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7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31篇
中国医学   17篇
肿瘤学   9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经方治验3则     
1慢性日炎安武共,女,30岁,1992年7月15日初诊。头晕、呕吐间断发作5年,复发加重3天。息者5年来稍饮食不当或过食油腻则头晕目眩,恶心呕吐,心慌汗出,吐后头是减轻,诸症可缓,吐物多为不消化之物及清水,一年数发。平素饮食偏少,喜进清淡稀饮.胃镜示:慢性浅表性胃炎.近因略食油腻,上述病情加重。诊见舌质红,苔白多津,脉弦滑.证属胃虚水停,食滞中阻。治宜健胃消食化饮。选在等甘草汤加味:裁等309,桂枝sg,焦三仙各139,大白gg,炙甘草gg,生姜2片。3剂,日前1剂,少量多次服用.药后头晕消失,诸症悉除。旋即以获警枝枝白术…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嗜酸细胞性胃肠炎(EG)的临床特点、诊断要点和预后.方法:对8例EG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内镜表现和治疗随诊情况进行分析.结果:EG患者常以腹痛、腹胀、恶心、呕吐为主要表现,可有腹泻.外周血和骨髓中嗜酸细胞计数明显增高,血沉、C反应蛋白等指标正常.腹水为渗出液,可见嗜酸细胞.内镜表现多为黏膜片状糜烂和水肿,以胃窦、十二指肠和回盲部、升结肠明显,活检可证实大量嗜酸细胞浸润.激素治疗可在1周内迅速缓解症状,并使嗜酸细胞恢复正常.病情可有反复,但预后良好.结论:EG临床和内镜表现无特异性,外周血嗜酸细胞、腹水嗜酸细胞,尤其是胃肠黏膜组织中嗜酸细胞增多是诊断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对本地区某三甲医院2011和2012年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的管理措施进行介绍,对结果进行分析,评估专项整治活动的成效。方法:对某院2011年和2012年的门诊及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抗菌药物使用强度,Ⅰ类切口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比例和住院患者细菌培养送检率等指标的变化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通过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该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各项指标显著改善。结论:该院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管理措施有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以3种食品级表面活性剂为增溶剂增加姜黄素类成分的水溶性,并研究表面活性剂对姜黄素类成分结构、稳定性及体内抗肝纤维化作用的影响。方法采用高速分散法制备姜黄素类成分与表面活性剂的配比溶液,通过LC-MS/MS对配比溶液中姜黄素类成分进行定性分析,建立HPLC-DAD指纹图谱,进行定量分析;进一步通过肝纤维化大鼠模型评估不同质量浓度姜黄素配比溶液的抗肝纤维化作用。结果羟乙基纤维素、明胶、蔗糖酯加入的质量比为3∶5∶40,高速分散机转速为6 000 r/min时,姜黄素类成分的水溶性最大为1.387 mg/m L;LC-MS/MS分析表明,姜黄素类成分结构未改变;指纹图谱表明,有18批次样品相似度大于99%;且不同批次样品中姜黄素、脱甲氧基姜黄素、双脱甲氧基姜黄素含量稳定,RSD分别为1.60%、2.24%、3.74%;抗肝纤维化动物实验表明,游离药物混悬液组大鼠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丙氨酸转氨酶(ALT)水平分别为(64.1±20.3)、(45.1±13.9)U/L,而姜黄素配比溶液组为(19.4±8.7)、(11.8±4.9)U/L。结论姜黄素类成分经表面活性剂配比增溶后水溶性较游离状态(2.677μg/m L)提高了517倍,重复试验表明姜黄素类成分的化学结构与含量均稳定;增溶后的姜黄素类成分显示出更好的抗肝纤维化效果。  相似文献   
15.
氯喹是一种廉价、高效、作用持久的抗疟药,亦是一个广泛的抗病毒药物.氯喹在体外和/或体内对HCoV-229E、SARS-CoV、HCoV-OC43、MERS-CoV均具有明显的抗病毒活性.最新研究表明:氯喹对SARS-CoV-2感染的细胞同样具有很强的作用,目前大量开展的临床试验也在不断证实氯喹的体内抗病毒活性.现对氯喹...  相似文献   
16.
