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20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4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目的探讨提高超低出生体重儿(ELBWI)存活率的护理方法。方法对在我院新生儿科住院的30例实行特别护理的ELBWI进行总结,分析其救治成功的护理相关因素。结果30例ELBWI治愈出院25例,家属自动放弃2例,死亡3例。结论在ELBWI的救治过程中实行科学、规范、综合的“一对一”特别护理对提高ELBWI的存活率、降低病残率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早产儿PICC置管常见并发症的原因及处理对策。方法:对45例PICC置管早产儿置管期间的并发症进行观察记录、总结。结果:45例置管早产儿有16例发生了并发症,其中因并发症拔管的患儿2例,其余均在疗程结束后拔管。结论:对早产儿PICC置管的并发症及早对症处理,能有效减少PICC的意外拔管。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高胆红素血症早产儿换血治疗和护理的效果.方法 对80例血清胆红素水平达到换血水平的早产儿采用外周动静脉双通道同步换血,并配合相应护理.比较换血前后早产儿的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结果 80例实行换血的早产儿换血后的胆红素水平较换血前下降(p均<0.01),其中共有11例患儿在换血过程中出现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结论 使用外周动静脉双通道同步换血术治疗早产儿高胆红素血症,效果满意,但对换血中出现的问题不容忽视,应充分准备,积极处理.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以家庭为中心的协同护理对低出生体重早产儿照顾者出院准备度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低出生体重早产儿38例为对照组,2020年2月-2021年6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低出生体重早产儿39例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以家庭为中心的协同护理,比较2组照顾者出院准备度、照护应对能力和出院3个月内早产儿的再入院率。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出院准备度得分、应对能力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患儿再入院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以家庭为中心的协同护理可以提高照顾者的出院准备度和早产儿照顾应对能力,降低患儿再入院率。  相似文献   
15.
总结了30例超低出生体重儿的救治与护理对策。包括一对一的特别护理,医院感染的防治,加强体温管理,喂养等护理,加强照顾和健康教育。认为在超低出生体重儿的救治过程中实行科学、规范、综合的特别护理对提高患儿存活率,降低病残率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不同胎龄及出生体质量双胎早产儿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原因。【方法】将2010年7月至2012年7月在本院新生儿科住院的224例双胎早产儿,根据胎龄分为≤32周,~34周,~37周组,根据出生体质量分为<1500 g,~2500 g,≥2500 g组。比较各组患儿并发症的发生率及病死率。【结果】贫血、呼吸衰竭、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在不同胎龄及出生体质量双胎早产儿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胎龄越小,出生体质量越低,发生率越高;低血糖在不同胎龄及出生体质量双胎早产儿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出生体质量越低,发生率越高;呼吸暂停在不同胎龄及出生体质量双胎早产儿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24例患儿中死亡15例,病死率为6.7%。胎龄越小、出生体质量越低,病死率越高,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双胎早产儿孕母的保健工作,降低早产儿及低出生体质量儿的发生率;加强双胎早产儿常见并发症的防治,以降低其病死率。  相似文献   
17.
肖艾青 《中国新医药》2004,3(8):129-129
四胞胎的发生率极低,约为70万分之一,我科在2003年9月28日收治四胞胎极低出生体重儿1例,住院53天康复出院,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腔内心电图辅助PICC导管尖端定位在早产儿PICC置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7年6月至2018年3月本院收治行PICC置管的早产儿76例设为对照组,按传统方法行PICC置管后行X线摄片确定导管尖端位置;将2018年4月至2019年3月本院收治行PICC置管的早产儿75例设为观察组,在心电监护下置管,通过心电监护II导联P波的变化确定导管的位置,置管成功后再行X线摄片确定导管尖端位置。比较两组一次性置管成功率、导管异位发生率及导管非计划拔管率的差异。结果观察组一次性置管成功率为97.33%高于对照组78.95%(χ~2=12.153,P=0.001);观察组导管异位发生率为1.33%低于对照组9.21%(χ~2=4.668,P=0.031);观察组非计划拔管率为1.33%低于对照组10.53%(χ~2=5.596,P=0.034)。结论在早产儿PICC置管中采用腔内心电图辅助PICC导管尖端定位,可提高PICC一次性置管成功率,降低导管异位发生率,减少非计划拔管率。  相似文献   
19.
极度早产儿的特别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总结24例极度早产儿的特别护理经验,提出特别护理对提高极度早产儿的存活率及日后生活质量有着重要意义。尤其是协助医生制定治疗方案,帮助患儿顺利渡过体温关、呼吸关、营养关、感染关、黄疸关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20.
目的不同路径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在早产儿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便利抽样法选择2014年6月至2015年5月,3所三级甲等医院新生儿科住院且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的306例早产儿的临床资料。根据其穿刺路径的不同,将其分为上肢静脉组(n=236)、下肢静脉组(n=48)、头部静脉组(n=22),比较三组患儿导管留置时间、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导管异位发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上肢静脉组、下肢静脉组和头部静脉组患儿PICC留置时间分别为(19.82土10.86)、(20.57士12.58)和(17.95±10.64)d,一次穿刺成功率分别为71.6%、72.9%、72.7%,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上肢静脉组、下肢静脉组和头部静脉组患儿PICC置管导管异位发生率分别为3.4%、16.7%、1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6.772,P0.05)。在静脉炎、导管堵塞、导管断裂、导管置管部位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上,三组患儿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在药物外渗、导管脱出等并发症的发生率上,三组患儿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三种置管路径各有优点,在为早产儿行PICC操作时,应常规使用经上肢静脉置管路径,在经上肢静脉、下肢静脉置管路径均受阻时,再考虑经头部静脉置管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