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395篇
  免费   780篇
  国内免费   501篇
耳鼻咽喉   113篇
儿科学   152篇
妇产科学   77篇
基础医学   520篇
口腔科学   125篇
临床医学   2330篇
内科学   961篇
皮肤病学   87篇
神经病学   331篇
特种医学   491篇
外国民族医学   25篇
外科学   1134篇
综合类   3843篇
预防医学   1443篇
眼科学   260篇
药学   1792篇
  29篇
中国医学   1554篇
肿瘤学   409篇
  2024年   73篇
  2023年   326篇
  2022年   409篇
  2021年   430篇
  2020年   364篇
  2019年   357篇
  2018年   343篇
  2017年   232篇
  2016年   325篇
  2015年   378篇
  2014年   792篇
  2013年   702篇
  2012年   810篇
  2011年   766篇
  2010年   703篇
  2009年   761篇
  2008年   712篇
  2007年   760篇
  2006年   723篇
  2005年   633篇
  2004年   623篇
  2003年   554篇
  2002年   502篇
  2001年   459篇
  2000年   410篇
  1999年   329篇
  1998年   214篇
  1997年   235篇
  1996年   201篇
  1995年   191篇
  1994年   172篇
  1993年   118篇
  1992年   141篇
  1991年   101篇
  1990年   98篇
  1989年   110篇
  1988年   87篇
  1987年   83篇
  1986年   68篇
  1985年   80篇
  1984年   50篇
  1983年   59篇
  1982年   54篇
  1981年   40篇
  1980年   32篇
  1979年   12篇
  1978年   10篇
  1977年   8篇
  1976年   6篇
  1963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81.
目的 探讨开塞露促进颅脑外科恢复期病人自主排尿方法的效果.方法 观察组用开塞露塞肛促进排尿50例,对照组用暗示疗法促进排尿50例.除2例小孩外.余全部为成年人.结果 采用开塞露塞肛促进病人排尿远远高于暗示疗法(p<0.05).结论 开塞露塞肛促进病人恢复自主排尿减轻了病人痛苦和负担.是一种安全、快捷、有效的方法,可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982.
目的 总结31例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急性期患者血管内电解脱弹簧圈(EDC)栓塞治疗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 全部病例均在动脉瘤破裂出血后3天内,全麻下经股动脉Seldinger's穿刺技术采用EDC栓塞治疗.其中单独应用可脱性弹簧圈技术26例,应用球囊保护弹簧圈栓塞技术4例,应用支架结合弹簧圈技术1例.结果 栓塞程度,完全栓塞(无造影剂充盈)27例,大部拴塞(少量造影剂充盈或少量残余瘤颈)4例.愈后:良好27例(87%),轻残2例(6.4%),重残1例(3.2%),死亡1例(3.2%).结论 血管内栓塞治疗是颅内动脉瘤破裂急性期的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83.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在急性脑梗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13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66例,予常规治疗,即丹参20 mL静脉滴注,每天1次,疗程2周.治疗组69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口服治疗,每次20 mg,每天1次,疗程2周.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1.30%,对照组有效率71.21%,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能有效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  相似文献   
984.
羟苯磺酸钙胶囊不同含量测定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建立UV吸收系数法和HPLC法测定羟苯磺酸钙胶囊的含量,并与文献方法进行比较.方法 ①UV吸收系数法:溶剂为水,测定波长为301 nm,吸收系数Ε1%1 cm为188(以C12H10CaO10S2计);②UV对照品法:溶剂为水,测定波长为301 nm;③铈量滴定法;④HPLC法: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0.2%磷酸二氢钾甲醇(体积比90∶1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301 nm. 结果 UV吸收系数法、UV对照品法和铈量滴定法3种方法的结果基本一致,HPLC法测定结果较其他3种方法的低.结论 HPLC法的可以有效分离可能存在的降解产物,比其他3种方法更能有效反映产品的真实质量,有利于产品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985.
本院103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本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与一般规律。方法:收集本院2007年1月-2007年6月上报的103例ADR报告,从患者年龄、性别、药品种类、给药途径、涉及器官或系统以及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03例ADR报告中,抗感染药物引发ADR的比例最高(57.14%);20~29岁患者ADR的发生率最高(33.98%);静脉给药方式引发ADR发生率最高(73.79%);ADR的临床表现以皮肤及附件损害为主(69.81%)。结论:合理使用抗感染药,以避免或减少ADR的发生,加强ADR监测意识,确保临床安全、有效、合理地用药.  相似文献   
986.
目的 规划与设计基于网络直报的动态探测传染病爆发早期预警的信息系统架构与应用模式.方法 时间系列的控制图法和基于空间热点探测的时空模型.结果 设计参数配置平台,规划预警信息系统架构,提出应用工作模式.结论 利用时间系列的控制图法和基于空间热点探测的时空模型应用相结合,建立传染病爆发早期预警系统,能有效地对传染病爆发做出早期预警.  相似文献   
987.
