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1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8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31篇
内科学   4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6篇
综合类   25篇
预防医学   10篇
药学   25篇
中国医学   34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1.
2型糖尿病患者压力源管理与综合干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分析糖尿病患者心理压力来源,实施综合干预后康复效果.方法 将200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观察组采用综合干预措施,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应用调查表对2组患者干预后的压力情况进行调查,并对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糖尿病患者压力来源排序,担心严重的并发症居首位.综合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低于对照组,生化指标优于对照组,综合干预前后观察组自身对比生化指标的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根据2型糖尿病患者压力源排序,采用针对性综合干预措施,能有效控制2型糖尿病患者的抑郁、焦虑状况及生化指标.  相似文献   
12.
郑丽慧  林玉琪  徐玲  肖凌   《中国药师》2022,(12):2190-2254
摘要:蛇菰属药用植物种类繁多,药用历史悠久,在民间临床广泛用于治疗肝损伤、肝癌、醒酒保肝和外伤出血等症。本文梳理并总结了近年来关于蛇菰属药用植物的药理作用,并结合蛇菰属药材质量标准和质量评价相关内容进行综述,以便更好地为该属药用植物的药效物质基础研究、临床应用和资源开发提供研究思路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氧气湿化液带菌给吸氧患者造成感染的潜在因素已被医院感染管理及护理专家所重视,采取加强消毒力度及缩短消毒周期,湿化液内加入抗生素、抑菌剂、杀菌剂等方法虽能收到一定的效果,但也仅是处理特殊情况的一种应急措施,仍存有不少的条件致病菌[1].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希望水平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社会支持与心理痛苦间的中介作用。方法 便利选取2所三甲医院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分别采用糖尿病痛苦量表(DDS)、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和Herth希望量表(HHI)测量患者心理痛苦、社会支持和希望水平,分析三者之间的相关性及希望水平在社会支持与心理痛苦间的中介作用。结果 共获取有效病例321例。321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心理痛苦、社会支持和希望水平得分分别为(42.57±12.96)、(44.71±11.41)和(27.57±5.98)分;心理痛苦与希望水平、社会支持均呈负相关(均P<0.01),希望水平与社会支持呈正相关(P<0.01)。希望水平在社会支持与心理痛苦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为0.38,占总效应的48.3%。结论 希望水平在社会支持与心理痛苦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对社会支持与希望水平进行综合干预将有助于改善患者心理痛苦状况。  相似文献   
15.
氧气湿化液带菌给吸氧患者造成感染的潜在因素已被医院感染管理及护理专家所重视,采取加强消毒力度及缩短消毒周期,湿化液内加入抗生素、抑菌剂、杀菌剂等方法虽能收到一定的效果.但也仅是处理特殊情况的一种应急措施,仍存有不少的条件致病菌。一般吸氧患者多有自身抵抗力差和伴有各种治疗性插管,  相似文献   
16.
晋琼玉  吴攀  徐泽燕  肖凌 《华西医学》2012,(8):1129-1132
目的观察内镜下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联合药物治疗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2月-2010年8月56例确诊为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8例。对照组行胃镜下套扎术联合生长抑素、泮托拉唑;联合治疗组行内镜下套扎术联合生长抑素、泮托拉唑、普萘洛尔等药物治疗。观察所有食管静脉曲张出血患者1、3、6、12、18个月后随访,两组近期再出血率、食管曲张静脉消失率及复发率、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的情况。结果联合治疗组曲张静脉消失率、不良反应及并发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近期再出血及食管静脉曲张复发等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联合药物是治疗食管静脉曲张出血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疗效确切,提高了患者生存率。  相似文献   
17.
摘要:目的:分析莲子心中3种生物碱类成分含量的影响因素,为制订合理的莲子心质量标准提供依据。方法:用HPLC法测定莲子心中莲心碱、异莲心碱、甲基莲心碱的含量。采用SPSS19.0软件行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不同采收期、不同加工方式、不同品系莲子心中3种生物碱类成分含量的差异。结果:莲子心不同采收期的甲基莲心碱、莲心碱含量有较大差异,嫩莲明显低于麻莲和铁莲(P<0.05);不同加工方式对其含量也有影响;不同品系莲子中莲子心生物碱类成分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种成分单一量与生物碱总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结论:应严格执行中国药典关于莲子心的采收期和加工方式的规定,建议选择甲基莲心碱作为莲子心含量测定指标性成分。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对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生存期的影响,确定预后因素和中医药治疗的优势人群,为个体化治疗方案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5年12月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肿瘤三科收治的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住院患者74例,根据治疗手段分为化疗组19例,中药组21例,中药联合化疗组34例。结果:中药组、化疗组和联合组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761、521和769 d,中位疾病无进展生存期分别为239、195和245d,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 05); 3组1年生存率分别为89%、67%和67%,3年生存率分别为27%、16%和37%,5年生存率分别为9%、0%和17%。单因素分析得出中药静脉治疗≥8疗程或口服中药≥6月(P 0. 01,r=0. 48)、靶向治疗时间≥1年(P 0. 01,r=0. 33)和并发症(P 0. 01,r=-0. 28)为预后影响因素。对靶向和化疗进行分层后,仍得出中药干预为预后因素。多因素分析同样得出中药干预(OR=0. 09)和靶向治疗(OR=0. 15)为预后影响的独立因素。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可为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群体带来获益。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在快速流程模式下不同体重指数(BMI)患者液体限制策略下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研究2008年1月至2009年1月期间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结直肠外科专业组收治的354例结直肠癌患者的病例资料,分析术后不同补液方式下不同BMl患者术后康复情况.结果 从术后康复指标看,限制补液组的术后首次排气、排便及下床活动时问均早于常规补液组(P<0.05),且术后住院时间也更短(P<0.05).常规补液组及限制补液组中的偏瘦组、正常组及超重组之间的术后康复情况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看,限制补液组的肺部感染、吻合口漏、肠梗阻和伤口裂开的发生率均低于常规补液组(P<0.05);常规补液组中的超重组的吻合口漏和伤口裂开的发生率高于偏瘦组和正常组(P<0.05).限制补液组中的3个亚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术后限制补液策略在超重结直肠癌患者的术后康复中效果良好,能促进其术后早期康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限制补液策略对结直肠癌伴糖尿病患者术后早期康复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研究2007年1月至2009年10月期间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结直肠外科专业组收治的伴糖尿病的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比较采用不同补液方案(限制补液组和常规补液组)的术后首次排气、进食、下床活动及住院时间,术后早期并发症(伤口感染、吻合口漏、肠梗阻),生化与血常规检查指标(血红蛋白、白细胞计数、葡萄糖、尿素氮)。结果限制补液组术后首次排气及下床活动时间均早于常规补液组(P0.05),而2组术后首次进食、术后住院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早期并发症方面,限制补液组的伤口感染率明显低于常规补液组(P0.05),而2组间吻合口漏及肠梗阻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生化与血常规检查指标,术前2组患者各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限制补液组葡萄糖水平明显低于常规补液组(P0.05),其余指标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后限制补液策略可以降低伴糖尿病的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常见并发症的发生率并有利于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