,EDSS 4.0分1例(为进展复发型);15例完成神经心理检查,韦氏智力测验2例低于平常,2例边界,1例社会适应能力临界,6例存在注意力缺陷,4例存在轻度焦虑情绪,均无抑郁情绪。16例患儿32眼完善眼科检查,30眼矫正视敏度0.5~1.5,视野无异常,余2眼仅存光感;合并视神经炎MS患儿眼底均提示视神经萎缩,OCT检查结果显示视神经眼在各个象限的RNFL厚度与无视神经炎眼相比明显变薄(P<0.001);P-VEP检查中视神经炎眼较无视神经炎眼P100潜伏期明显延长,振幅明显减低(P<0.05) 结论儿童MS复发缓解型预后尚好,多合并视神经萎缩,但无视力严重受损;其他类型预后差,多遗留躯体残疾及视力残疾,OCT检查可对视神经受累程度定量测定。儿童MS可出现认知损害、焦虑和注意力缺陷等多种神经心理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