2006—2007年Mohnarin血流感染病原菌构成及耐药性   总被引:10,自引:19,他引:10  
目的 了解我国血流感染患者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状况.方法 采用纸片法、MIC法或E-test法测定病原菌药物敏感性,使用WHONET5.4软件进行分析,对卫生部全国细菌耐药性监测网(Mohnarin)所属84所三级甲等医院2006年6月1日-2007年5月31日分离的血培养菌株进行分析.结果 共分离病原菌6856株,包括革兰阳性菌3275株(47.8%)、革兰阴性菌3518株(51.3%)和真菌63株(0.9%),分离最多的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共2059株(30.0%),其次为大肠埃希菌(ECO)1285株(18.7%)、克雷伯菌属498株(7.3%)、金黄色葡萄球菌(SAU)466株(6.8%)和肠球菌属440株(6.4%);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和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的检出率分别为51.2%和86.7%,未发现耐万古霉素SAU和CNS;粪肠球菌和屎肠球菌中分别有3.6%和6.4%对万古霉素耐药,1.4%和7.6%对替考拉宁耐药;ECO和肺炎克雷伯菌ESBLs的阳性率分别为30.7%和24.6%;成人患者分离的葡萄球菌属、ECO对氨基糖苷类和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率明显高于儿童患者;门急诊来源的血培养葡萄球菌属对头孢菌素、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的耐药率明显低于住院患者来源病原菌,而ICU来源的血培养葡萄球菌属对各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最高.结论 我国血流感染病原菌以CNS、ECO、KLE和SAU最多见;儿童血流感染以革兰阳性菌为主,成人则以革兰阴性菌为主;血培养MRSA、MRCNS发生率和ECO对头孢菌素的耐药率较同期整体来源病原菌相似;成人分离病原菌对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率高于儿童;ICU来源的血培养葡萄球菌属对各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最高.  相似文献   
988.
目的 了解我国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状况.方法 采用纸片法、MIC法或E-test法测定病原菌药物敏感性,使用WHONET5.4软件进行分析,对卫生部全国细菌耐药性监测网(Mohnarin)所属84所三级甲等医院2006年6月1日-2007年5月31日分离的脑脊液标本菌株进行分析.结果 共有26所医院从脑脊液标本分离到病原菌515株,其中革兰阳性菌328株,占63.6%,革兰阴性菌184株,占35.8%,真菌3株,占0.6%;最常见病原菌依次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196株、金黄色葡萄球菌50株、肠球菌属47株、不动杆菌属44株、大肠埃希菌37株、铜绿假单胞菌20株;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的检出率分别为55.6%和75.7%,未发现耐万古霉素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耐万古霉素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未发现对青霉素、氨苄西林、头孢曲松和万古霉素耐药的肺炎链球菌;粪肠球菌和屎肠球菌未发现对糖肽类药物耐药的菌株;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中产ESBLs的比率分别为29.7%和14.3%.结论 我国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最常见的病原菌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外科组脑脊液标本中葡萄球菌属所占比例较高,内科组中肺炎链球菌和脑膜炎奈瑟球菌的比例较少,儿童组革兰阳性菌所占比例较成人组更高.  相似文献   
989.
目的:总结和分析珠海市2001~2006年间新生儿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CH)、苯丙酮尿症(PKU)和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症3种新生儿先天性疾病和遗传病的筛查结果,探讨该市新生儿疾病筛查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方法:采用干滤纸片法测定全血中的促甲状腺素、苯丙氨酸和G6PD活性。结果:在这近6年中,共筛查43 097份新生儿血样本,平均筛查覆盖率为52.04%,检出CH和G-6PD缺乏症患儿各17例和1 336例,发病率分别为0.4‰和3.25%,CH与全国0.3‰的发病率比无显著性的差异(χ2=0.50,P>0.05),而G6PD缺乏症的发生率则明显高于深圳市0.69%的发生率(χ2=3 445.16,P<0.005)。期间未筛出PKU患儿。结论:通过新生儿疾病筛查可有效地对CH和G-6PD缺乏症进行早期诊断和早期防治,从而可避免其对新生儿智能和体格发育的损害。该市与经济发展不相称的新生儿疾病筛查覆盖率值得当地卫生行政部门的高度重视,建议加强宣传和监管力度以减少残疾儿的发生。  相似文献   
990.
本人报道应用胞质阻断法对L7212细胞株及接受血液紫外线照射Ultraviolet BloodIrradiation(UBI)疗法的20例神经系统及脑部疾病患者的血液进行紫外线照后作淋巴细胞的微核分析观察。结果显示L7212细胞株经紫外线照射后,细胞微核显著增高;经UBI治疗(经紫外线照射充氧后的血液回输予患者)又称自血紫外照射疗法前后的微核率对照组比较P值均<0.01。同时发现微核率与紫外线剂量和强度呈正相关。经治患者的微核率且不能在较短时间内恢复疗前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