三阴性乳腺癌(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特指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雌激素受体及孕激素受体均不表达的一类乳腺癌亚型,其具有侵袭性高、预后差、生存率低等特点,为当前乳腺癌治疗中的难点和热点。近年来,基于新理念设计出的抗体偶联药物(antibody-dnug conjugates,ADC)不仅有抗体的靶向性,还保持了细胞毒性药物的抗肿瘤活性,给患者带来了新的治疗选择。本文对 ADC 治疗 TNBC的作用机制、现有研究进展和未来发展方向进行阐述,以期对药物研发及临床合理用药提供有效参考。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雌激素对去势大鼠肝脂肪变作用,探讨雌激素肝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 6周SD雌性大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手术组和雌二醇组,术后 1 周,雌二醇组大鼠每天灌胃戊酸雌二醇(1 mg/kg)水溶液,其他组大鼠给予蒸馏水,连续12周。进行胰岛素耐量试验,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肝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含量。苏木素-伊红染色观察肝脂肪变性和炎症状况。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手术组大鼠体重、肝重、内脏脂肪重量[分别为(439.9±53.1)、(12.6±1.9)、(29.6±12.1)g]及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水平[分别为(57.8±5.4)、(128.4±10.1)U/L]明显升高(P < 0.05);与手术组比较,雌二醇组大鼠体重、肝重、内脏脂肪重量[分别为(387.3±40.7)、(10.3±2.1)、(24.1±6.5)g]及血清ALT、AST水平[分别为(44.5±4.8)、(98.2±9.6)U/L]明显降低(P < 0.05)。手术组大鼠肝小叶结构模糊,肝索排列紊乱,有广泛的脂滴形成,小叶内及汇管区可见炎症细胞浸润;雌二醇组大鼠肝小叶结构仍欠清晰,脂滴明显减少,且脂滴明显变小;与手术组比较,雌二醇组大鼠肝脂肪变程度及小叶内炎症程度显著减轻。与假手术组比较,手术组大鼠肝组织匀浆中TNF-α、IL-6、MCP-1含量[分别为(186.3±17.2)、(187.6±26.5)、(112.3±22.4)pg/mL]明显升高(P < 0.05);与手术组比较,雌二醇组大鼠肝组织匀浆中TNF-α、IL-6、MCP-1含量[分别为(132.6±8.6)、(110.8±21.2)、(89.1±10.8)pg/mL]明显降低(P < 0.05)。结论 雌激素可减轻去势大鼠肝脂肪变性程度,其机制可能与降低肝组织炎性因子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8.
罗霄  肖思远  张良  俞佳  梁恒兴  李及  代琪  李锐  肖洪涛 《中草药》2024,55(15):5256-5263
目的 建立实时直接分析质谱(direct analysis in real-time-mass spectrometer,DART-MS)法检测姜黄属中药中姜黄素类化合物的分析方法,并探究该方法在中药领域应用的可行性。方法 利用DART-MS技术,通过单因素实验,优化进样速度、格栅电压、提取溶剂等实验参数条件,获得最佳检测限。与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串联质谱(ultra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electric spray ion source-mass spectrometer,UPLC-ESI-MS)技术检测的结果作比较,并进行方法学验证,以此评价采用DART-MS技术进行快速检测姜黄素类化合物的可行性。结果 优化后的DART检测条件:电离源气体温度300 ℃,格栅电压(grid voltage,GV)100 V,进样速度0.2 mm/s,并以60%丙酮水溶液作为提取剂,以获得最佳信号强度。结果表明,在负离子模式下,姜黄素(curcumin,CUR)、去甲氧基姜黄素(demethoxycurcumin,DMC)、双去甲氧基姜黄素(bisdemethoxycurcumin,BDMC)的标准曲线呈现良好线性关系,检测限分别为0.08、0.10、0.07 ng/mL,定量限分别为0.22、0.34、0.19 ng/mL,3种化合物的平均回收率处于98.75%~100.61%,相对标准偏差(relative standard deviation,RSD)均小于5%。采用DART-MS和UPLC-ESI-MS对3种姜黄素检测的结果一致。结论 该方法精确度高、准确度高、重复性好,能快速、准确、有效地检测姜黄属中药中姜黄素类化合物,在中药等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摘要:目的:评价抗肿瘤药物相关心脏毒性预防指南的质量,比较推荐预防用药的异同,为临床决策提供循证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NKI、WanFang Data、SinoMed、国际指南联盟(GIN)、美国国家指南文库(NGC)、国家卫生与临床优化研究所(NICE)及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CCN)、欧洲肿瘤内科学会(ESMO)、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等中英文数据库、指南和协会网站,收集抗肿瘤药物相关心脏毒性的指南,采用指南研究与评价工具Ⅱ(AGREEⅡ)评价纳入指南的方法学质量,比较各指南药物推荐的异同。结果:共纳入7篇指南,分别来自美国(ASCO)、加拿大(CCS)、欧洲(ESC、ESMO)、意大利(ISC)和中国(CSCO)。3篇为循证指南(ASCO、CCS、ESMO),其中2篇采用GRADE证据分级标准,1篇采用IDSA-USPHS标准。AGREEⅡ评价结果显示,仅1篇高质量指南(ASCO),中等质量3篇(CCS、ESC、ESMO),低质量3篇(ISC两篇、 CSCO)。循证指南在"参与人员""制定的严谨性""应用性"和"编辑的独立性"等领域得分明显高于非循证指南。蒽环类药物和曲妥珠单抗所致左心室功能障碍(LVD)/心力衰竭(HF)的预防用药,国外基本一致,但与中国不同。国外指南强调对高风险心脏毒性人群的识别和评估,推荐的有效预防药物包括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药(ACEI)、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断药(ARB)、β受体阻断药、右雷佐生等,但强调右雷佐生不作为常规预防使用,仅推荐用于蒽环类高累积剂量者。中国指南仅推荐右雷佐生作为预防用药,且强调首次使用蒽环类药物时应用。结论:循证指南整体质量高于非循证指南,中国尚缺乏高质量的循证指南指导临床实践。ACEI、ARB、β受体阻断药为目前高质量指南推荐用于抗肿瘤药物相关心脏毒性预防的主要药物,但推荐的证据质量不高,仍需更多高质量大样本随机对照试验证实。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