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9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8篇
临床医学   49篇
内科学   4篇
皮肤病学   5篇
神经病学   52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9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35篇
中国医学   9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7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本文报导氯哌三唑酮治疗7例脑器质性综合征的攻击行为,其中3例在4—6周内症状有明显改善,3例治疗无效,1例脱落。方法:7例均为住院男性病人,诊断为脑器质性综合征伴攻击行为,入院前曾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症状无改善。本试验为开放性研究,氯哌三唑酮逐渐加量至有治疗效果。或判定无效,或副反应严重而中止治疗。疗效分为三级:有效、不肯定、无效。结果:资料详见下表。3例有明显改善,第1例因无法管理及攻击行为逐渐加重入院,入院前经氟哌啶醇治疗无效。氯哌三唑酮逐渐加量至300mg/日,1周后尽管仍有攻  相似文献   
22.
慢性病毒性肝炎健康教育需求的调查   总被引:2,自引:5,他引:2  
目的 :了解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健康教育需求。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表 ,对 5 0 0例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进行健康教育需求调查。结果 :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的总体疾病知识需求较高 ,平均为 95 1% ,健康教育方法的需求平均为 93 8%。结论 :医护人员应重视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的健康教育 ,有针对性地进行宣教。  相似文献   
23.
目的分离鉴定海洋链霉菌IMB3-202产生的抗菌和抗肿瘤活性产物。方法利用Anti SMASH对菌株基因组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运用多种色谱手段分离纯化IMB3-202的活性产物;通过波谱学方法鉴定化合物的化学结构;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和MTT法分别测定化合物的抗菌和细胞毒活性。结果菌株IMB3-202基因组含有一条吲哚咔唑类生物合成基因簇。通过发酵条件优化,从中分离鉴定了4个吲哚咔唑类化合物,结构分别确定为星形孢菌素、3'-O-去甲基星形孢菌素、holyrine A和K252c。星形孢菌素、3'-O-去甲基星形孢菌素和holyrine A对HeLa细胞、HCT116和MCF-7等肿瘤细胞具有很强的抑制活性,IC_(50)值为0.75~1192.8 nmol/L。星形孢菌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白色念珠菌显示出较弱的抗菌活性,最低抑菌浓度值为128μg/ml。结论通过基因组序列分析,可以在基因水平上预测产物结构,快速识别特定类型产物。  相似文献   
24.
抗菌药物研究新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加快药物研发进程,解决日益严重的微生物耐药问题,众多新的技术方法被应用到抗菌药物研究领域:在发现药物靶点方面,比较基因组学研究方法和蛋白质组学研究方法得到广泛应用;在药物筛选方面,超微量抗生素,克服微生物耐药机制、抑制其毒力形成以及提高宿主免疫力等发挥辅助性作用的药物成为新的研究热点;同时抗菌药物的研究范围进一步扩大到噬菌体领域,能够直接杀伤病原微生物的噬菌体、噬菌体蛋白以及可以携带抗菌药物或致死性基因的噬菌体载体被成功用于治疗细菌性感染.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在寻找新的药物靶点、探索新的筛选策略以及拓展新的研究领域方面所应用的一些新方法.  相似文献   
25.
目的 制备结核分枝杆菌异柠檬酸裂解酶(isocitrate lyase,ICL)并建立ICL抑制剂筛选模型.方法 通过四步层析法或金属螯合层析法纯化大肠埃希菌BL21(DE3)表达的ICL,并以异柠檬酸为底物,用纯化的ICL裂解舁柠檬酸,生成乙醛酸可与苯肼反应生成苯腙,苯腙在324nm波长下产生光吸收峰,测定酶促反应体系在324nm波长下光吸收检测异柠檬酸裂解酶的活性,根据待测样品对酶活性的抑制程度,筛选异柠檬酸裂解酶抑制剂.结果 用金属螯和层析法得到纯度为90%、比活力为2.8U/mg的ICL,建立并优化ICL抑制剂筛选模型,模型的信噪比(S/N)远大于3,变异系数(CV)远小于10%.结论 通过金属螯合层析法获得了特异性高、稳定性好的ICL抑制剂筛选模型,该模型可有效的应用于异柠檬酸裂解酶抑制剂的高通量筛选.  相似文献   
26.
我们自1996年~1998年12月用液化酚外涂治疗尖锐湿疣52例,取得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52例尖锐湿疣(CA)患者均选自我科门诊患者。男40例,女12例,年龄20~49岁,平均28.4岁。病期2周~17个月。诊断根据临床表现。对于一些早期扁平丘疹样损害,我们用3%醋酸白试验加以证实。疣体生长部位:男性龟头粘膜、尿道口、冠状沟、龟头系带、包皮内板(阴茎包皮过长者)处。其中包皮过长者占36例。女性小阴唇内侧、阴道口、阴道内、尿道口、阴蒂旁。疣体形状:菜花状、鸡冠状、丘疹状。疣体数量:…  相似文献   
27.
本文按7个单位若干同志所写的稿件由本刊编辑部综合而成。恶性症状群系精神药物所致的严重副反应。对26例患者的临床表现、诊断标准、与气温的关系、治疗和护理等问题进行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28.
1 林可霉素:李京凤等报道6例盐酸林可霉素致腮腺肿大病例,均为男性,年龄19~26岁.扁桃体炎3例,上感2例,肺炎1例,均单用本品,注射或口服,1.2~1.8 g/d.用药后出现腮腺肿大时间为2~4 h,大多数发生在用药后2 d内,双侧肿大5例,单侧肿大1例,有触痛4例,全身伴过敏性皮疹5例.即停药,腮腺肿大大多在1~3 d内消退,本组病例为过敏反应,皆因腮腺组织充血所致.  相似文献   
29.
本文就ICD、DSM与CCMD三个诊断系统发展过程中有关情感障碍的分类学演变 ,并结合近年来关于复发性躁狂症的有关研究作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30.
目的 探讨复发性躁狂症的临床特征及诊断稳定性 ,为CCMD 3制定标准提供科学数据。方法 作为全国CCMD 3现场测试的一部分 ,从 1996年至 2 0 0 0年 ,全国 16所精神卫生机构的 34位医师参加本研究 ,评定员对使用的RTHD等量表进行了一致性测试 ,其Kappa =0 91,选择符合CCMD 2R标准的 5 4例复发性躁狂症患者。确定 37例 (6 8 5 % )进行 3年的前瞻性随访观察。结果  5 4例患者中男性 35例 ,女性 19例 ,平均年龄 (37± 10 )岁 ;发作次数达 3次或 3次以上 ;入组时均处于躁狂发作期 ,并在住院治疗 ;平均总病程 (113 3± 10 2 5 )月 ,平均本次病程 (3 5± 9 1)月 ,病程类型为发作性者 4 7例 (87 0 % )。本组患者以情感性症状为主 ,其中情感高涨发生率为 94 1% ,易激惹发生率为 81 5 % ,4 0 7%伴有精神病性症状如妄想。 1年时随访到 32例患者 ,均保持原诊断 ,无 1例抑郁发作。 3年末随访的 2 7例患者中 ,2 5例保持原诊断。 2例出现抑郁发作 ,更改为双相障碍抑郁相。结论 我国确实存在复发性躁狂症 ,该诊断稳定性高 ,故CCMD 3继续保持其分类学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